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心的容量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162
【字號】    
   標籤: tags:

共處一室,J從不主動問候、攀談。為此,我看到的是冷漠、失禮;但妹妹卻另有一番解讀:「J不幸的童年,艱難的成長過程,造成不夠圓融的性格,其來有自啊!」

同一件事情,卻各有看法,這是視野差異的緣故。顯而易見的,我在表象上打轉,妹妹往深層去探究,因此,覺察到的不同,心的容量,當然也就不一樣了!

這個場景以及其中的意涵,與「一杯水和一片湖」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位大師有一個老是愛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師讓這個弟子去市集買一袋鹽。弟子回來後,大師吩咐他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然後喝一口。大師問道:「味道如何?」弟子皺著眉頭回應:「鹹得發苦呢!」

隨後,大師又帶著弟子來到湖邊,告訴他把剩下的鹽撒進湖水裡,然後要求:「再嚐一嚐湖水。」弟子如實照辦,彎腰捧起湖水喝了一口。大師再問:「現在是什麼味道呢?」弟子眉開眼笑的讚歎:「純淨、甜美!」

大師又問:「嚐到鹹味了嗎?」弟子肯定的答覆:「沒有!」大師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弟子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是鹹是淡取決於盛放它的容器。」

對照故事,我像那一杯水,妹妹似那一片湖,孰優孰劣?高下立判!這也意味著:智慧有多大,心的容量就有多大;而心的容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大文豪雨果(Victor, Marie Hugo)的名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大器大度、處之泰然,能接納一切的容量,雖還難望其項背,但我心嚮往之……@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以一顆淡泊、靜定之心,來看待這世間的紛紛擾擾,那麼,必能超越俗見的制約,而品嚐到雋永和深遠的滋味。
  • (shown)每個困難、障礙,都有解決的辦法──或者鑽過,或者繞開,或者跨越,或者突破。
  • (shown)往事並不如煙,有些優質雅緻的東西,未曾消散、已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以沉靜穩重的風貌呈現出來。
  •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學期已過三分之二了。段考完的隔天,同事M帶了一份試題,到辦公室來找我討論。兩人一番分析探究,他不吝讚美思考的深沉與用心,我謙稱不足,還須要改進。接著,寒暄過後,發現M並沒有離開的打算,我請他坐下來聊一聊,才恍然明白,這位向來意氣風發的青年,正面臨一個瓶頸,處在人生的低潮……
  • (shown)最厲害的人,不是據理力爭,逼對方讓步的那一方,而是願意理解與成全的那一方……
  • (shown)生命裡的每一次「雨過天青」,都得歷經一番奮鬥與堅持,過程中,往往嘔心瀝血、五味雜陳,在在考驗著當事者的意志與智慧。
  • 偶爾重溫那些愉悅的、美好的記憶,那麼,人會懂得知足與感恩,珍惜曾經擁有的一切。而少慾的人知足;感恩的人惜福,學會知足、學會感恩,這恰恰是幸福和快樂的泉源。
  • 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必須有苦難存在,那麼,就讓它存在吧。但是,總應該留下一線光明。至少留下一點希望的閃光,以促使人類中較高尚的部分,懷著希望,不停的奮鬥,以減輕這種苦難。
  • 兵荒馬亂的年代,被迫離鄉背井、浪跡天涯的人們,在幾十載的政權對峙、關山阻隔之後,故鄉已成他鄉,而異鄉還是異鄉,這是怎樣的一種牽扯、糾結呢?而身不由己,任命運擺佈,無論是福是禍,總有些缺失或遺憾吧?!
  • 當帷幔降下、曲終人散的時候,別傷感,也別留戀,何妨欣然接受,好好與平淡、清靜共處,細細咀嚼這生命最純粹、最深長的味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