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他人的期待是一種背叛?這樣想你錯了

作者: 加藤諦三 譯者: 井思瑤

人氣 406

不幸的人往往習慣誤解他人的行動。舉例來說,朋友邀大家去海邊玩,但自己並沒有受邀,於是認為朋友討厭自己。越是把「沒有人愛我」掛在嘴上的人,越容易誤解他人的行為。

又比如說,孩子拒絕和爸爸去散步,說他想跟媽媽一起去,但這不代表孩子討厭父親。或是父母離婚後,其中一方與孩子分開,這也不代表就此不愛孩子。拒絕妻子逛街的邀約,選擇和公司同事一起打球,也不意味著丈夫討厭妻子。

當然,若是孩子未從事父母所期望的職業,這也並不代表討厭父母。例如父母都是醫師,希望孩子也能從醫,但孩子拒絕了這種要求,選擇攻讀經濟學,這和孩子是否討厭父母完全是兩碼子事。

父母卻經常因此而對孩子產生嚴重誤解。一看到孩子拒絕自己的提議,就覺得孩子不聽話、不愛父母,這完全是情緒不成熟的表現。父母如果是這樣的觀念,往往會養育出容易誤解他人言行的孩子。

在我收到的求助信件中,最常出現的就是這一類的煩惱。

舉個例子,一位男性從大學畢業後,進入民間企業工作,但父母希望他能繼承家業。雖然他認為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很重要,但也不想背叛養育自己的父母。諸如此類的諮詢信件實在太多了。

首先,最決定性的一項誤解是,將不繼承家業、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解讀為對父母的背叛。每每看到那些一臉認真地說「我不能背叛父母」的年輕人,我都忍不住想:這是父母本身的不成熟,反映在孩子身上的結果。

不回應他人的期待,並不是背叛

拒絕雙親的期待、選擇自己想要的道路,並不是對父母的背叛。但為什麼許多人都會這樣解釋呢?

這是因為父母如此認為。

首先,父母內心有很強的依存需求,因此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一種背叛。同樣的,孩子也對父母有很高的依存需求,所以會受到影響。簡單來說,就是父母與子女都還很幼稚。

我朋友的父親並沒有念過什麼書,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印刷公司。由於創辦公司花了很多心血,所以父親希望孩子能繼承家業。這項要求雖然可以理解,但朋友拒絕了父親的提議,選擇到一般公司就職。

後來他升上了基層主管,但父親每次見到他,都還是會對他說「差不多該回來繼承家業了吧」;我這位朋友也仍然堅定地說「不」,繼續埋頭於工作。年復一年,這樣的對話反倒像是父子間的問候。

我曾和這對父子一起吃過飯。兩個人都非常直爽坦率,孩子很尊敬父親,父親也以兒子為榮。父子倆的關愛與關心,讓在場的我十分感動。當時我心想:「真是對很棒的父子。」也認為這是很理想的親子關係。

不過同樣的事要是發生在極度幼稚的父子之間,就會變成人間慘劇。父子內心都有極高的依存需求,並希望藉此支配對方,如此一來,就會想將自己的情感強加在對方身上,並確信這是一種愛。

如此一來,一旦孩子拒絕了父母的期望,父母就會認為這叫背叛,而孩子也會如此解釋自己的行為。由於大多數人都不會輕易背叛他人,更會對此有罪惡感,於是寧可謀殺自我,過著欲求不滿的一生。

因幼稚造成的悲劇實在太多了,不論哪個國家都一樣。

之前曾在美國的心理學書籍中看過這樣的例子。

爺爺創辦了一家藥局,後來交棒給父親,父親也希望兒子能繼承。但兒子覺得自己好像比較適合其他職業,大學畢業後也嘗試做過很多工作,可惜進展都不順利,最後絕望地回到了藥局。

父親覺得兒子終於醒悟了,很開心,認為讓兒子經營藥局的決定是正確的,甚至覺得自己比兒子還了解兒子,感到很得意。

然而在藥局工作的兒子覺得自己很悲慘。他完全陷入絕望,於是去做了心理諮商,並藉此發現自己內心的恐懼。簡單來說,他覺得在家業以外的工作獲得成就,是對父親的背叛,並害怕會因此失去爸爸的愛和承諾。他當然愛爸爸,所以打算放棄自己的幸福。

最後,這位兒子成為一名成功的會計師。最初父親無法接受孩子獨立。但在他不斷對爸爸解釋「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等於不愛你」之後,父親漸漸接受了他的選擇,並向他坦承,自己其實也曾想逃離家業,只是沒有那份勇氣。

父親不接受兒子的獨立,兒子害怕背叛父親,這都是依存需求作祟。

因依存產生的誤解,會招致不幸

因依存需求而產生的誤解已造成太多悲劇,真不知道何時才會停止。

心裡曾想過「沒有人愛我」「我是被拋棄的存在」「沒有人理解我」的人,其實應該好好地、徹底地審視一下自己的依存心。因為會這樣說的人,多半不曾認真思考過「自己才是最應該對自己的幸福負責的人」,才會鬧彆扭似地推導出「沒有人愛我」的結論。

其實沒有人背叛你,過高的依存需求才會讓你覺得自己遭到背叛。周圍的人其實很愛你,只是過高的依存需求,讓你覺得「沒有人愛我」罷了。 @

本文摘自:《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 (電子書) 「安らぎ」と「焦り」の心理 楽しく大らかな人生の方法》,究竟提供。

.親子關係緊張 該如何化解?
.孩子的EQ高不高,關鍵在父母
.愛的抱抱 讓人際關係更親密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113保護你 幫助孩子擺脫恐懼暴力
父母情緒管理不佳 孩子易成遷怒對象
廚房幸福體驗 重塑愛與關懷的親子關係
【爸媽必修課】找到快樂根源 「照鏡子」管好情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