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兒子教我做人(一)

兒子的善讓我自愧不如
林缘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30日訊】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我三歲的兒子向我充分的展示了這一點。他的善不分對象,不分人物。

一天,兒子大便完,我幫他沖廁所,他就站在旁邊看著。沖完了,他很鄭重地望著我說:「媽媽,GAGA(德語中屎的意思)去哪裏了?」「沖走了。」我不經意的回答。他滿臉憂鬱地望著我又看看馬桶說:「真可憐。」我忍不住哈哈大笑。我說:「那是排泄出去沒用的東西,就是要沖走的,不可憐。」但從兒子臉上的那種困惑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他是不能理解的。

又有一次,他不小心把車上護椅子的塑料汽車套給踢得撕裂了,上面的小熊正好在臉上撕開了一個小角兒。從此以後,他每次上車都要先摸摸熊的臉說:「熊熊痛痛,對得起,對得起。」(他把「對不起」說成「對得起」。)事實上,兒子說「對得起」,並不僅僅是表示歉意的意思,因為他以為說「對得起」可以解決別人的疼痛。說得越多,疼痛就消失得越快,所以他往往一口氣要說上好幾個「對得起」好幫助對方立即化解疼痛。

看到兒子如此的善良,我這個年輕媽媽深感自卑。我別說是物了,就是對自己的先生有的時候還沒有善心呢。不怪乎道家講:「返本歸真,返回你的先天本性方可得道」。這話真的是很有道理,人在現實生活中,在各種現實利益的誘惑下,隨著年齡的增長道德在一日千里的往下滑著,要想返回到兒子那麼純真善良的心態還真的是很難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報導)嘉義市崇文國小15日針對聯合報嘉義教育版「學校午餐打菜 沒青菜可吃」一文提出說明,指該校平時所供應的午餐,均有專人營養師規劃菜單,青菜也受到家長肯定,議員到校視察午餐時,學校第一輪供菜已被學生吃了,故遭誤認沒有青菜可吃,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
  • 上週市長彭博批准了一項激勵學生的計劃,市教育局將把手機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並取得好成績的手段。這項計劃主要針對少數族裔和貧苦家庭孩子,並將首先在4所特許學校和20所公立學校展開。
  • 11月10日,文化中心中文學校舉辦「弟子規」課程說明會,由將任教於該課程的王馨慧老師講解。王馨慧兩年前接觸到「弟子規」以後,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輔導孩子走向正途的方法。對於孩子來講,也不會很艱深,琅琅上口,易懂好學,因此開始系統學習,並親身實踐,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在她的教育下受益,早早懂得為他人著想,孝順父母等。「弟子規」課程在Woodland的林子中文學校已經開辦授課。
  • 洪家一家三姊弟,大姊高中一年級,二姐國中二年級,小弟是小學六年級學生。三個孩子在家感情甚篤,更是一起修煉學法的“同修”。以下是這三個孩子和大家分享的故事。
  • 三字經》雖然短短只有一千多字,但涵蓋的內容讓人歎為觀止。從人性本善、待人處世、自然社會常識、文學常識、歷史知識到名人故事。每一句的背後幾乎都有著很深的內涵和歷史淵源,而且很多故事生動有趣,容易被小朋友接受,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等。孩子小時只教他們背誦即可,等到年齡大一些,可根據他們接受能力再逐一解釋,可放可收,自己完全可以靈活掌握。
  • 眾所周知,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所生活學校,家長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導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苗栗縣教育局於26日上午九點,在竹南國中樹人堂,積極推展家庭教育課程觀摩研討暨成果觀摩會實施計劃。活動流程由校長胡玉燕主持,苗栗縣各國中小校長、主任、老師共一百多人參加。
  • 【大紀元1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二十六日電)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今天到雲林拜訪基層,下午到斗六拜訪家庭代工從業人員,關心民生情況,提出解決貧富不均的四大主張,強調改善經濟為根本之道,給窮苦人家孩子充分教育機會是脫貧的起步。
  • 「未來等待的人才,是要能從浩瀚的資訊中,擷取有用的知識。並且能夠學用並行、勇於創新,具備動手做的實踐精神」。為了啟發孩子主動學習能力,擷取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創意點子,由桃園縣政府教育局與金車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舉辦「生命科學向前衝」-美式教育研習活動,27日在桃園縣中壢市芭里國小舉行。
  • 我和M老師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那幾個淘氣孩子身上,但情況依舊。一段時間之後,心理和體力都出現了疲憊狀態,甚至有時有厭煩和不耐心的情況出現。作為老師,我知道這種狀態是錯誤的,我和M老師需要重新反思了一下自己教育的思路和策略,才能讓事情有所變化。
  • 「台灣之光」王建民關懷弱勢、支持公益不落人後,他受邀擔任「光泉寒冬送溫馨-希望學園」活動公益大使,並在今天的記者會上化身為「王葛格」,為博幼基金會的小朋友上了一堂英語課,希望用教育讓孩子脫離弱勢困境,未來才會有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