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張志和

作者:梅松鶴

張志和的修煉方法很特別。他經常「沿溪垂釣」,但卻「每不投餌」,因其「志不在魚也」。圖為張志和畫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111
【字號】    
   標籤: tags: , ,

張志和(約730~約810)字子同,初名龜齡,後由唐肅宗賜名「志和」,自稱「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詞人和詩人[2]。其詞多描寫隱逸生活,寫景明麗生動,是早期文人詞中的著名作品。特別是《漁父》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1]

質樸、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遠,以極其自然的手法把詩與畫的美融為一體,使人讀後只感到自然的美給人帶來的愉悅,卻連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為千古傳誦的詞中精品。除詩詞外,他對書畫、音樂也無一不精。唐代朱景玄編撰《唐朝名畫錄》時,把他和另外兩個人的畫定為「逸品」。按照明代董其昌《畫旨》的說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見「逸品」比「神品」還高,是至高無上的極品了。但董其昌認為「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把「逸品」畫家定為只有張志和一個人。[5]

唐 張志和《木蘭陂圖》。(公有領域)

張志和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曾經有過一個夢,夢見一棵松樹長在自己腹部,後來生下張志和[3]。張志和十六歲時「遊大學」,以「明經」耀第,向肅宗獻策,深受賞識和重用,任命為待詔翰林,並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又賜名「志和」。後來因事貶官為南浦尉。但他並沒有去上任,而是託詞親喪回到了老家,並且從此以後不再作官,長期過著隱逸的生活,悠然徜佯於太湖一帶的山水之間。因常以扁舟垂釣,超然不在塵世中,自稱「煙波釣徒」。後世稱其「興趣高遠,人不能及」。[2][3][5]《全唐詩》中存有他五首《漁父》詞,都是寫他隱居生活的優秀作品,但因為第一首(見上引)寫得太好,其餘四首便被它的光輝所掩蓋,顯得不那樣突出了。[1]

張志和的哥哥張鶴齡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東城外給他修了幾間茅草房,周圍花竹掩映,環境優美,讓他在那裡沿溪垂釣。當時的觀察使陳少遊經常前往問候他。皇上還曾經賜給他一奴一婢,專門侍候他,供他驅遣。而他卻把他們配為夫妻,取名「漁童」和「憔青」。魯國公顏真卿(唐代大書法家、詩人)在湖州作刺史時,他和隱逸詩人陸羽是顏家的常客。顏真卿初來時看到他的船破舊了,想給他換一隻,他謝絕了,說是「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足矣」。[2]

一次,顏真卿與眾門客會飲,以漁父為題互相唱和。首唱的便是張志和的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顏真卿與陸鴻漸、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共和了二十五首。他們傳遞欣賞並互相讚美。張志和則讓人拿來丹青、剪下白絹,為詞配畫。不一會兒就畫了五本。花木禽魚,山水景像,古今奇絕,無與倫比。畫在顏真卿和客人們之間傳觀、欣賞,大家都嘆為觀止。[5] 《唐才子傳》稱其「善畫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就,曲盡天真」[2]。可見其不但「酒酣」以後有作畫的興致,「擊鼓吹笛」也能激起他施展作畫的絕技,並且他作起畫來非常神速,所畫景物飽含天真自然的神態。

唐憲宗聽到了這些傳聞之後,下詔書讓人畫了他的畫像,拿著畫像「訪之江湖間」,到處找他,但是沒找到,最後人們只好把他的詩歌收集起來呈獻給皇上。[2][3]他的另一個哥哥張松齡怕他「放浪而不返」,會惹麻煩,特地針對他的《漁父》詞寫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1][3]

他修煉的情況在《續仙傳》中有零星的披露,說他是個「守真養氣」的人,可以「飲酒三斗不醉」,「臥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遊覽」。在常人看來,躺在雪中不冷、跳進水裡不濕,已經很了不起了,但那還只是道家修煉中顯現出來的某些術類功夫而已。[5]

