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板栗健腎補脾

標籤:

【大紀元10月28日訊】栗,俗稱栗子,是中國特產,素有「乾果之王」、「人參果」的美譽。

  栗子營養豐富,100克鮮品含蛋白質5.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40克、澱粉25克,以及鈣、磷、鐵、鉀等微量元素、脂肪酸和胡蘿蔔素等,提供熱量186千卡。

  在乾果中,栗子提供的熱能很高,充飢的同時能促進脂肪代謝。

  除此之外,栗子亦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祖國醫學認為,栗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腎三經,能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適用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腎虛所致的腰酸膝軟、腰肢不遂、小便頻數、折傷腫痛等症。因而,腎虛者不妨多吃板栗。《本草綱目》稱其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乾,每日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栗子煮粥老少咸宜。

  板栗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之。栗子既能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慾,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腰膝酸軟無力、步履蹣跚者服食,對老人腎虛大有裨益。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營養師:這些是商店貨架上最健康的奶製品
低糖烘焙五大策略:甜蜜與健康並存
美國蔬果農藥殘留曝光 正確清洗方式看這裡
廚房中的液體黃金:橄欖油的選購與儲存技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