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之名…

薇薇
【字號】    
   標籤: tags:

筆者忝為老師,有幸待過一所號稱「教學嚴格」的學校,強調秩序與管理無人能出其右。然而待了數年,深感其缺乏人性的可怕,不得不落荒而逃。或許我眼中所見僅是個人觀點,對某些人來說該所學校也不無可取之處,然而至今午夜夢迴,回想起在彼所學校的經歷,仍然會有不寒而慄之感。

極端嚴格的管理

該所學校深信軍事化與紀律的管理,必能使成績蒸蒸日上,並且奉「秩序與成績呈高度相關」為真理。此信念固然不無些道理,手法卻甚為極端。

舉例來說,班級上課時,主任的工作就是「嚴格巡堂」,透過門上的小窗監督同學上課情況。有傳紙條、打瞌睡、照鏡子、吃東西者扣班級成績,而「說話」更是犯了該校大忌:如果在同學轉頭說話時,老師正好講到基測要考的重點呢?不但自己沒有聽到,更是妨害他人聽講呀。罪加一等!因此學校明白定下規矩,除下列三種情況,學生才能開口,否則就是違反校規:除非舉手發言、老師指定而發言,或在老師授意開放討論的情況下發言,否則一律視為大忌,第一次被主任發現,登記該生警告,第二次兩次警告……,依此類推,到第六次時即大刀開鍘,要求學生「改變環境」,也就是所謂的「退學」或是「轉學」,以此約束同學,使其上課時達到專心靜默之效。

然而主任不可能全日都巡堂呀,因此也要求導師輔助管理,在無課的時候全日坐鎮教室後方,授權導師登記學生,班級就可以不扣分。但是難免遇到心軟的老師,天人幾度交戰就是下不了手,因此校方又有不成文的規定:如果導師公然坐視同學講話,而沒有自行登記,五、六月時更是非同小可(因為臨近招生),只要巡堂時發現有一個學生講話,就會扣該班導師薪水八千元,連續扣一整年,或是乾脆不續聘,以示對於該位老師無能管理班級的懲戒。

課堂中怪象叢生

依常理推斷,訂立了這樣的規定,學生總該乖乖坐直聽課,絕對不敢有講話造次的行為了吧。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為人不是機器,個性有躁有靜。聰敏性喜挑戰權威的學生會見機行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者反而全神貫注留心是否有主任巡堂,並招呼他人注意,以為好玩刺激,無心上課。而魯鈍好動,或有學習障礙的同學屢勸不聽,難以靜心學習,總要說話動嘴才痛快,可苦了該班導師。不登記吧,就是無能、失職、怠職,被痛批領了那麼多薪水,坐在後面養那麼肥幹甚麼?而嚴格行事的老師,登記多了不但師生反目、家長跳腳,埋怨不斷,校方此時又要回過頭來責問導師為何沒有善盡約束輔導之責?而課堂中逆料不到的情況時常發生,各種怪象叢生。

舉例來說,某位老師上課風趣詼諧,常常拋出一個問題之後全班爆笑或者數位同學搶話對答,使巡堂者眼花撩亂,不知何者是趁機說話、何者是回答問題,因此被叫至辦公室約談(要知道本校風氣啊,應以穩定課堂秩序為第一)。某同學在課堂中嚼食口香糖,結果巡堂主任自窗外遠遠注視,大筆一揮,就是「說話」,怎麼解釋都枉然(無緣無故的,老師不會隨便冤枉人的,自己要好好檢討)。某同學不慎打翻水杯,後座同學好意幫忙,兩人處理水漬擦抹交談時未留心主任在旁窺伺,雙雙被登記(誰叫你不懂得舉手報告,或是明哲保身呢?)。另外課堂冷氣太冷,某同學受不了,因為尋找遙控器調節溫度詢問他人,被登記。還有擔任班上總務,要收取費用,幫忙找零錢,被登記……。各種案例令人又扼腕,又好笑。

匪夷所思的教育論

擔任該所學校導師時,常為各種妙論而瞠目結舌。例如為了達到巡堂時「零說話」的績效,校方以「工廠製造磁磚」為例,要求老師要嚴格「品質管制」,就如同每一片磚塊都要製造得分毫不差。又如為了鼓勵老師登記同學,會議中褒揚嚴格登記學生說話的導師,痛斥迴護學生、為同學辯駁的老師。老師是要監督管理同學的,怎麼可以和他們說說笑笑,有問有答、站在同一陣線呢?所以會議中數次提出「和學生距離越近的老師,和學校的距離越遠」。這種師生互不信任、鼓勵彼此揭發的氛圍,委實令人難以領教。

