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縱使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畫與文/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451
【字號】    
   標籤: tags:

藝術創作是文化活動的現象之一,它跟哲學思想、宗教信仰同時表露了一個民族心靈的真實面貌。然而藝術的世界,比其它二者都來得真實貼切。因為在其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民族毫無掩飾的表現他們的悲愁與歡愉、絕望與希冀……等等的多種情緒反映。因此透過藝術作品,更能確切捕捉到一個民族的心聲和找出真正屬於自我內在的表徵。

在藝術的領域當中,生命不會是孤絕、抽象的,它必然是展現在情致紛披的各種生命景象當中。充滿了七情六慾的生命景象,必會落實到具體的活動層面,藉著描繪這些,才更容易得到觀賞者的共鳴與理解。而內在的情緒活動必會展現於外,轉成為具體的人間生活;生命的積極意義,總是透過不同的方式而表現為一種生活的步調與情趣。

生活可以有許多層面,就古老的中國農業社會而言,最引人嚮往的應該是一種恬澹的鄉居生活,在鄉居的生活當中,躬耕便足以自足,它可以抵擋、捨棄外在現實的種種牽葛糾纏,護持人內在心靈不必受到扭曲、無須遭逢變形,生命得以保有最純真、最自足的形貌,日子也同樣過得清靜、單純與曠達。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使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詩人通過江上釣魚者的一個細小動作及心理活動,反映江村生活的一個側面,透過詩中所描繪的生活環境,相對應的表露出生命的境界;間接而形象的寫就一個人在精神領域上的和樂之情與安祥閑適的心態。<--ads-->

司空曙所直覺到的生命境界即是他所親見的江村景觀,同是寧靜、具足。即使人間有多少顛沛困頓,人仍然可以自己尋得依傍而有所止息——「縱使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外在世界縱使險惡飄蕩,也總留有個人容身之處,讓人能夠永遠保有一份寧靜自足的心境。「江村即事」雖是即興式的描繪個人所見的江村景觀,然而,藉著一幅小小的畫面——臨江村落發生的一件生活瑣事,已將滾滾紅塵以及追名逐利者紛雜的形象,一筆盪開。在不知不覺中,詩人所透露的、所展現的是對於生命的一種「無所求」、「無所待」的承擔與肯定。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這是司空曙的創意。這兩句詩純然描述停泊在岸邊的小舟,但是他在客觀的描繪當中添加了作者主觀的意念。或者確切的說,作者主觀的思想藉著客觀存在的景物而活生生的表現出來:且不說夜裡是否會起風,縱使起風,沒有受到繫縛的小舟,或許會隨著晚風四處飄蕩,然而,這又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呢?小舟所停泊的地方就在滿是蘆葦的淺岸處,因此,縱使是晚風一夜不停吹送,那又何妨?它要往哪邊飄,就往哪邊飄,一切隨它去吧!何況它再怎麼漫無目的,也只會漂浮在這蘆叢淺水之間的近處罷了,又何必去掛慮它呢?

而人世就像是一片浩瀚的江海,而人類的生命就如同江海上的一葉扁舟,雖然相形之下,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它只能任由外力的驅遣而隨處飄蕩。然而,再如何飄蕩,終究也只是在江海上,甚至可以有所依傍而止息於蘆花叢中。蘆花可以代表許多的意義,而個人所執著的理想,可以是一種象徵。更擴而大之,也就意味著「上帝的化身」、「老天的安排」、「造物主的力量」都是。有了這層體認,凡事何需斤斤計較,相信冥冥中自有最公平、合理的安排,那麼一切煩惱全無,所有擔憂都消。

全詩的關鍵與高妙處全在「不繫船」三字,表現出一種悠然無所算計的意趣。繫船是因為怕船被水沖走。既能擁有,也必會失去。為擁有而喜,也必將為失去而悲,這是世間人事的常態,也是一般人的常情。很多人因為過於在乎種種外物的得失,常常受到憂慮的煎熬。以心受役於物,這是世人可悲而又不知其可悲之處。詩人在這裡卻很灑脫的擺開了這層枷鎖,不以纜繩繫住船,也就不以「憂慮」繫住心,一切隨它去,豁達而不在意。船要停止,要飄開,都順其自然。抱著「是我的不丟,不是我的怎麼也爭不來」的胸襟,一切都交給老天去照管,相信老天會做最妥善的安排。因為不執著,所以也就何必去掛懷?

