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放於利而行,多怨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6498
【字號】    
   標籤: tags: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 ◇◇◇ ◇◇◇

【原文】
子曰:「放(1)於利而行,多怨(2)。」 (《論語·裡仁第四》)

【註釋】
(1)放:音「仿」,傚法,引申為追求。
(2)怨:怨恨。

【語譯】
孔子說:「一味地追求利益而行,將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研析】
孔子認為,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會總是考慮個人利益的得與失,更不會一心追求個人利益,否則,就會招致來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責。試想:如果每個人所思考的都是「利」自當頭,那麼人與人之間必然衝突不斷;,相反地,如果每個人在起心動念時,多想一下會不會對別人造成損失與傷害,相信隨之而來的的和諧的氣氛與人際關係。

【延伸思考】
1、「見利忘義」是小人之舉,這樣的人最終得到了「利」嗎?(建議教師可以舉生活實例來作說明。)
2、承上題,人生最珍貴的是什麼?名利與地位?金錢與財富?還是其他?(建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你因為追求這些有形的東西而漸漸遠離真善與良知時,卻會於無形中失去你最本有的無價的東西。)

【相關資料】

小人

一般而言,人還是懂得互相尊重的,但這世界上確有相當一部分人就不懂得這個基本的做人之理。你對他好麼,他認為你懼怕他;你忍讓於他麼,他認為你軟弱可欺;在你各方面都高他一籌的時候,他對你俯首帖耳;當你境遇不佳的時候,他會變得盛氣凌人;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他能說出令人肉麻的話語;當你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卻裝聾作啞,不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就算便宜了你。

按照傳統的道德標準,此等人被稱之為小人。小人之所以為「小」,不僅因為他的心胸窄小,目光短淺;還因為道德低下,令人蔑視輕看,故有「卑鄙小人」,「嫉妒小人」,「忘恩負義小人」,「見利忘義小人」等說法。

小人自私,以一己之利為最終的人生目標,因此,不管在哪兒,個人利益,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小人嫉妒,見到別人優秀,就要冒無名嫉火。小人多仇恨,他總認為自己吃虧,總認為別人在騙他,他的邏輯:「不沾光便是吃虧」。小人患記憶偏執症,別人的不好刻在心中,別人的恩情置於腦後。小人難滿足,如果你想讓小人滿足恐怕不容易,他的慾望永無止境,你對他好,他便得寸進尺,得尺進丈……

然而,這世界上吃虧最大的卻是那些最不想吃虧的小人。因為他每天苦思冥想著如何不吃虧,所以,吃不好,睡不安,損害自身健康,這是第一大虧;又因為他鼠目寸光,只認眼前利益,不為生命永遠考慮,因此,即使你把無價之寶送到他的面前,他也未必認得,這是第二大虧。小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得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誹謗污蔑咒罵別人,都將造下惡業,此業今生還不完,來世還,此乃第三大虧。因此,世界上最傻的人當首選自認為最聰明的小人。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謝靈運曰:「天下才(1)共一石(2),曹子建(3)獨得八斗,我得一鬥,自古及(4)今共用一鬥。」(《南史·謝靈運傳》)
  • 子曰:「晏平仲(1)善與人交,久而敬之(2)。」 (《論語·公冶長第五》)
  • 王朗(1)中年以識度(2)推華歆(3)。歆蠟(4)日,嘗集子侄燕飲(5),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6)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7),去之所以更遠。」(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 李世民非常欣賞魏徵如此耿直的個性,不僅赦免了他,還把他任為諫官,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力爭,從不委曲求全,雖然太宗天威震怒,他還是神色堅定,毫無懼色,而太宗也能漸漸的息怒,聆聽諫言。
  • 楚莊王蒞(1)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2)御座,而與王隱(3)曰:「有鳥止(4)南方之阜(5),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6)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7)。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8),不谷(9)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10)六,而邦大治。(《韓非子·喻老》)
  • 顏淵、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3),與朋友共,敝(4)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5),無施勞 (6)。」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7)之,朋友信(8)之,少者懷(9)之。」 (《論語--公冶長第五》)
  •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絕對如此的標準,也沒有絕對不可如此的標準,就是依照義去衡量。」

  • 本篇是商湯伐夏桀時的誓師詞,它包含兩個層次:第一段說明要發動士眾討伐夏桀的理由,先強調「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再設問自答,交代非討夏不可的原因;第二段說明承諾和賞罰,全文層次分明,頗能打動人心。
  • 管寧(1)、華歆(2)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3)而擲去之。又嘗(4)同席(5)讀書,有乘軒冕(6)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7)出看。寧割席分坐(8)曰:「子非吾友也!」(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恥之,丘(3)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論語·公冶長第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