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寂性尼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明朝太祖洪武年間,安東集市上來了個女尼,法名寂性。她來到集市之後,托缽乞食,有時候人們便把殘羹剩飯,或剛開始變質的食物倒在她的缽裡,她都照單全收,只要填飽肚子就行,對於味道是好是壞,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一概都不作計較。

其實,出家人專門吃素,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才逐漸形成的規定。早期佛教並不是這樣。當年釋迦牟尼佛傳法之初,為了消除出家弟子們對於世間的貪戀,便以身作則的持缽要飯乞食,不蓄私財,乞食過程中,施主給你什麼,你就吃什麼,由不得你喜歡不喜歡。這樣說來,這個寂性女尼倒是真有幾分早期佛教的遺風。

當寂性開始乞食時,許多人對她非常輕視,瞧不起一位遊方的尼姑。寂性卻對人們對她的輕視與鄙夷視若不見。一次寂性乞食時,大雨傾盆,瓢潑而下,狂風驟起,人們紛紛躲進屋裡,關上門窗,有些躲不及的,則躲在屋簷底下或牆屋背面,只有寂性卻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似的,獨個兒走在大街上,任憑風吹雨打。

這時,有的躲雨人,隱隱聽見她嘴裡還在吟著蘇東坡的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消息傳開,慢慢的人們對這寂性尼的榮辱不驚,淡泊寧靜的精神境界開始漸漸佩服。

後來在某一年的元宵節,人們傾城出動,上街看燈。一位婦人的孩子走丟了,寂性聽到有婦人哭叫,知是孩子走失,便勸慰她,母子定會團圓。路人大多認識寂性這個討飯尼,便請她找到那孩子。寂性沉思一會,便說出了孩子的下落,大家便一起去果然發現了走丟的孩子。

這件事傳開後,人們方知寂性不僅品德高尚,而且還有神通,便對她極為尊重。
  
寂性晚年時,來到當地吉祥庵定居。寂性常常寫一些偈子勸告別人。一次,寂性看到庵裡新來的女尼在佛法修煉上用心不切,就寫了首偈子,送給她說:

奉勸學道人,學道要認真。
如若心不切,苦海永沉淪。

對社會上那些常人,一次寂性見他們整天浸在身心無窮無盡的煩惱裡,不由的生出深深的憐憫之心,作偈一首,貼在街頭道:

大地浩無邊,眾生多難數。
幾個聰明人,跳出輪迴苦。

後來,寂性在吉祥庵盤膝坐化,無疾而終。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3/22/5181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朝時,杭州有一個著名的僧人名叫必才,俗家姓屈,父親是一個儒生。必才的母親姓趙,是一位禮敬佛法、四時行善的婦女。據說她在生必才的前夕,曾做了一個夢。
  • 明朝初年僧人永隆,俗姓施,蘇州人氏。據說他一生下來就不沾葷腥,敬慕佛法。成人後,他辭別了父母,來到尹山崇福寺出家為僧。從此,在此勤修佛法。
  • 待唐太宗到達綿山之時,不料高僧志超和尚已經圓寂,太宗未能如願,內心悲傷,仰天長歎:此行空望佛也,頓時天空出現了「空王古佛」四個大字和志超和尚的輪廓,因此唐太宗敕封志超和尚為「空王佛」。
  • 在陝西省關中西部的武功縣北關,有個寺院叫報本寺。這個報本寺與一代聖主唐太宗李世民頗有淵緣。
  • 明朝中後期有位被後人稱為「明清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和尚。這裡就說憨山和尚行乞化緣過程中的一個小故事。
  • 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到一戶人家玩,第一次看到了供奉著的彌勒佛像,感到非常奇怪。
  • 隋朝蔣州大歸善寺釋慧侃,俗姓陽,晉陵曲阿人。他具有神通,世俗不知道。平時他禮敬佛像,如同面對真佛一樣。凡走到有佛站立塑像處,不敢坐下。
  • 主婦寇氏半夜夢見天竺僧人將無數鮮花灑在自己的居室內,早晨醒來,便有了身孕。第二年二月八日,生出一個男孩。這天,家中瀰漫了奇異的香氣,不知從何而來的光明照耀牆壁,很久才熄滅。
  • 元太祖手下有一著名將領,名為楊林。楊林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雖然聰慧,但卻不關心俗世,從小就有出家的念頭。
  • 淨元是宋朝人,小的時候在老家錢塘楊村法輪寺出家。後來他出外雲遊,等到他回家時,已經是得道的高僧了。但全村人並沒有對他有過多的在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