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阿嬤:戴著觀音耳機的吳廖偷(2)

養父母的一家人

作者:吳念融/著;吳廖偷/口述 繪者:翁君菱

搭火車擔濕米粉、.韭菜。《清水阿嬤》插圖。(遠景出版社 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我沒有機會讀書。以前的人說:「從會吃飯開始,就會做事了,那是做人的本領。」我想:武鹿庄的廖家,我的生父廖九,生母陳緞,如果不是生養一大堆孩子,也不會將我抱出去給人領養吧!……

從五個月被抱來喝養母蘇楊氏妲的奶水開始,注定長大要和她的兒子送作堆,替吳家生兒育女總共九人,一輩子死心塌地效忠吳家……一切一切,就是從飲那一口生命之泉開始。

續前文

我八歲開始就懂事了,身為養女,總認命。一輩子最怕養父,只要他說一個「不」字,不用威嚴,我就嚇得破膽。

這一輩子,他對我說出第一個「不」字,是在我八歲時,我請求阿爸吳池讓我讀書。

那時候,日本政府推行國語(日語)教育,沙鹿、清水各地方都有講習所,大家圍在寺廟讀書,一個教室一早就開始有朗朗上口的聲音。

我想要去讀,阿爸卻說:「不行!」

「女孩子讀書做什麼?在家乖乖織五十頂笠仔就行。」他這麼告訴我。

第二次,我十五歲了,有人來清水街講習國語。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全班四、五十個人,老老少少,由日本人來教。在全班面前叫廖小偷,我一站起來,從頭唸到尾,沒有一個音讀錯。大家拍手,老師賞我很多鉛筆、簿子,都不用買。

就是後來到耶穌館再旁聽,一唸再唸,每樣都行。

可是當我再問阿爸:「可以讓我讀嗎?」

卻是一樣不行!

不過從此以後,我學會認字。從日本字母、報紙、歌本,能夠請教的,我絕不放過。算命仙、漢學先生、藥舖的中醫,每字必問,而他們每一個人總會耐心回答。

只有一次,問到「土」字,像一支凸凸的東西,漢學先生竟罵我:「女孩子學那個字做什麼?」

做一個沒有真正讀書,只會認幾個字的母親,卻能夠在這一輩子,盡責地把自己認得的字,加在每個孩子的身上,好像一輩子都管用、順利。

對我的孩子,我只求他們一輩子不缺衣食吧!

因此孩子生下三天之後,便請算命仙看他們缺什麼。缺水加水,少金多金。老三長銘,則是因為看到在地上的報紙,寫了大大的銘謝惠顧。因為欠金,就用「銘」貼上去了。

我十五歲那年,不能讀書,從此就到草館做了七年的編帽子工作。直到二十二歲那年,生了長子長江,因為得來不易,為了專心育子才放棄編帽工作。

阿爸吳池,一生做小工擔石頭、擔磚度日,因為不要學做餅,曾被阿公打到藏進山裡躲起來。後來他活到六十一歲。

阿娘蘇楊氏妲,前夫做過日軍平定泰雅族生番的義勇兵,因為護主戰死,阿娘得到很優渥的撫卹,等到阿爸入贅,撫卹才停止。人稱她「戲旦姑」,不是會演戲,是因為名字有一個「妲」字。

她一生幾乎全瞎。原因是在少女時代,因為要學做髮架,靠得太近,那個綁髮架的人,不知身後有人,剪刀一用力,揮手就刺傷阿娘的瞳孔。鮮血直流,沒有藥物貧窮的年代,只有「怕」一個字,血流乾了就止住,結疤就算。

從那以後,另一隻眼睛就要負起全責。營養不良的年代,眼淚不停流。沒辦法,盡量流吧!可等到不流了,眼睛像罩了一層黑紗,不透光,視線就模糊了。

凡事我會看著辦,想法子求生存。大概也是因為貧窮,只有認了,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磨鍊出來。@(待續)

──節錄自《清水阿嬤:戴著觀音耳機的吳廖偷》/遠景出版社

(點閱清水阿嬤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因著繡花鞋,想起母親,想起高粱,想起大哥,想起家鄉點點滴滴,記憶長河深邃、無聲,似醇厚高粱流過喉嚨,一溜煙全都陳年往事了。
  • 台東適合慢活、漫遊,天大地廣海壯闊、景觀多變、漢原客族群加上外國人齊聚,讓它的文化凝聚成自己特殊的面相,非常迷人。
  • 乖乖鋪上貝殼沙,大大的魚缸,小小的魚兒。傻氣的名字,我傻傻地養,你傻傻地長。傻傻地禱告,拜託上帝讓你陪我更久一點,更久一點點。
  • 生長的地方不同,木紋也完全不同,別人可能覺得不起眼的舊木料,在李家父子眼中都是非常珍貴的。
  • 老人已經安息在上帝的懷裡,一切榮與枯,歡樂與寂寞,如煙如灰消散。在他人生的尾聲裡,我們曾經在雲端上短暫相遇,他露骨而大膽的對我這樣的一個陌生人表白情感,現在想起來,也算是一種天真。
  • 被消費的人物,被消費的人生,被消費的故事,人來到世界上消費大地,自然也要被消費。有人進入歷史,有人走出歷史,有人繼續被消費,然而這也是被懷念的方式。
  • 自然界生物間互相追逐食用,好像是一齣設計完好的劇本,雖然殘忍,卻因此保持某種平衡與和諧。
  • 就如人生裡的每一個階段各有其特色一般,藍鈴花的花開亦是如此。當小小花苞嶄露頭角時,是修長綠葉最為繁盛之際,隨著枝梗上的小花一朵一朵打開時,野地裡的野草也以一種比賽的速度,逕自發高。
  • 如何在「重複」與「不要重複」中學習平衡,該是另外的一種藝術與智慧。
  • 第二代臺中火車站外觀是以紅磚磚砌搭配灰白色洗石子邊條,整體格局宛如一張大頭照,車站的中央則設有鐘塔,兩旁平垂延伸至屋頂,呈現典型的辰野式建築風格,標誌出諸多當代建築技術及美學文化的結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