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兒子教我做人(二)

兒子的忍讓我佩服
林缘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6日訊】今天早上下著濛濛細雨,我送兒子去託兒所。他坐在推車裡,跟平時不同的是他一路上一言不發,只是手裡緊緊地攥著我給他帶上的奶油巧克力。因為出發前我就跟他說,不能在路上吃,否則喝了風會肚子痛。

大約20分鐘,到了託兒所,等他從推車上蹦下來,我才發現他的外衣全濕了,然後他一邊脫下外衣,一邊耐心的對我說:「媽媽,以後不要這樣搞了,以後不要再把緣緣給弄濕了。」頓時覺得自己真的是慚愧,只是因為自己懶惰,而沒有給手推車蓋防雨罩,搞得孩子都濕了。這時我才明白他一路上一言不發是因為衣服濕了,他在忍著。因為他在家時,只要身上有一點濕,都要趕快換衣服。但是他知道在半路上我沒辦法給他換,所以他就乾脆忍著不說話。

這讓我想起了兩個星期前在託兒所的家長面談時,老師所說的話。老師說了很多緣緣的優點,比如:自立,持之以恆,運動機能很強,很乖等等。老師說這些的時候,臉上自然的流露出甜美的笑容,能看得出來老師也是非常喜歡緣緣的。然後我接著問:「那您能不能說說緣緣的缺點是什麼,我們好儘量改進。」這時看到面談的兩位老師流露出了很擔憂的表情,然後一個老師說,「我覺得緣緣只有一個缺點,但這個缺點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將來。」一時間,我覺得好像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然後老師接著說:「他的缺點就是太懦弱了。每一次別的孩子搶他的座位的時候,他就很自然的去找別的座位,然後如果再有別的孩子搶他的座位的時候,他就有去找另外空餘的座位。然後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別的孩子搶他手裡的玩具,他也是這樣。」聽完這話,我和先生都「噗嗤」一聲笑了。看看正在一旁玩耍的兒子,心裏暗暗說道:「兒子你真棒。」

然後先生跟老師解釋說,「我們的教育方式就是要知道忍讓。這不是懦弱,而是寬容和大度。」

回家的路上,看著可愛無比的兒子,我捫心自問:「在現實生活中我能做到像他那麼無私的忍讓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我三歲的兒子向我充分的展示了這一點。他的善不分對象,不分人物。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歡迎來到少兒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個不能小覷的常見現象是:與父母交談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後的一件事。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開啟與孩子的對話。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歡迎來到少兒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個不能小覷的常見現象是:與父母交談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後的一件事。 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開啟與孩子的對話。本文列舉了你和孩子之間可能出現溝通障礙的六種常見情況,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記得之前路過「天才領袖」的大廳,看到一個孩子上演肯德基+大法師,哭鬧不休,同事問我:「你怎麼不親自露兩手搞定小孩?」,我翻個白眼說:「真正的高手,是不輕易出手的。」雖是一句玩笑話,但,管教,不了解前因後果,真的不要任意插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