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大房子

作者:青松
font print 人氣: 259
【字號】    
   標籤: tags: ,

和老同學聊天,聽她說起最近的煩惱。

她現在住的房子接近170平米,很寬敞。但是工作單位要搬遷,為了方便,他們要搬到新家。新家離單位近,孩子上學也方便,不過房子小。同學抱怨了幾次,說搬過去會非常不習慣。

我以為他們新家比現在的家小很多,所以她才這樣擔心。後來,我隨口問了句新房多大,同學回說140平米,三居室。我直接笑出聲,告訴她:這個面積在我心目中屬於大房子。同學補充說,樓裏有兩部電梯,佔用公攤面積,實際能使用的空間並沒那麼多。

同學說的都是事實,不過我從中看到對於同一個問題不同人的認知會有多大差異。我身邊的朋友好多住著70、80平的公寓,所以聽到140平就覺得已經夠大了。而同學一直住著更大的房子,所以搬到140平的住所,她認為生活會不方便。

對於大房子、小房子的討論,我們是帶著比較去認知的,而這種比較又基於個人的生活經歷。比如,倘若從來沒住過200平的房子,不管別人怎麼說,對自己而言200不過是個數字,很難想像住在裏面到底什麼感覺;而如果一直住在70平的房子裏,突然搬到100平的房子裏,也會覺得好大。

所以,我們認識問題無法擺脫之前的認知,也很難做到準確客觀。就住房而言,不帶任何偏見去評判大小,其實只要滿足基本需求就夠了。而我們卻因為個人經驗而給出很多諸如「100平太小」 之類的判斷。說出那些判斷,我們擲地有聲。而對旁人而言,那些言論不過是「幼稚」或「不知人間疾苦」。

在一個人人都在追逐大房子、更大房子的時代,房子到底多大才夠住,成了一個我們人人都該沉下心反思的哲學問題……@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6年6月11日週末版的《大紀元時報》C6版上登載了一則科學信息,題目是「變聰明:這一招老少都適用」。如這篇報導所介紹的,通過學外語來提高智力、克服弱智狀況正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筆者對此有切身體會。弱智兒童無需自卑,他們的家長和教師們應該得到鼓舞和啟發而採用包括鼓勵學外語在內的多種方法去幫助孩子擺脫弱智。
  • 每個人都會做評判。見到一個人時,我們只需幾秒就會對他/她形成無數判斷——這個人是否聰明、友善、可信等。這種第一印象常常非常準確,但也有大錯特錯的時候。近年來,西方研究人員也就人的外貌所提示的訊息、大眾心理認知偏差,以及外貌與健康狀況的關聯等做出了諸多探索。美媒「商業內幕」近日就刊文歸納了11項有趣的研究成果。
  • 凡罪狀未明時,無論壞人還是好人,都應按法律程式進行審理,這樣才能使違法亂紀的壞人受到懲罰;使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得到昭雪。
  • 在現代社會裡,媒體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小到一個社區、族群,大到一個國家乃至全球,人們的注意力無時不被媒體牽引著。隨著媒體的演變,從報紙、雜誌,到廣播、電影、電視,再到網絡媒體、社交媒體、自媒體的出現,媒體傳播、宣傳功效在傳播速度、傳播範圍、視覺、聽覺效果上大大增強,媒體對社會和大眾的影響力更是與日劇增。
  • 歷史上流傳了很多關於曹操的故事,其中有真故事也有假新聞。那麼有哪些故事是假的呢?曹操的歷史形象又是如何演變的呢?
  • 歡迎來到馨香雅句,我是雅蘭,之前我們談到傳統曆法當中,人們觀測到星體運行帶來的四季變化,反映自然秩序的二十四節氣,以及和時令相關的節日節慶活動等等。
  • 千金之子修道的故事,在東方不乏記載。史上有不少皇族貴族,雖坐擁人間無盡富貴榮華,依然對探索人生意義、返回天國有著無限的神往。
  • 2020年是金水流年,且以水多為主。根據這個金水流年來判斷,哪些人有利?反之,哪些是命中不喜金水的?
  • 「睡眠救贖」是缺氧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志明博士,對睡眠、失眠、以及做夢等等未知的生理現象所研究的獨特全新發現、定義及理論的著作。主要是說明「缺氧」這個核心因子,導致的所有睡眠生理現象,包含缺氧所導致的「缺氧型失眠」或「缺氧型睡眠障礙」。
  • 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者憂鬱及焦慮程度較高。(Shutterstock)
    一篇刊登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者憂鬱及焦慮程度較高。專家建議,民眾可透過手機App、運動手環等工具,設定一天坐著的時間不超過8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動,可降低久坐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危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