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筱心情日記】願

小筱
【字號】    
   標籤: tags:

5月12日下午約2點多開始,就陸續有網友發來訊息告訴我:「地震!地震!」當時我並沒有多加關注,直到晚間新聞報導我才知道,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發生的地震規模7.9,已經至少造成107人死亡,600多人受傷。

到12日晚上10點多,看到報導:已造成8,533人死亡,而到了13日晚間看到的消息已經高達11,921人。

在9年前台灣的一場921大地震,還記得發生在半夜一點多,當時震央在中部日月潭附近,我當時在西北部的桃園,仍然感到天搖地動,全島都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將近2分鐘。事後停電了好長一段日子。我住的地方在山區,那陣子經常雷聲巨響,下著豪雨。轟隆隆的雷聲就打在家門前,震的我心慌慌的。 921地震為規模7.3,四川大地震規模達到7.9,看到這新聞又讓我回想到當時內心的焦慮。

當我看到四川地震死亡人數一下激增,且傷者不斷的還在增加中時,整個心都揪著悶著。9歲的小學生,躺在病床上仍然心有餘悸,不到5秒鐘的一瞬間,整棟大樓 500名左右學生大部分都被壓在廢墟下。

讓我感到更加難過的是,大地震之前,已經有異兆:在四川綿竹和江蘇泰州等地,出現上萬蛤蟆集體大遷徙。大災難之前,汶川一帶就已經有地震傳言,當地政府卻是大意的出面「否認」、「闢謠」。

四川廣安的一位唐小姐在深圳工作,她和四川的家人同學聯繫,得知四川災情極為嚴重,唐小姐說,她的一個同學在綿陽向她透露:「震前曾有傳言四川5月份會有地震,當老百姓打電話給政府時,政府卻說這是謠言。」如今,「謠言」卻成了事實!

上天的慈悲,天災警示世人自古以來一直都有。可是現代的人越來越不相信天災的譴告警示,但人不信不等於就不會發生了。康熙在位時,有一年北京發生了地震。康熙對大臣說,「朕躬不德,政治未協,致茲地震示警。悚息靡寧,勤求致災之由。……用是昭布朕心,原與中外大小臣工共勉之。」正是這樣的敬天愛民、反躬自省的精神,得到了人民對康熙皇帝的愛戴。

表面上出現了天災──地震、乾旱水災等自然災害,可在老一輩的人們心中,人幹壞事了,道德的沉淪必會引發天怒,天怒則透過些自然災害呈現。他們相信是對人的警醒,皇帝會進行自責反省,而普通百姓也同樣敬畏天命、相信善惡有報,自覺的約束自己。

暴君暴政作惡,卻把許多無辜的老百姓在無意中拖入深淵,想到此讓我忍不住哭泣。大自然生生不息中有其規律,順天理而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真心希望人人能明真相遠離災難。

(如果您想跟小筱進一步連繫、交流,歡迎e-mail到g9200.g9200@msa.hinet.net)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週朋友的車子送修,我把摩托車借給他。我便用腳踏車代步,暖暖的風徐徐的吹著,竹林內的竹子在和風下嘎嘎作響。心一靜才發現枝頭還有蟬兒的叫聲。小時候學腳踏車的情景歷歷在目。一直以來,內心總有些責怪哥哥老說我愚笨,導致我常常在遇到挫折時將自己封閉起來。現在想想,誰能障礙自己呢?真正誰能主導自己的心呢?──只有自己才能障礙得了自己。
  • 母親就是這樣一位不貪心求利、生活儉樸的人。她的心很平淡,與人共事也不挑容易的事做。母親排行老大,告訴我們小時候因為家裡貧困,加上爺爺奶奶重男輕女,他總是在送舅舅去讀書後駐足著不願離去,渴望學習的心使得她經常站在教室外邊聽老師講課。
  • 網友翔在一個月後即將當爸爸了。可是卻感受不到他的喜悅。他一邊不斷的咳嗽一邊告訴我:「好累!人生就是不斷的工作,生活就是疲憊!好茫然!」當他告訴我身心的倦怠時,已是凌晨一點多了。他是一位計程車司機,得跑車到清晨六點才休息。今晨沒有生意上門,在車上呆坐,於是給我發了短信,希望我回電。
  • 小頡和莛莛是兩姐弟,都是法輪大法的小學員。小頡今年9歲。打從小嬰兒時期,就跟著媽媽聽師父的講法錄音帶。在他還未上幼兒園前,已經將整本大法的主要指導書籍《轉法輪》,共428頁上面的字全學會了,他可以自己朗讀。朋友們都深覺大法真的給其開智慧!
  • 我同先生深談。是我疏忽了他,我以為工作之餘,把家裡都打掃的整潔明朗,孩子功課也都照顧周全了,就是做到最好了。可是我還是疏於關心他了。我發自內心的找我自己沒有做好的部分,先生聽後同意跟對方分手。可對方在電話中大喊大叫。最後,先生還是答應安排我跟她見面。
  • 或許是因為誰也無力改變他人的因緣關係吧!唯有當事者願意發自內心善解才能化開仇恨!怨恨宜解不宜結。更何況,今生今世的境遇都有著難以知悉的因緣關係。
  • 忽然收到朋友哲的電話,有些訝異。想想和哲有七、八年沒有聯繫了。他支支吾吾的問我這些日子可好。我知道他定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的,又難以啟齒,於是對他說:「都那麼久的朋友了,有什麼事直言無妨啊!」
  • 我看到一篇文章:中醫談憂鬱症。關鍵並不在於藥物的治療。他說:「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遇到情緒低落、內疚、自責或倦怠疲勞……等等。但只要調整情緒與作息,又可恢復正常。」

    文中談到:「一個人會得憂鬱症,與飲食、起居、價值觀及對事物的得失態度是緊密相關的。」

  • 61年的生命,49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超過30年的輪椅生涯。在病痛掙扎中已經不知道「不痛」的感覺是什麼?她把痛分成五級:小痛、中痛、大痛、巨痛、狂痛。可是經過對信仰的昇華,她自稱自己是:「快樂的病人」。
  • 慾望多時思維多、顧慮多、煩惱多、所求多,然後得失心也多。慾望少時心靜、周遭的場也平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