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透明度的中國金融體系

世界彎的看不到前方 (6)

大衛.史密克

標籤:

讓我重申:在幫派精神的支配下,中國的銀行機構將會嘗試買進全世界重要的金融機構。想像一下歐洲央行總裁特里榭、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加上中國的黑幫老大索波諾一起出席某個國際銀行業務會議,討論金融透明度,此時索波諾告訴柏南克和特里榭混水摸魚的道理;這兒說的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由黨領導的國有體系是否能與當今高度複雜、全球競爭的市場並行不悖的問題,後者需要有足夠的金融透明度才能形成健康成長的氣候,否則就會導致立即的恐慌與崩潰。與中國銀行相比,當前那些飽嚐困頓的大型歐美金融機構看起來,就像純潔的金融典範。

中國由黨經營的銀行根本不了解信用風險管理,更別提最基本的金融透明初級法則,由於銀行在中國被視為社會和政治工具,黨的領導人最優先考量的是保持現有制度,然而這其中也存在某種公平感。
西方世界透過個人和公司重金投資中國,企圖掌控投資標的,為什麼中國不該有相同的期望?為什麼控制絕大多數海外投資的中國政府想要購買和掌控西方的大企業時,我們會感到驚訝呢?

二○○七年初,中國總理溫家寶語帶模糊的宣佈,中國正在逐漸改變對於中央銀行上兆美元儲備的管理政策,顯然中國正打算出手大採購。不過他們不會故意打擊美元,因為那樣做會損及他們外匯儲備的價值;反之,他們將會遵循新加坡模式,首先把火力集中在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投資上,這是中國最感脆弱的領域,但是接下來他們很快就會進軍國際金融機構。在此過程中,中國官員也許會企圖獲得這些公司的多數所有權,這也正是他們不讓外國人在中國享有的那種多數控制權。

當資本家遇上流離的民工

我們把中國視為一個國家,其實它是由許多彼此相互依賴的不同區域所集合起來的,北京則爭權扮演中央的主控角色,運作單一的總體經濟策略之所以那麼困難,原因之一是中國的高度差異性:如今上海的GDP已經超越繁華的馬來西亞,但許多地方的生活水準還是和貧窮的孟加拉不相上下。

我記得十年前上海市長向我吹噓,上海納稅人向北京每上繳一元稅收,上海市政府就會索回相當於一元以上的服務。這麼說彷彿是上海給北京留情面,稅收移轉掩蓋了中國的真面貌:中國中央政府正逐漸喪失對高度地方分權經濟的影響力。

確實,二○○八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國家光榮、統一、穩定的時點,隨著鄉村和小城鎮的內部騷亂直線上升,政府在迎接奧運的時刻,善用藉奧運向全世界展現中國最好一面的輿論,發動有效的鎮壓行動;儘管如此,北京也害怕奧運結束後形勢逆轉,萬一經濟遲緩、通貨膨脹持續升高,未來中國不穩定的局勢可能以發洩情緒的內爆方式浮上檯面。

有些人憂心中國的有錢人將會成為新的代罪羔羊,以經濟不平等之名受到憎惡,其實裂痕已經很明顯,北京和蓬勃的上海之間、富裕的沿海省份和貧窮的內地省份之間、靠關係的資本家和流離失所的民工之間,都存在緊張關係,而共產黨的影響和代表階層更加深了這股緊張。

中國的十三億人口中,有百分之五(相當於六千五百萬人)在數百名特別精英幹部的領導下享有特權,原因只因為他們身為共產黨員。預測中國政治演變的後果將是困難的,也許《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夫形容得最貼切,他指出「中國像是抓住一頭老虎的尾巴一樣進退兩難,而那頭老虎,當然就是中國自己了。」

負利率下的後遺症

中國的經濟情勢,令人回想起一九八○年代末期到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日本經驗,一開始日本股市大幅竄升,接著房地產和股市泡沫越吹越大,於是政府祭出限制或緊縮政策,最後造成泡沫的破裂。

在中國,崩壞還沒有完全開始,不過上海綜合指數在二○○六到二○○七年間飆升百分之五百,二○○八年開始大幅修正,從二○○七年十月到二○○八年四月,短短數月間股市跌了一半以上。

儘管如此,中國股市的市值首度超過該國GDP,某些地方的不動產價格也以類似的幅度飆漲,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分析師認為,中國也可能重蹈台灣在一九九○年代的覆轍──原本一飛沖天的股市暴跌之後,接下來經歷好些年的崩潰和經濟低度表現。

這種情況也和日本類似,但又缺乏日本那種擁有全球競爭力的大企業扮演經濟避震的角色。不要忘記,中國儘管經濟欣欣向榮,但消費者支出卻很奇怪的降低了,一九九二年時消費支出佔GDP將近一半,到了二○○六年卻僅剩下百分之三十六。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與股市投資不斷飆升,大宗商品囤積失控,中國人發現自己處在滑不溜丟的險坡上,你想知道這種現象的終極原因嗎?這個概念很難理解,不過原因出在中國的實質利率在扣除通貨膨脹率之後,實質利率是負數,了不起也是零(換句話說,如果通貨膨脹率是百分之六,而利率是百分之三,那麼實質利率就是負百分之三。)當前中國的通貨膨脹急劇升高,然而在政治圈內人嚴加干預下,行政當局管控的利率增加速度不夠快,這就是不容許金融市場自由運作的缺點之一。

當一個經濟體出現負的實質利率時,投資人就會盡可能借貸和消費,有一段時間,他們購買股票和大宗商品、不動產之類的實體資產,簡直像不要錢似的瘋狂大手筆,這正是為什麼近年中國人跑到開發中國家(包括非洲)逡巡的原因,他們的目的是鎖定長期合約以購買大宗商品。

我重申一次:通貨膨脹增加的經濟體一般而言會出現利率升高、貨幣走強的現象(從而消弭負利率。)不過中國的利率市場和貨幣是以行政控制的,因此負利率間接導致經濟和金融泡沫的擴張,這在中國已經變成一場遊戲──竭盡所能借錢買進資產,因為沒有人相信泡沫終將破裂。

當然啦,泡沫破裂只是遲早的問題,只要問問任何走過一九九○年代的日本人,或是近來名下房地產價值沉淪的佛羅里達州、加州人就知道了,他們當中有些人的房屋價值已低於房屋貸款了。@

摘 自 《世界是彎的》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數字達人不會特別做什麼(4)
言行不一 中國大搞地方保護主義
五嶽散人:被強迫的幸福生活
寶華:全球復甦若呈半V型 恐拖累成長力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