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40)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日訊】 邱吉爾在1918年底,曾就對俄政策在戰時內閣會議上發表意見。他認為,英國要麼儘快從俄國撤出,要麼“派出大量軍隊,提供足夠的機械化裝備”以更有效地進行幹預;而他更傾向於選擇後者,因為邱吉爾對俄國革命抱有極端的敵視態度。他認為“應將初生的布爾什維克扼殺在搖籃裏”(the infant Bolshevism should have been strangled in its cradle)他在丹迪市發表的競選演講中把布爾什維克稱為“殘暴的大猩猩”,斷定布爾什維克“很快就會把俄國拖回到動物形態的野蠻時期”,說“共產主義理論……就是倒退到中世紀”。

後來他還對朋友說過:“戰勝了世界的老虎——德國佬之後,不能再讓大猩猩掐死我。”1919年初,邱吉爾抱怨說:“我們這個國家對俄國所幹的事情是否明確和恰當,對這一點並未建立起堅定和強烈的信念。”因為勞合—喬治以及帝國自治領的總理們不願由於干涉俄國革命而捲入一場新的很可能是曠日持久的戰爭。勞合—喬治並不同情俄國革命;但士兵厭戰、工人罷工以及政府面臨的巨大財政困難使他在這一問題上舉棋不定。他“自己就覺得,經常是開始倒向這一邊,然後又擺向另一邊”。

1919年2月,邱吉爾敦促協約國成立專門委員會來擬訂干涉俄國的計畫。勞合—喬治在參加和會期間,確知美國總統威爾遜對干涉俄國不熱心,卻在自己回倫敦時讓邱吉爾到巴黎去向戰時最高委員會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邱吉爾在碰到釘子之後便會死心。豈料邱吉爾在某種程度上說動了威爾遜,以致於威爾遜在會談後宣稱,雖然他個人還是反對干涉,但若其他各國共同作出了干涉決定的話他也會接受。同時邱吉爾還得到了法國福熙元帥的強有力的支持。

福熙和一些法軍將領們主張用強大的軍隊武力在俄國恢復資產階級政權。邱吉爾大受鼓舞,立即提議成立俄羅斯問題委員會,下設政治、經濟和軍事小組。其中軍事小組應“立即制訂集中力量進攻蘇維埃俄國的計畫”。勞合—喬治留在巴黎的私人秘書菲力浦•克爾向首相報告說:邱吉爾的“政策的邏輯是,既然布爾什維克是人類的敵人,就應該不惜任何代價地消滅他們。”邱吉爾也將自己的計畫電告首相。

勞合—喬治對邱吉爾一手促成的這種事態變化深感不安。他曾對朋友裏德爾說:“溫斯頓在巴黎,他想導演一場反布爾什維克的戰爭,那會引起一場革命!”

他立即致電邱吉爾說:“您的關於制訂對布爾什維克作戰計畫的第二封電報使我惴惴不安。內閣從未贊成這種事。除向俄國反布爾什維克地區的部隊提供軍火以保住這些地區外,內閣從未提出做其他任何事……,我懇請您不要因為仇視布爾什維克原則使英國去幹純粹瘋子才幹的事。代價巨大的侵俄戰爭將會加強俄國布爾什維克主義,並可能導致我們英國出現布爾什維克主義,我們不能挑這副重擔。張伯倫通知我說,我們在和平條件下甚至還要靠目前的巨額稅收才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如果我們被拖入反對像俄國這樣的大陸國家的戰爭,那將是一條通向破產的道路,並將在英國列島上確立布爾什維克主義。法國人不是這項事業的可靠領導人。他們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批小債主的影響,因為小債主們把錢借給了俄國,現在無法指望何時能收回這些款項。所以,我堅決請求您不要過多地理會他們的教唆。他們是想要我們為他們火中取栗。我還提請您注意英國十分嚴重的工人問題。如果人們明白了您去巴黎是為了制訂對布爾什維克的作戰計畫,很可能激起有組織的工人怒潮,那將非同小可。”

為了使美國人明白自己的意向,勞合—喬治還指示克爾將電報副本送給了美國總統的私人代表豪斯上校。這一做法在美國人面前暴露了英國內閣的內部矛盾,也包含著一種不信任,使邱吉爾大為惱火。

2月17日,協約國最高軍事委員會開會討論干涉問題,美國代表以可能“引起英國和美國勞工階層的不安”為由反對邱吉爾的提案。會議最後通過了巴爾弗提出的委派軍事代表進行非正式協商並寫入備忘錄的提議。邱吉爾只好回到倫敦。

