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奮鬥多重奏

一個庶民家族的故事 (1) 一根扁擔渡重洋

作者:農本木
飄洋過海,移民路艱辛。(大紀元/王嘉益)
font print 人氣: 1473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的祖先是從中國大陸移民到台灣的,當時可稱為「來台始祖」的兩兄弟,揹著母親的骸骨,飄洋過海,歷盡千辛萬苦,最後落腳在現在的設籍地,台灣中部靠海的一個小村落。仔細算,包括骨骸來台的先祖在內,到我這一代是第五代。當然,現在下一代、下下一代也出生了,他們是第六代、第七代。

我家立的祖先牌位,大約是一般牌位的兩倍大。造型古雅大方,隸書體文字工整優美。然而,這個祖先牌位總給我一種陌生的感覺。我找了找原因,發現問題就出在「銀同」這二字,這兩個字分別寫在牌位頂端,銀在右上,同在左上,中央是「歷代祖先之牌位」,這是傳統牌位的寫法。銀同表示我們這一族所來自的地方。可是我們家沒人知道「銀同」在哪兒,那時還沒有網路,能取得的紙本材料有限,有材料的話也找不到。因此它所帶來的疏離感,老也去不了。

多次聽我父親跟鄉親說,我們之所以會不知道「銀同」在哪裡,是因為我們祖輩遷到台灣,並沒有闖出什麼名堂來,生活困苦,不能衣錦還鄉;另一方面則是經濟問題。回鄉一趟,得花大把銀子,心中估量,家裡沒什麼錢,還得向鄰居借貸才去得了。這樣盤算之後,覺得可能不與老家往來比較上算。此後,老家若有來信就不回了,久而久之,那邊猜不透這邊發生了什麼事,也漸漸不來信了。「銀同」這個地名在我們心中逐漸抽象化,再下一代就啥也不知道了,也沒「老家」這個概念了。

我家族譜是近幾年我大哥整理的,這時網路已很發達,有些東西可從網路追詢線索。我們歷代祖先世居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銀同地區,據查,「銀同」這個地名,自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起就有了。該地有座大輪山,山下有一個同安城,整個城池的外形是東西長,南北窄,仿若銀錠,所以又名「銀同」。

有這樣基本的了解,現在再看祖宗牌位,那種陌生疏離感就消失了。

耳聞移民潮興起  一根扁擔渡重洋

話說西元1850~1900年左右,我們先祖中有一位叫陸其的,娶妻黃鳯,育有太平、添福兩兄弟,一家人過日子倒也很好過,和樂融融。但因地屬偏鄉,謀生不易,在艱辛的生活中,兩兄弟常思突破,總也不得要領。之後耳聞移民潮興起,左鄰右舍多有傳說移民到台灣或東南亞地區的事,兩兄弟不免也動了心,就與其父(母親已逝)商量,取得父親同意,揹著母親的骨骸,攜帶簡單行李,以一支扁擔擔著,渡海來台,成為我們家的渡台始祖。

兩兄弟先到澎湖討生活,發現不是那麼容易,後經人介紹,再乘帆船到現在的溪鎮,下船尋找適合落腳之地。清末時,龍溪河道很深,可行駛帆船,地處龍溪下游的溪鎮是一個與唐山往來,人、貨的轉運點,兩兄弟由此上岸,來到附近一個村落定居下來。

太平、添福兩兄弟在小村落腳之後,萬事起頭難。先是借地搭蓋簡易茅草屋,立好安身之處,又承租了幾塊地,也設了籍。兄弟倆自此定下心來,開始一心一意地打拼。以務農及討海為生。兩兄弟自幼就很能吃苦耐勞,很快就適應當地的環境,融入當地社群中。生活起居問題逐一解決後,太平接著娶妻,並育有一子,生活漸趨安定。

