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監管與自主 疫情下的省思

人氣 244

【大紀元2020年10月15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Theodore Dalrymple撰文/吳約翰編譯)週一(9月28日)《紐約時報》頭條:「英國處在沒大人管的情況下。」引起我的注意。

聽新聞:

(聽更多新聞請至「聽紀元」平台)

這種說法很奇怪,甚至可以形容是陰險。雖然沒人相信由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帶領的政府,成功地對抗新冠(中共病毒)疫情,但說一個國家需由成人監管,其實在暗指「英國人都未成年」。

文章隨後描述所謂人的不良行為,例如,不重視戴口罩或不遵守社交距離(這個新詞,在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之前,甚至沒人知道)。

的確,在政府取消限制之後,英國的青少年和年輕人的行為舉止,就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他們依然群聚、縱情飲酒、參加派對。簡而言之,他們繼續往常生活,過著那種我覺得是,乏味庸俗的糜爛生活,當然也成為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群體之一。

儘管如此,這些年輕人對新冠疫情風險的感知,卻還相當準確。在第一波流行高峰時,至少在正常情況下,年輕人死於新冠肺炎的機率,還低於死於交通事故,甚至多半是死於其它疾病。

即便因交通事故致死率較高,也沒人建議不讓年輕人上路。那麼,一個健康的20歲男孩,假使感染了新冠肺炎,也就幾乎沒什麼好擔心的了(雖然感染後的長遠影響,我們不得而知)。

對於年輕人,文章中的另一個論點是「欠缺顧慮」,人不是孤島,甚至是年輕人也多少會跟長輩接觸。他們的行為舉止,會促使病毒傳染到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身上。

但在疫情高峰期,90歲以上的49人中,只有1人死於新冠肺炎;在我的年齡層中(屬中高齡,現在被歸類為易感染群),死亡機率是1/807。

另外,我能夠認同,有人說,如果政府不採取嚴厲措施,死亡率會更高。

但那些措施的花費成本,其實是無法計算的,有可能持續好幾世代,因為政府的借貸是必須,金額就好像要參加世界大戰所需的額度一般巨大。

所以問題不在這些措施是否有效,應在於是否可用較低的社會成本,達到類似的效益。

我認為至少有兩種做法可行:一是針對抵抗力較弱的族群,施以規範;二是讓這些抵抗力較弱的族群,自主選擇規範。(像是我有一位同齡好友,他比我還要謹慎、聰明甚至神經質,就算這樣,我還是選擇我認為合理的預防措施。)

當然會有許多人無法做決定,還必須由政府來擔起責任。

英格蘭公衛負責人表示,反對將年長者和抵抗力較弱的族群當作目標,這會造成種族隔離,且是用口號代替想法。

以自主性措施來看,人們會選擇自己準備承擔的風險程度,即使在被迫下,也有選擇高風險和低風險的差別。但這些高低風險,其實沒有標準,因為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快速升高,也沒有所謂自然的切分點。但制定風險差別是合理的,而不該只是基於偏見。

公衛負責人也反對任何針對年長者為目標的措施,說這是行不通的。因為年長者無法避免與比自己年輕的人的接觸,且社會孤立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要說到避免年輕人和年長者的接觸,或將這類接觸大為減少,雖有所不同,但根本不是重點。就像選舉中的抉擇一樣,我們不是在最好和最差的政策間做選擇,而是在兩個不完善當中,做出抉擇。但無論我們做什麼決定,都會產生遺憾,人都會凋零死去。

說得再複雜一點,確實有些令人不悅的折衷,必須考量。好比說,我們準備承受多少經濟損失,來挽救八十歲病人的生命?這絕對沒有正確答案,但理性的人可能不會同意這項妥協。

運氣好的話,這些惱人的考量,很快就會自動消失。就像西班牙流感,一開始也造成5,000萬人(相當於今天的1.5億人)死亡,但終究也消聲匿跡、沒再出現過。時至今日,新冠肺炎也許會像西班牙流感一樣。

但是,過去的傳染病並不是當前可依賴的指導,更不能保證,未來不會發生任何事。可治癒或預防性的疫苗也許可得,但任何人說他肯定知道未來會怎樣的人,要麼是欺騙自己,要麼是欺騙別人。

回到《紐約時報》的文章。在我看來,它的標題蘊藏著一種「世界觀」,暗示人的行為很糟糕,是因為政府沒做到像牧羊人一般,適當地引導他們。換句話說,文章幻想著一個烏托邦的完美社會,覺得人不必像詩人艾略特(T. S. Eliot)描述的那樣美好,只有在完美的世界(暗喻:被大政府監管的社會)裡,人才會自然而然地做好。

可是人民的不守秩序,可能是現今,持續對受到監管的一種反動,尤其當政府既愚鈍又無能的時候。

正如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所說,就算政府表現得全然慈悲,也替我們做好萬全準備,我們仍不該因此服從,應該主張自由和自主。

原文On Illness, Regulation, and Freedom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西奧多·達倫波(Theodore Dalrymple)是一位退休醫生。他是《紐約城市季刊》(City Journal of New York)的特約編輯,30本書籍的作者,包括《底層生活》(Life at the Bottom),最新著作是《禁運和其它故事》(Embargo and Other Stories)。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世衛的疫情信息不可信
【名家專欄】面對疫情「專家」沒有水晶球
【名家專欄】疫情下 不利於口罩令的證據
【名家專欄】疫情封鎖 沒抓住的關鍵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