回國後,邱吉爾仍未放棄自己的努力。他宣稱:“在歷史上所有的暴政中,布爾什維克的暴政是最壞的、最具有破壞性和最為卑劣的。”他在4月9日給首相的信中認為,對蘇俄的政策應當是“把德國養起來,並迫使它同布爾什維克主義鬥”。阿斯奎斯的女兒當時曾問他說:“您對俄國的政策是什麼?”邱吉爾回答說:“消滅布爾什維克,同德國佬接吻。”

邱吉爾領導的陸軍部在安排英軍撤出俄國的同時,向白俄部隊提供了數額巨大的軍事援助。英國向俄國南部的鄧尼金提供的軍需品,足夠裝備一支25萬人的部隊。充分的補給使鄧尼金得以在1919年夏秋之交向北方迅速推進。邱吉爾為此十分高興,他曾對帝國總參謀長亨利•威爾遜爵士說,如果鄧尼金佔領了莫斯科,他準備“以某種大使身份”去“幫助鄧尼金制訂新的俄國憲法。”但到秋末,蘇聯紅軍向戰線拉得過長的鄧尼金部隊全面出擊,很快就使鄧尼金全線潰敗。

列寧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幾年來,英國陸軍大臣邱吉爾使用一切手段,包括從英國法律角度來看,合法的乃至非法的手段,支持所有的反對俄國的白衛軍分子,向他們提供軍事裝備”。僅僅在20年代,邱吉爾就發表過數百次文章以及演說,對馬克思主義和蘇俄內外政策進行攻擊。列寧生前曾氣憤地說,邱吉爾是“蘇俄的最大仇敵”。

幾年後,當蘇聯最高軍事法庭審問曾與邱吉爾會晤過的白俄軍事代表薩文科夫時,曾問及英國大臣中誰給予白衛軍實際支援最多?薩文科夫回答說:“是邱吉爾。他是陸軍大臣……他全力以赴地予以支持。邱吉爾給我看了俄國南部地形圖,上面用小旗子標著鄧尼金的軍隊……,他指給我標示鄧尼金軍隊的小旗子突然說:‘這就是我的軍隊!’”一個訪問俄國的工黨代表團曾帶回一份白俄文件,上面記述了1919年5月白俄使者戈洛文訪英時,邱吉爾曾答應他盡一切可能提供援助,包括派志願兵參加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戰鬥。工黨領袖拉姆齊•麥克唐納對此評論道:“就算邱吉爾先生是位權力無限的帝王吧,也不該如此慷慨地揮霍國家的財產和人的生命!”“如果工黨不為此而展開鬥爭,那就沒有什麼好鬥爭的了。”

人們曾試圖找出邱吉爾極端仇視蘇俄的原因。勞合—喬治認為,邱吉爾“身上的公爵家族的血統促使其對俄國大量消滅尊貴的公爵大人這一點表示不滿”。這或許是因素之一,但更為重要的因素是英國的利益。G•V•契切林曾說:“邱吉爾的發言一貫強調東方的危險。支持鄧尼金和高爾察克,正如他本人多次說過的,他認為鄧尼金和高爾察克是英國在波斯和印度的利益的保護者。”

在當時,邱吉爾的強硬政策得到了保守黨的同情和支持,卻遭到了工黨的堅決反對。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國內反對干涉政策的人越來越多,“他本人也驚奇,英國各階層的代表竟然聯合起來支持工黨關於不干涉蘇維埃政府的意見”。人們甚至把對俄國的干涉稱為“邱吉爾先生的個人戰爭”。7月29日的《每日快報》寫道:“我國決不希望在俄國打一場大仗……,讓溫斯頓•邱吉爾這個自大狂、瘋狂的好戰賭徒見鬼去吧!把我們的士兵都召回家園。”

