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自述──五百零四小时(二)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走到营房前面,在月光下同官兵们坐在一起,倾谈心事。在谈话中,我发现他们很多人曾在抗战胜利之后到过东北,同共军作过无数次的激烈战斗,其中并有负过好几次伤的。他们告诉我很多有关战场上的情形,以及当时的政治情况,一直到深夜才散。我回到自己休息的地方,在这个静悄俏的夜里,九年前那段对国家命运有重大关系的东北交涉的往事,像海潮般涌上心头,一时百感交集,难以入睡。

我相信,不但官兵们不明白那时的实际情形,就是许多在政府里负重责任的人,也不会了解这一段事实的真像,甚至他们还对政府有过不少的误解和指责。我常常感觉到,许多干部不能体谅政府当局处境之难,用心之苦,这是在政治方面最值得我们忧虑的事。

一个真正忠党爱国的干部,不但能够为党国冒险、吃苦、负责,更应该时时替党国设想,事事替党国打算。因为在我的脑筋里有这样的思想,所以引起我出版这一本书的意念。这是我在东北时候(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冬季)的一段日记。今天,把它公开出来,目的就是要使一般干部更清婪地认识我们党国处境的复杂和敌人的阴险。一切困难的克服,一切问题
的解决,都要我们反求诸己。唯有用自己的双手,流自己的血汗,才能开辟国家光明前途!

今天,我们的处境依旧为复杂险恶,艰难困苦。我们必须以冷静坚定的态度,勇敢奋斗的决心,来渡过目前的难关。我坚决相信,这难关必可渡过!

中华民国四十三年四月十六日写于花莲三栈村

十月二十五日

今日为余去国赴俄求学之二十周年纪念日,而能在长春与当时同行之天僇、世杰二兄共聚一处,更多感念。回忆往日之生活与事业,东奔西走,迄无一成,尤觉慨然。傥再不专心致力于救国大业,后悔必无及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兰州再往西走,就是河西地带,或则也可说是中国的走廊,因为在这一段的地带中,南边是祁连山,北面是龙首山。一出兰州,有一段路是沿黄河走的,从前我们理想中的黄河是以为很阔很深的,但是在这一段,并不阔,不过水很急湍。出兰州城十五公里路,可以说是水果区,那里有很多梅树、桃树。离开水果区,就是祁连山了。远望祁连山,山顶上是一片白雪,兰州是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原了,白天虽然很热,但是祁连山雪线上,雪是不会溶的。
  • 过了凉州,就是张掖,也叫甘州,西北有一句俗话说,金张掖,银武威,表示张掖是很富的。但是,在今天的张掖,己够不上拿金字来形容了!所以有人叫现在的张掖为土张掖。
  • 出张掖向西,过临泽、亭台,就到肃州。肃州就是酒泉,这就是关内第一个县,是各民族杂居的地方,所以各类民族都有。有一种叫赫萨克的民族,他们有一种帽子叫英雄帽,戴这帽的人,凡是杀一个人,就在帽上插一根鸡毛,杀人愈多,鸡毛插得愈多,就表示他是英雄。这些人,脚很短,所以他们总是骑马的时候多,骑在马上,上山下山过河都可以,但是下了马,他们就没有了办法。
  • 第二天早晨,向安西前进,路上要经过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就是嘉峪关。嘉峪关是长城最后的一关,是明朝长城最西的起点,左右各有一座高山,和长城相连,中间就是关,形势非但雄壮,并且异常峻险,真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入之势。关内有一小城,只有五六十家人家,都是非常穷苦。林则徐因为“抗英”之罪谪贬新疆,他路经嘉峪关时,作了一首胸襟豪壮的诗:“严百尺升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峰峭摩肩立,翰海苍茫入望迷。谁道殽谷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关于嘉峪关的诗很多,有一首“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视戈壁滩,往后观鬼门关。”好像出了嘉峪关就是生离与死别,由关上向外一望,是一片无限辽阔的平原,那里才是真正西北的胸膛。
  • 这里,首先有一点要加以说明的。过去,我们只知道戈壁滩就是沙漠,在地理学上也是一样的。但是,在安西那边当地人的俗称,却有分别:戈壁滩就是石子堆成的很坚硬的地,有许多地方,上面可以通汽车,沙漠才完全是很松软的细沙积成的。
  • 因为要到青海去一次,所以到了永登县,就向南走。
    水登县有二个城,一个是新城,一个是满城。现在满城里面完全是空的,新城亦并不见得怎样繁荣。

    在永登过了一夜,早晨起来的时候,天气非常冷,用冰水洗脸,觉得很舒服。吃过早饭就离开永登,到青海去。
  • 由青海折回兰州,由兰州到华家岭,从华家岭向南走,经过天水到宝鸡。天水是陇南的一个大城市,在过去是军事上必争的地方,古迹很多,那里有一个伏羲庙,相传伏羲是天水。
  • 今夜,我歇宿在太平洋滨的三栈小村。这里有高山流水,蕉林修竹,风景幽美,环境清静。

    经过六天奔走,来到这一个山村,获得了一时安息,实在感觉到非常愉快和舒适。尤其是同战士们住在一起,他们对我的态度是如此的热情和亲切,使我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亦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