如果人能清心寡欲,減少追求,沒有過多的期盼,知足常樂,隨遇而安,那就能做到時時不抱非分的期望,所以也就不會失望。也因事事不在意,所以心湖不波動,是寧靜、祥和的,表現出的是大自在,那麼這種人就是最輕鬆、最有資格談「養生之道」的人啦!看來這種涵養、這種人生觀的形成,完全要求諸內在的修為,專門在這顆心上下功夫!那是一種擺脫物慾、超脫現實之後方能擁有的平和、內斂、不忮不求的精神領域,是無法從外在現實世界中去追尋得到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小學開始的考試到出社會後各種職場上的廝殺,現實人生裡充滿了競爭,強者為王的鐵律讓許多人將人生歸類為贏家與輸家。於是,雖看不見血流成河的表相,但多少人因失敗的打擊而一蹶不振,甚至造成嚴重的家庭與社會問題。
  • 當時的劉基在一個夏日的某一天在杭州城裏漫步,只見一個小販在賣柑子。柑子是很難保存到夏天的,但劉基發現這小販賣的柑子金黃油亮,新鮮飽滿,就像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他便去向小販買了幾個。雖然價錢是上市時的十倍,但覺得小販能把柑子貯存到現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貴就貴些吧!回家後,劉基剝開柑皮,發現裏面的果肉乾縮得像破舊的棉絮一樣,便拿著柑子,去責問小販為何騙人錢財。
  • 在人生的修行中,對於正人君子來講,最重要的事莫過於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至於物質享受,能維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就應該知足了。一個人如果擁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即使居室簡陋,人們也會自然而然的敬重他。大德之士謙恭有禮,德重才高,能以慈悲的胸懷善待天下眾生,不管他是否具有豐富的物質財富,都會輕易的得到眾人的仰慕。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色彩與人類生活環境緊密相連,從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各種建築物,以至瓜果、花鳥,甚至細如蟲、蟻、紙、筆都脫離不了色彩。很難想像抽離了色彩的世界是個什麼樣的景象。從八卦中陰陽兩極開始,中國就是一個講求「對應」關係的民族。文學上表現的是一種「對偶」的應用:平仄的和諧;句數以偶數作結;字數講究奇數的組合。當然色彩的運用也不會是一種單色的塗抹而已。
  • 幼年時曾閱讀、背誦過許多首唐詩,後來在繁忙的生活中逐漸地忘記了。深深地刻在腦海中、至今仍能背誦的唐詩只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白居易的那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佳篇。
  • 想像這麼一個畫面與場景:曲折蜿蜒的溪水在山谷中奔竄追逐,同時變幻莫測的急速翻滾在溪底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岩塊上,深深淺淺、激激越越的時而形成一深潭,抑或出現一淺瀨。(所謂瀨,就是指從石沙灘上急急溜瀉的流水)這流水雖然湍急,但明澈清淺,游魚歷歷可數,鷺鷥常在這兒覓食。
  • 做人應該怎樣看待人生中的名利與富貴?孔子的《論語》和西方的《聖經》中對此都有精闢的論述。《論語》中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聖經》中則說:「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
  • 大約十年前吧,外子有個知交,妻子突然車禍過世,我們都感同身受。這位太太能幹得很,家裡開個課後輔導班,忙進忙出,身邊總是拉拔著輕度智障的小兒子,從不放心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一步。這下子禍從天降,家中的頂樑柱倒了,朋友真是哀毀逾恆。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半年後,就和一個大陸妹結婚了!
  • 古語說:「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癰』,癰、聾、盲不成人也。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崐……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由此可見,人世間的學問見識,往往也是以博讀見效,以寡讀見拙。古詩中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在世,難免有時會說錯話或做錯事。其實,有了錯誤並不可怕,只要勇於承認,堅決改正,就可以避免重犯曾經犯過的錯誤。有錯失知道悔改的人,仍不失為高尚之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