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與事後的分別

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4)

綠角

人氣 1
標籤:

有人說,怎麼會呢?明明就有經理人表現很好啊,連續十年或更久時間都超越大盤。這如果單純以運氣來解釋實在有點牽強,這一定是能力所造成的吧!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觀念要釐清。如果你請1000個人來丟銅板,每個人連丟10次。會不會有人連續丟出10次正面呢?很有可能吧?連續10次正面的機會是1/1024,如果同時有1000個人在丟,那麼出現幾個人連續丟出10次正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你會認為那個連續丟出10次正面的人很會丟銅板嗎?不會,你會說那是他運氣好。你會花錢請他以此當做特技展示來賺錢嗎?不會,因為你知道以他個人來說,下次要再連續丟出10次正面的機會是1/1024。

簡單的說,整體經理人控制的基金表現平均約略與大盤相等(其實是略低於大盤平均,因為投資需要成本,這在第二章有詳細說明)。

所以一個基金經理人每年的表現要不就高於市場平均,要不就低於市場平均,機會可說是一比一。然而就像是丟銅板一樣。世界上同類型的基金有成百上千支。

十年之後,他們之中有一兩個人連續十年贏過大盤,,以機率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在事後將這些經理人獨立出來,然後說他們有高超的選股能力。這就像是在1000個丟銅板的人中,挑出那些連續丟出10次正面的人,然後說他們很會丟銅板,這都是一樣,沒有把運氣和能力分清楚。

經理人若是想要證明自己靠的是選股能力,而不是選股運氣。那麼他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整體經理人的表現連續超越大盤的人特別多,多到無法用運氣解釋。就像是1000個丟銅板的人中,居然有500個人連續丟出10次正面,那麼這些人很可能真的具有丟銅板的絕技。

二是在未來的時間裡,繼續以優異的表現證明他靠的是能力而非運氣。不幸的是,第一條路裡的現象目前還沒有出現過。而第二條路,我們只有在事後發現幾個人似乎符合這樣的條件。

像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區這樣的經理人,就表現出單純用機率很難解釋的選股能力。但請問,你是否可以在事先就挑出這些未來將卓然出群的經理人?

三十年之後,一定會有當代的選股大師出現。但你現在是否就可以在成千上萬的經理人中先挑出這個人,然後開始參與他的資產管理?

假如不能的話,那麼通常的結果就和現在一樣,你將看著這些傑出經理人過去的成績,幻想自己當初如果也有投入的話,現在會有多少錢。可惜的是,過去績效是花再多錢也不能回頭參與的過往雲煙。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討論。假如表現是能力帶來的,那麼我們將可以看到表現的持續性。也就是說,假如表現無法持續,那麼表現就不是能力所帶來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的表現就符合後面這項論述。

你還是不相信?你說明明就有經理人表現出傑出的選股技巧。OK,讓我們坐遠一點,看一下整體表現。一邊是你用十根手指就數得完的傑出選股人士。

而另一邊,有成百上千支這些年來績效爛到被清算掉的基金,以及上表中,不論台灣還是外國,每一年的基金資優生瞬間變成留級候選人的案例。到底那邊的證據強度比較強呢?

你是否還是只願意看到成功的那一面,只看到得獎的基金?你是否在看過前面章節關於生存者誤差的描述後,還繼續讓自己沉浸在這個誤差中呢?

事實上,絕大多數基金的表現是無法持續的!基金的表現不是能力所帶來,而是用運氣就能解釋的。@待續…

摘 自 《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如何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4)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5)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6)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7)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