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再見了! 光華商場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五日電)位於台北市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今天晚上吹起熄燈號,回溯過去三十三年來,不僅陪伴無數莘莘學子走過求學歲月,從販賣二手舊書、唱片到電腦科技產品,更見證了台灣經濟發展變遷趨勢。光華商場已儼然成為台北市民文化的一部分,為老、中、青三代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

 

光華橋過去是一座跨越鐵路的橋樑,在鐵路地下化後,光華橋也完成了歷史任務,由於橋已老舊,為了安全與社區繁榮,拆除為不得不完成的工程,橋下商家搬遷也勢在必行,光華商場今晚十時拉下鐵門,搬到新址繼續為顧客服務。

光華商場拆遷後,商家將安置在距舊商場五百公尺的臨時處所,原有顧客潮不會中斷,經過兩天搬遷整理,十八日試賣,二月十日光華商場重新開幕。

回顧過去,光華橋下空間原本是被安置包括牯嶺街等地舊書業者,從民國六十二年起,「逛光華商場」是許多學子們「休閒娛樂」之一;不少已屆而立及不惑之年的四、五年級生,均曾到此尋訪二手參考書,每逢假日,光華商場內總是擠滿了不少學子,希望能尋得一本屬於自己並具高參考價值的「參考書」。

光華商場旁台北工專(現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學子們,對光華商場可以說是再熟悉也不過了。每天不知有多少大專學子在商場內「打轉」,獲取電腦新資訊,甚至以「拼裝」方式,組裝一台屬於自己的電腦。

一位在光華商場內販賣多年二手書的老伯說,「光華商場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台北的地理名詞,更是人生記憶的一部分」,可能最能形容光華商場見證時代變遷的三十三年歲月。

對商家而言,伴隨台灣經濟發展,光華商場內販賣的商品逐漸多元,除了原本的二手書外,也包括了電子零組件及電腦商品的組裝,今天更多了數位的電子產品,吸引更多年輕族群消費。

儘管光華商場的販賣商品求新求變,但不變的仍是埋藏在民眾心中那份類似「尋寶」的感覺,不少已屆四、五十歲的四、五年級生,有時利用中午空檔到此一遊,希望找回昔日的「感覺」,這也讓光華商場怎麼逛都像一座寶山,永遠不會空手而回。

就是這種溫馨,讓許多攤商難捨光華橋下歲月,專賣鍵盤與滑鼠店家的老闆娘,十六、七歲就在光華商場打拼,轉眼已年近四十。她說,人生最精華的時段就在這兒渡過,「搬遷就像搬家」,回憶只能留心裡。

「已經忙了好幾天了」,賣舊書的六十多歲劉伯伯,四十年前在牯嶺街擺攤,二十八年前搬到光華商場,對於即將要搬家的光華商場,仍難掩不捨與無奈。

光華商場拆遷後,台北市政府在市民大道與金山北路交接處設置臨時安置所;台北市政府建設局長林聖忠說,新環境將以「賣場」取代「市場」的經營模式。

也許從傳統到現代,許多舊商家還沒適應,但也有商家認為,「危機就是轉機」,也承如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官員說「面對新環境與新挑戰,難免不安」;一位販賣數位相機的業者強調,相信光華商場的所有商家會展現出無比的韌性,並再現光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