形勢的變化促使勞合—喬治非常明確地拒絕了邱吉爾的冒險的俄國政策。1920年2月9日的內閣會上,“首相就俄國問題斥責了溫斯頓•邱吉爾。溫斯頓抱怨說,我們沒有政策。首相回答說,我們的政策就是設法避免由於溫斯頓堅持而使內閣通過的極有害政策所造成的後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在即,錘煉邱吉爾的時刻到了,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光芒罩住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功不可沒的邱吉爾,為了他更大的使命,他需要積累和豐富自身的經驗。他的與眾不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宣戰時刻顯現:1914年8月4日,當大笨鐘敲響11點時,海軍部對德國作戰的命令已經發出。
  • 1912年春,邱吉爾提出削減地中海艦隊,集中兵力加強北海海域的防衛,由於保守黨人的反對,這項計畫在實施時被大打折扣。邱吉爾還認為,為了“在必要時刻到來的時候,保障……我們選擇的自由和保持舉足輕重的力量,事先對法國政策施加影響,這樣做是完全必要的”。
  • 德國人很快就有了報復的機會。9月22日,德國潛艇在荷蘭沿海成功地用魚雷擊沉了英國的3艘老式裝甲巡洋艦“克雷亞號”、“霍格號”和“阿布金爾號”,艦上人員有三分之二喪生,總數達一千四五百人。這類陳舊而緩慢的軍艦在敵方潛艇容易到達的海域巡邏,早就引起了人們的議論,一些英國軍官甚至稱其為“活釣餌中隊”。
  • 在勝利的鼓舞下,邱吉爾在帝國防務委員會上提出了消除敵軍入侵英國威脅的最好防禦手段是進攻的戰略指導思想。他還提出了在北海封鎖德國各海港出口和進攻達達尼爾海峽,打開馬爾馬拉海的通道,進攻新近加入德奧一方作戰的土耳其的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與俄國人取得聯繫這兩種具體作戰方案。
  • 1915年11月18日,邱吉爾身著少校軍服,踏上了前往駐紮在法國聖‧奧莫爾的自己所屬團隊的征程。他再不能像任海軍大臣時外出巡視那樣派頭十足地旅行,而是乘坐一艘擠滿了假滿歸隊的官兵的定期航班橫渡英吉利海峽。使他意外而深感滿意的是,到岸後他發現駐法國的英國遠征軍總司令弗倫奇派自己的小汽車在專候他。弗倫奇把邱吉爾接到位於聖‧奧莫爾附近的布倫迪克城堡的司令部裏,設宴款待了他。邱吉爾後來寫道:“我們幾乎是單獨在一起進餐,並以同等的地位對戰爭形勢作了長談,仿佛我還是海軍大臣。”
  • 1916年5月9日,邱吉爾在返回倫敦的當天發表了一項聲明,說他“獲准回來休假”,並打算“繼續盡其在議會和政治上的職責”。過了三周,《倫敦公報》宣佈,W‧Z‧S‧邱吉爾放棄了他的中校軍銜。這是陸軍部批准邱吉爾退伍時的一個附加條件。從此之後,邱吉爾就再也不能要求在軍隊中任職了。
  • 1917年7月17日,當邱吉爾的軍需大臣的任命宣佈後,立即引起了輿論界和政界的強烈反應。《晨郵報》的評論尖刻地嘲諷道:“儘管我們還未發明永不沉沒的艦船,但我們卻已經發現有不會倒臺的政治家。……我們可以滿有把握地預料,他會繼續鑄成有損於國家的大錯。”知名社會活動家貝雷斯德福等宣稱:“首相無權做出這種違背公眾輿論的任命。”
  • 但是矛盾仍然存在。因為在當時的體制下,軍需部只負責陸軍的軍需生產,海軍部則控制著海軍的後勤供應,這意味著有“兩個軍需部,為自成體系的不同軍種服務。雙方在勞力與原料這個越來越狹小的領域內相互競爭與衝突”。在與海軍部的衝突中邱吉爾占盡優勢,因為他精通海軍知識,批評能切中要害,而當時的海軍大臣埃裏克‧格迪斯爵士卻只是一個新手。
  • 邱吉爾一方面仍不鬆懈地抓緊軍需生產,“要作好各種有效的準備,以確保敵人即使形勢有利也不能繼續戰鬥下去”;另一方面開始考慮停戰問題。他參加了首相與大臣們在蘇塞克斯郡丹尼花園的利德爾大廈舉行的討論停戰問題的會晤。他雖然同意大臣們在會晤中得出的“考慮到協約國方面目前已確實佔有戰略上的優勢,因此停戰條款必須嚴厲”的共同認識,但後來他在曼徹斯特的演講中也強調指出,要求敵人完全屈服是不可能的:
  • 為了表示對邱吉爾格外優待,勞合—喬治在組閣時讓邱吉爾在陸軍部、海軍部或空軍部中任意選擇。邱吉爾當然願意回到海軍部去,他在給首相的信中表達了這個意思,並且表示“我可以接受任何要求,讓大家的願望變為現實:‘艦隊做好了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