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透明度的中国金融体系

世界弯的看不到前方 (6)

大卫.史密克

标签:

让我重申:在帮派精神的支配下,中国的银行机构将会尝试买进全世界重要的金融机构。想像一下欧洲央行总裁特里榭、美国联准会主席柏南克加上中国的黑帮老大索波诺一起出席某个国际银行业务会议,讨论金融透明度,此时索波诺告诉柏南克和特里榭混水摸鱼的道理;这儿说的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由党领导的国有体系是否能与当今高度复杂、全球竞争的市场并行不悖的问题,后者需要有足够的金融透明度才能形成健康成长的气候,否则就会导致立即的恐慌与崩溃。与中国银行相比,当前那些饱尝困顿的大型欧美金融机构看起来,就像纯洁的金融典范。

中国由党经营的银行根本不了解信用风险管理,更别提最基本的金融透明初级法则,由于银行在中国被视为社会和政治工具,党的领导人最优先考量的是保持现有制度,然而这其中也存在某种公平感。
西方世界透过个人和公司重金投资中国,企图掌控投资标的,为什么中国不该有相同的期望?为什么控制绝大多数海外投资的中国政府想要购买和掌控西方的大企业时,我们会感到惊讶呢?

二○○七年初,中国总理温家宝语带模糊的宣布,中国正在逐渐改变对于中央银行上兆美元储备的管理政策,显然中国正打算出手大采购。不过他们不会故意打击美元,因为那样做会损及他们外汇储备的价值;反之,他们将会遵循新加坡模式,首先把火力集中在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投资上,这是中国最感脆弱的领域,但是接下来他们很快就会进军国际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中国官员也许会企图获得这些公司的多数所有权,这也正是他们不让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的那种多数控制权。

当资本家遇上流离的民工

我们把中国视为一个国家,其实它是由许多彼此相互依赖的不同区域所集合起来的,北京则争权扮演中央的主控角色,运作单一的总体经济策略之所以那么困难,原因之一是中国的高度差异性:如今上海的GDP已经超越繁华的马来西亚,但许多地方的生活水准还是和贫穷的孟加拉不相上下。

我记得十年前上海市长向我吹嘘,上海纳税人向北京每上缴一元税收,上海市政府就会索回相当于一元以上的服务。这么说仿佛是上海给北京留情面,税收移转掩盖了中国的真面貌:中国中央政府正逐渐丧失对高度地方分权经济的影响力。

确实,二○○八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国家光荣、统一、稳定的时点,随着乡村和小城镇的内部骚乱直线上升,政府在迎接奥运的时刻,善用藉奥运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最好一面的舆论,发动有效的镇压行动;尽管如此,北京也害怕奥运结束后形势逆转,万一经济迟缓、通货膨胀持续升高,未来中国不稳定的局势可能以发泄情绪的内爆方式浮上台面。

有些人忧心中国的有钱人将会成为新的代罪羔羊,以经济不平等之名受到憎恶,其实裂痕已经很明显,北京和蓬勃的上海之间、富裕的沿海省份和贫穷的内地省份之间、靠关系的资本家和流离失所的民工之间,都存在紧张关系,而共产党的影响和代表阶层更加深了这股紧张。

中国的十三亿人口中,有百分之五(相当于六千五百万人)在数百名特别精英干部的领导下享有特权,原因只因为他们身为共产党员。预测中国政治演变的后果将是困难的,也许《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夫形容得最贴切,他指出“中国像是抓住一头老虎的尾巴一样进退两难,而那头老虎,当然就是中国自己了。”

负利率下的后遗症

中国的经济情势,令人回想起一九八○年代末期到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日本经验,一开始日本股市大幅窜升,接着房地产和股市泡沫越吹越大,于是政府祭出限制或紧缩政策,最后造成泡沫的破裂。

在中国,崩坏还没有完全开始,不过上海综合指数在二○○六到二○○七年间飙升百分之五百,二○○八年开始大幅修正,从二○○七年十月到二○○八年四月,短短数月间股市跌了一半以上。

尽管如此,中国股市的市值首度超过该国GDP,某些地方的不动产价格也以类似的幅度飙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分析师认为,中国也可能重蹈台湾在一九九○年代的覆辙──原本一飞冲天的股市暴跌之后,接下来经历好些年的崩溃和经济低度表现。

这种情况也和日本类似,但又缺乏日本那种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大企业扮演经济避震的角色。不要忘记,中国尽管经济欣欣向荣,但消费者支出却很奇怪的降低了,一九九二年时消费支出占GDP将近一半,到了二○○六年却仅剩下百分之三十六。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与股市投资不断飙升,大宗商品囤积失控,中国人发现自己处在滑不溜丢的险坡上,你想知道这种现象的终极原因吗?这个概念很难理解,不过原因出在中国的实质利率在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实质利率是负数,了不起也是零(换句话说,如果通货膨胀率是百分之六,而利率是百分之三,那么实质利率就是负百分之三。)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急剧升高,然而在政治圈内人严加干预下,行政当局管控的利率增加速度不够快,这就是不容许金融市场自由运作的缺点之一。

当一个经济体出现负的实质利率时,投资人就会尽可能借贷和消费,有一段时间,他们购买股票和大宗商品、不动产之类的实体资产,简直像不要钱似的疯狂大手笔,这正是为什么近年中国人跑到开发中国家(包括非洲)逡巡的原因,他们的目的是锁定长期合约以购买大宗商品。

我重申一次:通货膨胀增加的经济体一般而言会出现利率升高、货币走强的现象(从而消弭负利率。)不过中国的利率市场和货币是以行政控制的,因此负利率间接导致经济和金融泡沫的扩张,这在中国已经变成一场游戏──竭尽所能借钱买进资产,因为没有人相信泡沫终将破裂。

当然啦,泡沫破裂只是迟早的问题,只要问问任何走过一九九○年代的日本人,或是近来名下房地产价值沉沦的佛罗里达州、加州人就知道了,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房屋价值已低于房屋贷款了。@

摘 自 《世界是弯的》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数字达人不会特别做什么(4)
言行不一 中国大搞地方保护主义
五岳散人:被强迫的幸福生活
宝华:全球复苏若呈半V型 恐拖累成长力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