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小學生閱讀時數偏低 天下出新書提升中文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一日電)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與美國國際教育評量協會(IEA)合作,針對台灣二十五個國小、一千二百位四年級學童的閱讀能力測試發現,台灣四年級小學生閱讀課程時數偏低,相對影響閱讀程度,天下雜誌為此首度推出以中國文字趣味為創意起點的童話故事,希望改善這種情形。

這項調查指出,台灣四年級小學生閱讀課程的時數偏低且閱讀素材偏短,無法完整陳述清楚的概念;閱讀素材中說明文比例偏低,台灣四年級小學生對說明性的文體也感到較為陌生;另外學生獨立閱讀時間偏低,相對影響了閱讀程度。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父母在家閱讀時間越多,小孩的閱讀能力就越好。台灣的特殊現象是,父母在家閱讀時間不多,但父母很願意買書給小孩,家長為孩子購書的金額在國際上偏高。

而國小普遍設有「班級圖書館」,課外書籍隨手可得的現象,在國際比較中成為特殊的現象。先進國家非常強調孩子必須被教導「閱讀策略」,但是台灣並不熟習閱讀策略的概念,認為閱讀是「天生就會的」。

在測試的的過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老師有能力設計出教導閱讀策略的教案。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是由美國國際教育評量協會發起的,針對國際上四十幾個國家的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閱讀能力的檢測。檢測的目的,是為了作為各個國家調整閱讀教學和政策的參考。這是台灣第一次加入國際評量。

針對這種調查結果,天下雜誌今天也推出「字的童話」系列,這是一套有「閱讀策略」概念的兒童讀本。孩子從閱讀有趣的故事中,累積字感、語感和詞感,也就是對辭彙豐富性和變化的理解,柯華葳指出,這類新書可藉著讓小學生大量閱讀,逐漸培養出「語感」,進而衍生出字詞的原理原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