等兒子稍稍長大時,太平父子便結成搭檔,一起耕農網魚,多了一份人力,收獲漸趨穩定,生活也漸有改善。不料,天有不測風雲,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使得一向平靜的農居生活掀起了大漣漪,還產生了致命的悲劇。

一時錯念 萬世引為戒

一天傍晚,耕作告一段落,斜陽下,父子倆踩著輕快的步伐,往家的方向走。豈知走呀走,遠遠就看到了前方路邊有一個小籃子,仿彿從裡頭還傳出了啞啞哭泣聲。走近一看,是一個小嬰兒,全身被舊花布巾裹緊的小小嬰兒,被放置在一個比他大一點的舊竹籃中,微弱的、斷斷續續的哭聲,聽起來是那麼無助。這是一個剛一出生就因某種迫不得已的原因,被父母棄養的棄嬰。棄嬰身上還很明顯的塞著一個小紅包。

父子倆見狀,急忙趨前,看著眼前這個小小嬰兒和他身上那個耀眼的紅包,兩人都有些慌亂,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因應。父子倆嘴裡都喃喃地唸著,好像在互問互答,也像是在自問自答。不一會兒,只見父親很快地將棄嬰身上的紅包抽出來,納入衣袋中,然後拉著兒子,疾速跑開。

這時,躲在不遠處焦心等待著的棄嬰親人,沒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見狀大驚,立即離開現場,打算回家再裝個紅包放回棄嬰身上。遺憾的是,小嬰兒的親人折返後,看到的是沾血的破布和傾倒的竹籃,原來在無人照料下,棄嬰活生生地被野狗拖走,不知去向。

不久,夏天到了,某日,父子倆一如既往地到田裡工作,不料風雲突變,在一場雷電交加的西北雨中,兩人都被雷劈死,他們這支因此無後。

這樣的事情清清楚楚地記錄在族譜上,是否就是想讓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引以為戒?我問大哥,答案是肯定的。@(待續)

(點閱【一個庶民家族的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你看到報攤主說道:「糟了!這下肯定拿不回來了……」,當時的你怎麼想呢?這個當下第一時間醞釀而出的想法,當是反映了我們的人生經驗構成的觀念,但並不是這世界的全部。如果我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觸及的事物經緯,那麼編織而成的世界,一定是以偏概全的結果。
  • 這是一個關於新年團圓、思念舊人、一代新人關愛老人的溫暖家庭情感故事。
  • 善心和寬恕都是從心上入手,推己及人,也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摩擦衝突,真正的從內在改變人,感化人,這是避免怨恨,化解矛盾的一個最好的辦法。
  • Shutterstock,butter milk,白脫牛奶,牛奶
    助人不要回報,就像在社會上存入一筆不要領回的善款,而它的利息,會一直挹注到社會的土壤中,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複利,越來越豐厚,最後將比本金多很多,永遠存愛人間。而無所不知的上天,會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回報福份在存善款的人身上!
  •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成就什麼樣的自己?……「空想」是沒有用的,「立刻去做」才有用。
  • 人們看不見夸克卻深信它的存在,看不見靈界為何就認定其不存在?是誰在矇蔽我們?真實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如何解開心靈封印?
  • 倫敦網紅餐廳靠賣「心情」,開業半年登上了倫敦餐館排行榜榜首。怪異的是,誰也不知道餐廳到底在哪!「幽靈餐廳」的背後是什麼?
  • 這件事讓我羞愧了好一陣子,不僅僅是因為丟了面子,而是我如何面對那一群崇拜老師,純真向上的小頑童?如何對得起懷揣著無限期待的,養我敬我的父老鄉親?這件事我沒有忘記,一直記著。
  • 曾經有過你想打電話給對方,對方卻先一步打來?或是自己的好友或是親密家人,不經意的說出同樣的話,有著同樣的想法?心靈感應,一種神奇的交流現象,超越於語言、文字形式之外。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感應,人與物之間也可以互相感知。從古至今,在東西方,神奇的感應現象持續上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