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談心 ~ 讓孩子與你更貼心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春雪台中報導) 愈來愈多的老師和家長表示,現在的孩子很難教,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和孩子相處等教育方面的問題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台中縣梧棲國小聘請中華新時代協會台中分會陳嘉珍主任主講「與父母談心-讓孩子與你更貼心」,聽眾反應熱烈,每個問題都說中心坎裡。

陳主任表示,孩子有其自發性、模仿性、創造性和依賴性,而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只不過愈長大愈受限制。孩子愈小,其自發性愈大,那是直接反應在身體上。情緒、感受、慾望、意圖等的表達方式,愈長大自發性愈受到限制,漸漸隱藏起來。父母可以透過孩子的表達來了解自己,因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學習與模仿對象。

陳主任表示他非常珍惜小孩的想像力、創造力。他希望家長常和孩子演戲,讓孩子角色扮演,因為給予想像是孩子重要的學習過程。想像力、聯想、作夢、胡思亂想、做白日夢,他建議父母給自己和小孩一點空間做想像練習。

對孩子的創造力,陳主任則希望只有讚美,不要批評,不要指導或太常告訴孩子經驗,大人只管靜靜在一旁欣賞、觀察、發掘。

當談到對於很多家長動不動就打小孩、罵小孩,甚至帶小孩自殺。陳主任表示,孩子不是大人的產物,他是來世上和父母一起成長的。整個大環境愈來愈遭的情況下,此時敢來這個地球的小孩都不是簡單的人物。

孩子是來反應大人的行為的,是來告訴大人問題之所在,是來教大人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不是上與下的關係。孩子需要多關心一點,而不是只是管他。所有事情的發生都和心有關,父母做了修正,孩子就會好起來。

他接著說,大人對未來的焦慮與擔心一直在影響著孩子,常要求孩子做到大人的要求才能放心。當大人不再焦慮、對小孩選擇信任時很多事情都會改變。

對於目前台灣學童課業壓力很大,家庭生活似乎就只有複習學校功課的問題,陳主任表示,我們常花很多時間在學習古人留下來的東西,父母常把很多期望放在學校、老師身上。其實孩子的表現一向都很好時並不樂觀,因為他可能有很多壓抑。而且不是每個孩子都是來唸書的,有的早已念好了,現在是來發展潛能的。換個角度想,當成績考差了,進步的空間就大了。很多學習需要繞路,不一定走捷徑。

他希望父母處罰孩子要謹慎。他表示,大部分的家長是因面子而處罰孩子,而不是孩子真正的犯了多大的錯。孩子有很多可能性的發展,信任孩子,充分支持,給予愛。信任、信任、再信任,信任孩子會走上一條適合他自己的路。

演講最後陳主任提醒家長們,當您很關心孩子時也要注意到自己的成長,如看書、聽演講、做有益身心的活動。父母不成長日後一定無法和孩子溝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隨著小孩子的降臨人世,父母親首先要給寶寶起一個好名字。有的家長在孩子出生之前就開始做準備,以防措手不及。有的家長希望給孩子起一個寄托美好願望的名字,這可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 【大紀元10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十六日電)財政部台灣省南區國稅局表示,父母親將資金轉入成年子女帳戶從事投資,如本金及獲利所得歸子女所有,提供的本金屬贈與。但在稽徵機關查獲前,已將本金全數轉回父母親名下,則無贈與情事,但仍有分散利息所得問題。如無申報,遭查獲需補稅且罰鍰。
  • 兒子還差三個月就滿兩歲了,連話還不怎麼會說,卻會幹很多活了。要知道,兩歲的娃娃在德國的育兒環境下學著幹點活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的。最初我並沒有讀甚麼育兒書,不知道應該從小就讓孩子學守規矩、分擔家務,哪怕是很小的孩子。我們的法緣是看我幹活,「自學成材」的。
  • 曙色已近夜猶深
    廣傳慈心救世人
    二老退黨隨兒願
    不枉今生父母恩
  • 教育基金是很多父母理財中重要的一環,昂貴的學費常使人措手不及,特別是九到十月的開學季,往往壓得一些家庭喘不過氣來,有些人甚至不得不向老人家開口。美國FinAid.org的出版商馬克.肯特維茲(Mark Kantrowitz)表示,一個目前家有一歲小孩的家庭,到他要讀大學時,面對的是比目前高出四倍的學費。
  • 【大紀元10月19日訊】11月18日至24日,「中國人才市場第五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將正式啟動,預示著新一輪的大學生就業熱潮即將展開。這批成長於「80後」的大學生們,初涉職場,滿身青澀。面對千變萬化的職場,心疼子女的「80後」一代的父母們站在了最前線,幫助兒女在求職道路上披荊斬棘。
  • (大紀元記者岳怡多倫多報導)黎麗顯得很興奮,闊別了四年之久的父母就要來加拿大看他們了。每每想到這一點,她就抑制不住地感到喜悅。這幾年的苦苦煎熬,不就是盼望有一天可以接父母出來享享福。但是很快,她又覺得有點擔心,父母年齡大了,父親還有高血壓,來了這裏萬一生病可怎麼辦?這種可能出現的狀況還是讓她覺得很擔心。
  • (大紀元記者馮靜綜合編譯報導)美國布什總統的雙胞胎女兒之一詹娜‧布什(Jenna Bush)幾年前還是一位令父母頭疼的「壞女孩」,最近傳出不但定婚,而且還基於她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實習生經歷,撰寫了一本叫《安娜的故事》(Ana's Story)的書。該書旨在討論有關全世界成千上萬個孩子感染愛滋病、貧窮、陋習、缺乏教育的問題。《時代》週刊為此特別對詹娜‧布什進行了採訪。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