陪孩子靜心10分鐘(四)

被情緒刼持時,最好的方法是「正念覺察」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 歌蒂韓(Goldie Hawn)、 溫蒂‧荷頓(Wendy Holden)
譯者:謝維玲

我們所感受到的憤怒與沮喪,其實只是大腦的「看門狗」杏仁核在反應外來壓力、接管我們的情緒而已。一旦明白這點,就能學會辨別大腦是否遭到刼持,並且明白「正念覺察」(mindful awareness)是重返清晰思考的途徑之一。只要處於覺察狀態,那些可以幫助杏仁核鎮靜下來並且啟動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傳導物質,就會自動受到激活。

  聽起來似乎太簡化了,但你可以試試看,它真的有效。藉由安撫大腦,我們可以降低皮質醇濃度、刺激多巴胺的分泌,進而思考最初引發情緒反應的原因。我們可以重新訓練大腦,使它下次不要過度反應,以做出更專注的判斷。

練習正念覺察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大腦,讓我們體認到意念和感受都是來去無常、起伏不定的。這種覺察可以幫助我們把情緒管理得更好。
──丹尼爾.高曼博士

  即使我們被情緒刼持,做出不恰當的反應,也不代表就是世界末日,我們仍有許多方法可以彌補傷害。《好個性勝過好成績:高EQ小孩的教養秘訣》 的作者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認為,我們永遠不該羞於認錯,因為唯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犯錯時才會願意坦誠以對。他也建議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冷靜:在你的杏仁核解除警報、前額葉皮質區重新運作之前,先不要輕舉妄動。
道歉:告訴孩子:「我的大腦被刼持,失去了理智,我很抱歉,現在它已經恢復正常了。」
重建關係: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你可以給予安慰和擁抱,或者讓他們用圖畫、文字表達內心的感受。對於年紀較大的孩子,你可以跟他討論在剛才的事件裡你所扮演的角色。

當我閉上眼睛,安靜地坐一會兒,真是太酷、太放鬆了!在我抓狂或發瘋的時候,這麼做可以讓我冷靜下來。
──麗莎,十一歲

  讓孩子明白當他們(或我們)心煩意亂時,大腦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可以幫助他們更加理解這種情況。本書所介紹的技巧,也可以幫助他們學會控制、辨認並且減輕自己的壓力。

  然而,即使我們了解隱藏在負面反應和不當行為背後的原因,並不代表永遠不會發生衝突。衝突是家庭生活中很正常健康的一部分,有時候生氣是無妨的,事實上,研究指出如果我們懂得如何拿捏,親子衝突甚至可以促進心智成長和道德發展。如同壓力可以驅策我們、也能打倒我們,衝突可以激發出智慧與行動,也可以招致災難,決定權永遠在我們手中。

  我們的孩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處在這個過度刺激、步調快速的社會,他們面臨極大的情緒風險──無論風險源自破碎的家庭、崩潰的經濟或是成功的壓力。

只要我們幫助孩子學會自助,他們就會懂得處理自己的壓力,並且提醒我們管理自我情緒的重要性。

─ ─摘自:《陪孩子靜心10分鐘》野人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孩子從會說話就有機會告訴父母:「我做了一個夢」,然而如何讓孩子的夢變成他日後成長的甜蜜力量,或者如何從惡夢中提升出勇氣,今天就請您來上上「父母夢學堂」跟孩子一起完成夢工程囉。
  • 每天送孩子上學,孩子在外面玩的滿身泥巴回家也沒關係,允許孩子每天看電視,這就是 完美媽媽”?至少6歲至15歲之間的孩子是這樣想的。

    一項對英國3000名年齡在6歲至15歲之間孩子的調查顯示,孩子們眼中的完美媽媽要經常做點心,時常輔導孩子家庭功課,而且,還要每天陪孩子玩90分鐘。

    贊助這項調查的www.TheBabyWebsite.com網站的Kathryn Crawford表示,日復一日,媽媽們被告知要這樣做,那樣做,才能成為完美媽媽,“但是看起來我們怎麼也無法完全做對。不過調查卻顯示,孩子們並不需要一個又會唱歌,又會跳舞的超級媽媽。”

  • (大紀元記者徐牧仁綜合編譯)成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常常連帶造成孩子的肥胖。醫師指出,要避免肥胖,關鍵之一就是控制總熱量。以下幾個小祕訣,可以讓您從日常生活有技巧的減少熱量的攝入,陪孩子一起享「瘦」一夏。
  • 兒福聯盟今天邀請藝人蕭敬騰與孩童歡度兒童節,並和小朋友一起玩兩人三腳遊戲。蕭敬騰回憶童年兒童節最開心是拿到糖果,他呼籲所有父母多花時間陪孩子聊,讓他們開心成長。
  • 總統夫人周美青今天在部落格發表文章指出,父母應在孩子出生開始就好好陪伴,與其花錢上親子課,倒不如關閉手機、電腦、電視,專心與孩子溝通,不要讓孩子寂寞長大。
  •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5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在總統府員工親子日中,勸大家把握當下,好好陪小孩長大,即使公務繁忙,仍不要忘了家人。但他也自我消遣說,「我自己就沒有完全做到」。
  • 澳洲聯邦政府正準備著手修訂《性別歧視法案》,要求企業允許已成家育子的男性員工有更加靈活的工作時間,以使其在家庭和孩子教養中承擔更大的責任。
  • 【大紀元12月24日報導】旅遊達人系列報導(18)(中央社記者童一寧台北24日電)單親媽媽ISA靠著自己的力量,10年內,幾乎年年帶兒女出國自助旅行。她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這絕對是最值得的投資。」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為推動政府訂定之四月「兒童發展篩檢月」,壢新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將於23日協助伊甸社福基金會於楊梅市辦理的兒童發展篩檢活動,主要以「遊戲闖關」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在認知、動作、語言等方面的發展現況,壢新聯合評估團隊在現場協助進行兒童健康發展諮詢,邀請社區居民一同參與,除了讓家長獲得早期療育相關資訊之外,也讓疑似遲緩的孩子能被早期發現早期進行療育,獲得進步成長。
  • 【大紀元8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筱恬台北24日電)司法院院會今天通過家事事件法草案,創設「家事調查官」進入家庭,協助法官釐清家庭紛爭,以及程序監護人、社工陪同老人、未成年子女出庭,協助表達意見、安撫出庭情緒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