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燈:智者不惑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時代,善惡真偽難辨,如果心中失去衡量的準則,就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識別真假的能力。一個人如果沒有辨別真假的智慧,就很容易被邪惡而動聽的謊言所迷惑,或受騙上當,或誤上賊船,做出一些荒唐而沒有理智的事情來,其結果是不言自明的。

孔子曾經說過:「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然而,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明慧不惑的智者卻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每個人都知道一張10元鈔票與100 元鈔票的區別,卻很少有人能用肉眼辨別一張
100 元鈔票是真鈔還是假鈔。筆者曾經在中國大陸的一個鄉鎮貿易市場看到一個賣青菜的農民,手裡捏著收到的一張100 元假鈔票啕嚎大哭,並且悔恨地大罵自己是一個不能辨別真假的傻瓜。但是,即使他能夠辨別這張鈔票的真偽,又如何去辨別假奶粉、假文憑、假論文、假食油等等數不清的假冒產品呢?本來在一個道德高尚的社會,這些假冒產品都是不應該存在也是不會存在的,只有在道德敗壞的社會才會有人以製造假冒產品為職業。

由此看來,辨物是一個方面 ,而修德又是一個方面。能辨物則不惑於利,能修德則不惑於道。而真正的智者不僅要能辨物,更要修德;既不惑於利,又不惑於道。這樣看來,「智者不惑 」就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更關係到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個人要成為一個智者,既有智力的測試,更要有道德的檢驗,只有都有合格了,才能稱得上是明慧不惑的智者。

世上之事,很多時候由於外表包裝的五花八門,往往令人眼花繚亂而被其外觀迷惑。真正的智者卻不會只聽其表面,而是分析其各種動機與可能性,慢慢的去選擇考慮。人世間最大的智慧之一是知人,分辨好人與壞人的能力卻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的。

作家王鼎鈞的書中曾有一個小故事。一位爺爺對孫子說:「做人最要緊的學問是分辨好人與壞人。」他用一塊黃金做獎品,測驗兩個孫兒的「知人之明」。他說:「你們去調查一下鄰村的胡建安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誰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塊黃金就是誰的。」

他們倆輕輕鬆鬆的出去,高高興興的回來,兩個人都望著桌上的金塊,志在必得。長孫滿懷信心的說,胡建安是壞人,因為他們村的地保說這人很壞很壞,而地保對本村裡每個人的行為瞭如指掌。「不對」,爺爺搖頭,「那地保是個壞人。壞人口中的壞人,說不定是個好人。」次孫聽了,信心倍增,立刻接過來說:「爺爺,我看胡建安是個好人。我專程去拜訪過他們的村長,提起胡建安,村長連聲說:『這個人很好!好人一個!」爺爺又輕輕搖搖頭:「也許,可是未必。那村長一向老實怕事,沒有褒貶善惡的勇氣。」孫子急了:「到底胡建安是好人還是壞人呢?」爺爺睜開眼睛,微微一笑,伸手抓起金塊,放回箱中。「這要靠你們自己去找答案。你們什麼時候有了這種能力,黃金就會在你們手中。」

如何才能達到「智者不惑」的境界?其實筆者在修煉之前也曾經把吃喝玩樂當作「好」,把忍辱無私當作「傻」。由於看不透人生的迷霧,分不清真正的好與壞,一直生活在憂患、疑惑、恐懼之中。是李洪志師父的《轉法輪》徹底解開了心中的謎團,使筆者在佛法中真正的開智開慧。其實分別好壞只有一把亙古不變的尺,就是「真善忍」的準則,如果心存真善忍,那麼就能在人心複雜的環境中常保一顆清明透徹的心,不為世事所迷,成為一位明慧不惑的智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出生為人,如果不修煉就無法擺脫生老病死,因此當人們看到夕陽西下的時候,許多人都是觸景生情,心中悵然若失。一天已經過去了,未來的日子將會如何呢?未來的日子是喜是憂?未來的日子還有多久?人們無法用世間的知識擦去心中的迷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唐朝李商隱《登樂游原》中的詩句,作者在詩中有感於光陰如流,時不再來,表達了自己惜時、惜已的悲憫心情。夕陽的美是生命中最柔和婉約的美,但是這種柔和婉約的美也最能使人感到人生的短暫。
  • 以前曾聽一些出家人說過:慈悲是一種高尚的心態,是一種智慧的表現。然而,在人世間對物質利益與名譽的追求之中,根本無法去理解和體會慈悲的真正的內涵。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能改變自私自利的後天形成的觀念,就無法做到慈悲待人。
  • 中國古代的忠義之士,不僅信守承諾,而且輕利重義,遠離女色。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家眷,不得己暫降曹操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在許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又送美女十人。然而,關公心如鐵石,大義輕財色,仍然堅持:「關某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曹操為亂其君臣之禮,使關公與二嫂共處一室。關公心懷忠義,乃秉燭立於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每當讀到這些章節之時,我時常掩卷感歎:財色可以誘惑庸俗之人,但是卻打不動義士之心!

  • 在我故鄉的土語中,人們習慣上把怕死的人稱為「怕死鬼」或「膽小鬼」。小時候閱歷尚淺,心中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把這種人叫做「鬼」,因此就向一些文化水準比較高的老年人請教。他們回答我說:根據他們的人生經驗,膽小之人一般都比較短命,所以叫做「膽小鬼」;害怕雖然只是一種心態,但是人越是害怕哪件事情,哪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就越高。
  • 正有智慧的人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忙人」,修心養性,坦蕩瀟灑,在精神上擁有一片悠閒的空間才能得到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
  • 人無善心,就像在茫茫黑暗中夜行,即使擁有再多的物質財富,也隻能在黑暗中徘徊,無法看到真正的生命之光。
  • 人世間的心靈修養與技藝能力也像深奧的宇宙結構一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生有涯而知無涯,因此,做人應該以「學無止境」的心態,謙虛求知,敬業敬師。
  • 即使前人已經有過失敗的經驗,他們仍在自己碰得頭破血流時才驚呼:沒想到是真的…
  • 善心是化解仇恨的最有效的利器,擁有善心就不會心浮氣躁,善心是達到高尚精神境界的最基本的條件。
  • 學生們在整理哲學家的遺物時,發現在哲學家的文章裡最後寫到:「要想剷除曠野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它的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憂無慮,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