   另外,為了杜絕課堂學生說話,校方還慎重提出「病人不能醫病人」的高論。校方認為老師就像醫生,學生就像病人。同學學習有問題,就像有了病要找醫生吃藥,不可自行找人診斷,否則險上加險,所以不鼓勵學生課業討論。這樣的說法有違教育界行之多年的「小老師制度」,荒謬性不言而喻。醫療上尚且有「團體諮商」理論,使病人彼此扶持前進,直至病情大癒。因此遏止同學互相討論的理由,無論如何我就是無法想通。

不同的觀點,不同的世界

  這樣高壓管理下,對於學生與老師情緒上的傷害,不能說不大。除了對青少年成長不利與情緒管理不善、憂鬱症加劇的可能外,所有導師一到五、六月就嚴加戒備、情緒緊繃。有的老師放話只要被登記了就要離職,希望同學多加配合。有的老師本是寬和心慈的個性,此時看到學生有風吹草動,緊張得衝下去就一個巴掌。有的老師變得心神不寧,常要到教室外走動,看看巡堂人員是否神不知鬼不覺的站立在外……?

  或許有人會奇怪環境如此苛刻的狀態下,為何還有同學與老師甘願前仆後繼的就讀與任職?屌詭的是,該校的招生率還挺不錯。對於老師來說,該校的薪水優渥不能說不是一項吸引其合作的重要原因,而校長也明言這樣的薪水就是這樣的要求,不適合留任者也會乾脆通知,令其自行另覓生路。

對家長來說,反對此體系者,校方會勸其另擇他校;而多半的家長會認為在苦於當今教育界無法有效收束驅使同學有效學習的狀況下,下帖猛藥或許能起死回生,何不試試呢?而就我所接觸的同學來說,有的認為當時學校僵化的生活不堪回首,高中回憶一片空白。有的會認為自己總算有所大學唸,還會抱持感謝之意。

有的性格樂觀者渾然不覺,感到同學老師之間一片和樂融融。當然也會有同學對老師批評怨恨,認為老師為何要屈就校方不合理的制度,聯手來壓迫學生。面對這樣較為聰明的同學的質問,我也只能為他們畢業前掉著眼淚為自己無法好好照顧同學而致歉,並於離職後去信給該校表達我的想法,希望能稍減良心愧疚。然而擁有不同觀點的人,就像身處在不同的世界。

除了學校之外,父母、師長、業界,有多少人會以教育之名行不當之事?又有多少人能仔細分辨?從教改大行其道到建構式數學的廢除,從嚴禁體罰到日前竟有多位校長支持施行鞭刑,這個問題,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2月3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才剛剛通過不可體罰的教育基本法,坊間已經出現有補習班公開以「我們會體罰」為招生手段,向零體罰教育挑戰!
  • 我建議教育部每年都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會考,考試題目務求簡單,其目的只是看看全國各級學校的各個年級學生中,有多少人根本沒有達到最低標準。
  • 到目前為止,政府還沒有勇氣公佈學力測驗結果的城鄉差距。我常常看到政府派人到歐美去考察教育,他們為什麼不派人去看看鄉下孩子的程度呢?
  • 作為一名文學老師,除了講授故事,我也常常利用故事進行教學,並儘可能更多地採用這種方式。為了讓學生掌握某些概念,我會在課程中摻進一些敘事手法,將概念用戲劇化的方式呈現。教書的時間越長,我就越相信故事的力量。它傳遞真理和激發奇思妙想的能力,其它任何方式都無法企及。究其原因,這一點尤為重要:故事與人類的經歷和人的本性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 回首數載的教學生涯裡,曾迷失在孩子成績與教學付出的計量天秤裡,失衡的可不僅是度量意義上的砝碼,而是師生間雙向溝通的和諧……
  • 雖然疫情嚴峻仍考驗著大家的生活,但從這次不幸的事件裡能跟孩子多了難能可貴的生命對談與交流經驗,這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 驀然回首,才明白所謂付出就是快樂的真諦果然不假,使生命豐碩圓滿的是發自內心的付出不計回報。
  • 學海無涯,祝福我的男孩在學習路上找到更多樂趣跟成就感。不管前方迷茫困頓的漫漫長路要走多久多遠,我願與你偕行、努力向前。
  • 絕非巧合的是,目前教師工會的首要要求恰好是他們自成立以來一直遊說的主要內容,那就是僱用更多的老師。這就不難看出個中緣由了。更多的老師意味著更大的工會成員名單以及更多的流入工會的會費。工會還很清楚,即便在大流行結束後,政府在政治上也很難解僱這些臨時聘用的額外教師。因此,這些臨時減少的班級規模很可能成為永久性的。
  • 看到孩子的成長,我看到了生命影響生命的軌跡。我明白,教育不是抽象的名詞,她是美麗的動詞,在生命與生命的短暫交會中,因彼此真誠相待而綻放光芒,而看似緣分結束的那一刻,這道光,將引領他們開啟生命另一段的旅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