張志和的修煉方法很特別。他經常「沿溪垂釣」,但卻「每不投餌」,因其「志不在魚也」[2]。那他坐在那裡幹什麼呢?借垂釣之名、行修煉之實!溪流在他面前就像一面鏡子,他從那裡面看到世間萬物,看到超越世間的諸神並與之勾通交流,再一直看到組成宇宙萬物的元素及其構成萬物的運動方式。他長期「閱讀」這面鏡子,而鏡中景像則隨著他修煉層次的提高而一層層地深化,沒完沒了。他將自己的修煉心得記錄下來,輯為一書,取名《玄真子》,並且把「玄真子」作為自己的道號。該書原有十二卷,總共三萬言,但在南宋時已殘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6][7]。後人稱其「著作玄妙,為神仙中人」。[5]

圖為明《項聖謨山水冊.桃花釣船》,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就從這殘存的三卷來看,其內容也是相當豐富的。但因其義理深奧,不但常人難懂,就是修煉人,不到某一層次,也是很難明白的。《全唐詩》中所存張志和的《空洞歌》即是該書第一卷中的一小段[1]。其中「反爾之視,絕爾之思,可以觀」,就隱含了全部讀懂《玄真子》的關鍵:你首先得打通自己的天眼!因為他是在記錄自己從另外時空中看到的現象和法理,你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明白他在說什麼,就會越讀越糊塗。對於道家理論,特別是《道德經》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模糊地懂得其中一些內容,但會感到和《道德經》一樣地不可捉摸。其實,《道德經》和《玄真子》的關係,也就一個是綱領、一個是細則;一個是抽象、一個是具體而已。如果把《玄真子》當作《道德經》的一個具體釋例,則對兩書都能獲得更深的理解。

後來顏真卿東遊平望驛,張志和喝酒喝到酣暢時,為大家表演水上遊戲:他把坐席鋪在水面上,獨自坐在上面飲酒、談笑和吟唱。那張坐席在水上一來一去、時快時慢,發出水上行舟一樣的聲音。接著又有雲中飛來仙鶴跟隨在他的頭頂上。顏真卿等在岸上觀看的人們,沒有一個不驚異的。不多時,張志和在水上揮手,向顏真卿表示謝意,然後便上升飛去。[5]另一說法則稱「後傳一旦忽乘雲鶴而去」,說他是乘著雲鶴飛走了。[2]

歷來修成「白日飛昇」的人就少之又少,因此才不被人們普遍地承認。像他這樣當著許多人的面,其中包括像顏真卿這種頗有名望的一代名臣、歷代的大書法家,就悠悠然飛昇而去,實在是古往今來歷史上罕見的奇觀!

參考文獻:
[1] 《全唐詩》卷308;
[2] 《唐才子傳》,[元]辛文房撰,卷三;
[3] 《唐詩紀事》卷第四十六;
[4] 《唐詩別裁》卷第十四;
[5] 《續仙傳》,以及《太平廣記》第二十七卷,神仙二十七;
[6] 《直齋書錄解題》,[南宋]陳振孫著;
[7] 《玄真子外篇(三卷)》,參見《道藏太玄部》,《正統道藏》第242冊,藝文印書館印行;另外,《四庫提要》中也有收錄。

──轉自正見網 #

(點閱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顏真卿十八九歲的時候,臥病在床一百多天,當時的醫師都不能治。有一個自稱是「北山君」的道士到他家裡來,拿出米粒大小的丹砂讓他服下,頃刻之間便痊癒了。道士對他說:「你有清廉簡樸的美名,已經記錄在黃金台上,可以度世成仙,到天上去做仙官,不要自己沉淪於名宦的大海中。
  •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他的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藝術上極見功力,風格上獨成一家。
  • 孟浩然的許多詩「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其高妙之處來自內心的修為……
  • 孟浩然有許多道家和佛家的朋友,因此佛道兩家的思想對他都有很大的影響。
  • 駱賓王在討武檄文中數落武則天,但武則天卻對他的文才青眼有加……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