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保母〈14〉:如何讓孩子上床睡覺

Jo Frost 譯 / 莊綉雲
【字號】    
   標籤: tags:

&上床時間快到時,盡量保持平靜。這時候不適合觀賞吵雜的卡通和錄影帶,也不適合玩電腦遊戲或是亂七八糟的情況。受到過度刺激或過度興奮的孩子沒辦法關了燈就上床睡覺,即使成人也做不到,所以讓進行的活動逐步結束是很重要的。

&睡覺之前,明確地跟孩子說明再十分鐘就是上床時間了。

&先開始洗澡,溫水能夠自然的幫助全身放鬆。在開始洗澡前和快要洗完澡的時候都應該提醒孩子。

&列出孩子可以幫忙完成的簡單工作,這樣可以幫助他覺得有參與感。「現在該從浴室出來了,你可以幫我把塞子拔起來嗎?做得很好!」

&每個過程順利完成後,應該誇獎孩子。

&讓孩子從小範圍中選一個床邊故事,然後你念給他聽。不要給孩子太多選擇,否則他將陷入意志的膠著戰當中,可是如果他有最喜歡的故事,一定要念這個故事給他聽(而且得準備在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第四天晚上……念這個故事)。問他有關圖片的問題來吸引他的注意,「你看見兔子了嗎?兔子在做什麼?」

&你會發現,他聽完這個故事後想聊一聊,這時候正是安撫和讚美,以及大聲說出他優點的好機會。「今天吃午餐時你表現得好棒。」你也可以告訴他明天要做的事情,「我們將和蘿絲去公園,然後去依麗家喝個茶。」

&用幾個可以安慰他的東西或柔軟的玩具來緩和因為上床睡覺而必須和你分離的情緒問題,可是不能把床舖變成遊戲圍欄。過了一會兒當你偷偷溜回去看他時,可以放幾個玩具在床腳,如果他早一點醒來想玩玩具時,就可以拿來玩。

&熄燈的時間快到時,要提前幾分鐘通知他。

&不要養成待在孩子身邊等他睡著的習慣。如果他累了,而且你也依照固定作息一步一步進行,現在他應該覺得非常困倦,很容易就睡著。

&把燈關掉!如果燈還亮著,孩子就不知道該睡覺了。

&不要企圖走捷徑,倉促地進行固定作息。如果你漏了一個步驟就會被孩子發現,而且孩子也不太願意和你配合,如此一來,反而可能需要花更久的時間。

&如果你和另一半輪流照顧孩子就寢,你們兩人務必要遵守同樣的規則和步驟,而且態度也應該一致。

&不要讓孩子在沙發上睡著,然後再把他抱到床上,以免孩子醒來的時候感到驚慌,懷疑自己是怎麼到那裡的。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天才保母JO》@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倘使他的表現好得足以拿到金牌,而你卻一件事也沒提出來誇獎他,那麼他該做什麼事才能吸引你的注意呢?來場追貓大賽怎麼樣?還是打翻他地板上的碗?打他的兄弟?如果良好的表現得不到應有的關心與注意,孩子就會想辦法做一件他所知道的可以引人注目的事。
  • 不提供選擇並不表示你就可以抱著魯莽的態度,像個軍士長一樣大呼小叫,東西南北指揮一通。如果你給孩子清楚的指示、共同參與這件事,並且給予讚美,就可以使孩子安心,而且你還是能夠把相同的訊息傳遞他。
  • 好不容易才剛把家裡收拾好,過了兩分鐘,卻像被炸彈砲轟過一樣,這時你大概會想,算了,亂就亂吧。許多父母心裡不時掙扎,到底是該把家裡收拾好,還是在孩子搞得亂八糟之後讓他們自己收拾;最後決定暫時讓家裡亂一下也無妨,好讓自己過得輕鬆些,問題是,這一亂可能要亂個幾年時間。其實你可以不必過這種生活方式,而且也不應該這樣過日子。
  • 電視看太久的情況實在太多了。有些家庭的電視從早上、中午到晚上,整天都開著,如果讓孩子看電視看一整天,不僅沒做健康的運動,沒有運用到想像力,也沒機會和別人互動。他們受到的刺激是不需要動腦筋的,容易使他們緊張,縮短專心的時間,而且會讓他們誤以為你不喜歡他們做其他活動。
  • 變化是生活的調劑品,讓活動保持變化,孩子快樂的機會也跟著多一些。遊戲不只是狹義上的玩具而已,還包含出門、到公園玩、在花園隨意的踢踢腿、「幫忙」爸媽做事、用水彩和塑膠黏土創造樂趣,以及「我們假扮成……」的遊戲。不一定得大聲喧鬧才是好玩的遊戲,安靜的玩法也一樣有樂趣。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