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環保尖兵杜文苓堅信不做就沒有希望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5日報導】2007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社運環保類得獎人(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五日電)台灣在國際環境事務上原本都只是消極參與,今年獲選為中央社十大潛力人物的社運代表杜文苓則改觀了這個局面,本著對台灣土地的熱愛,並堅信不做就沒有希望,她與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台灣環境行動網」,利用環保外交讓台灣走出去,並從國際視野思索台灣永續發展問題。

杜文苓目前是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助理教授,台大社會系就讀時,就相當關心社會議題,還擔任過台大環保小組法學院學生代表。

一九九四年,杜文苓到美國紐約州立雪城分校攻讀環境政策,希望充實自己在環境議題上更紮實的理論基礎,1998年返台省親時,剛好有機會與台灣環保聯盟到日本參加一場環境會議,她看到日本環保團體因與國際充分合作,擁有完整的國際環境資訊,讓杜文苓意識到台灣環保團體應該用更積極的方式吸收國際環境資訊與經驗,增加台灣社會對國際環境事務的視野。

回到美國後,杜文苓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台灣留學生,共同創立台灣環境行動網,希望台灣在環境保護議題上,能密切與國際結合,杜文苓多次以環保NGO身份參與國際環境會議;例如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海洋會議、在哥斯大黎加舉行的拉薩姆溼地公約會議、南非地球高峰會等,因杜文苓等多人努力,台灣環境行動網與國際逐漸串連下,台灣環境議題也有機會拉到全球的高度。

例如台灣環境聯盟串連國際保育人士發起黑面琵鷺保護運動,杜文苓還擔任國際黑面琵鷺救援聯盟國際聯絡人,成功阻擋七股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杜文苓頗感欣慰說,現在談七股溼地,更多民眾認同應做生態規劃而非開發工業區。

一九九九年,杜文苓進入柏克萊大學博士班唸環境規劃,博士論文探討高科技產業對台灣社會及環境影響,這正是台灣看待高科技產業缺乏的面向。

美國高科技重鎮矽谷在一九七0年到一九0年,面臨產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一九八二年美國矽谷毒物聯盟應運而生,台灣環境行動網認為台灣的竹科已是全球高科技重要生產基地,產業對環境的污染會比矽谷有過之無不及,二00一年邀請美國矽谷毒物聯盟來台訪問,雙方並達成建立跨國合作機制,二00二年矽谷毒物聯盟立即邀請三十多個地區環境團體,召開會議,台灣高科技發展面臨的環境挑戰經驗得以分享。

杜文苓說,很多事情都是充滿困難與挑戰,尤其環保運動,但不做就沒有希望,在投入環境議題過程中,讓她更能體會生命的意義,收穫更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