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清談】從環保看企業的「綠色管理」(二)

思牧

人氣 2
標籤:

斬荊劈棘為環保

儘管我們都深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是推動環保法案過程的仍然是困難重重。雖然高爾在電影當中並沒有說的非常明白,但是我們不難從中推想,推動環保法案必然牽動多方的利益糾葛。包括影響石油、汽車等相關產業的產值與收益,而這些產業也會不斷遊說以影響法案的推動;其次,影響國家經濟與就業。企業認為推動環保法案會造成生產成本提高,使產品競爭力降低,進而影響國民所得及就業率。而影響經濟便會影響選票,造成政治面運作的阻力。

雖然在政治方面的運作阻力重重,但是隨著石油價格不斷攀升,消費者對於節能省油的產品也越來越重視,無意中減低能源的消耗。加上重視健康、崇尚自然的樂活風潮(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盛行,使得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得到重建與重視。加上像高爾這一類的「環保傳教士」不斷進行觀念的傳遞。最後,還有各國環保法案的陸續推動,我們還是可以看出環保民意高漲的大勢所趨。

WEEE與RoHS

除了環保的民意高漲之外,先進國家環保政策也逐漸擴大。其中,近年來又屬歐盟最為積極制訂相關法規。或許,這與歐洲人比較重視生活品質、重視自然生態環境有關。例如,歐盟已於2003年2月正式公佈了「報廢電子電氣設備(WEEE:Waste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及「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等指令,分別規定電子電氣等相關產品的成份、回收、再生等處理方式。對相關廠商與業者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歐盟還準備推動以嚴刑峻法嚇阻重大污染行為。未來,只要任意排放有毒化學藥劑、丟棄危險的工業或醫療廢棄物,或任何其他對環境造成嚴重傷害的行為都將被定為「綠色犯罪」,可能被處以7年以下徒刑及150萬歐元的罰款。

除了環保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以外,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還有歐洲多國政府皆實施綠色採購,也就是政府的必須採購「綠色產品」。比利時則是立法對非綠色產品課稅,這些措施都是要鼓勵綠色產業的成長。

京都議定書

除了RoHS與WEEE之外,為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各國簽訂了著名的京都議定書。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京都議定書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制定的。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準,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目前簽署通過的國家包括俄羅斯、歐盟、日本、加拿大、中國與印度。而美國與澳洲分別是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與第二的國家,該國政府認為該條約將影響國家的經濟與就業,所以至今仍未簽署該條約。

儘管各國在政治上有利害考量,但是民意上的多數都還是支持京都議定書。有報導指出,在澳洲有79%的澳大利亞人認為政府應該簽署該議定書。此外,更有高達9成的民眾希望能從燃煤發電轉變為可再生能源發電

而在美國已經有些州開始追隨這項政策。加州已率先由州長阿諾史瓦辛格簽署限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法案,目標是在2020年減少加州25%的溫室氣體排放,使加州成為對溫室效應氣體設限法案的美國第一個州。除此之外,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也公開表示,美國必須設定強制性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規定以有效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

以上這些資料都顯示,無論在政策上或民意上,特別在已開發國家中,環保都是各國政府以及各國民眾所追求的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管理清談】「安隆風暴」的省思(一)
【管理清談】「安隆風暴」的省思(二)
【管理清談】錢外之物:淺談企業社會責任(上)
【管理清談】錢外之物:淺談企業社會責任(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