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故事: 堅定修煉方可修成

劉新宇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太平廣記》第17卷中講述了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裴諶、王敬伯、梁芳三個人結為超脫世俗的好友。隋煬帝大業年間,三個朋友一齊進白鹿山學道。他們認為長生不老的仙藥一定能求著。至於騰雲駕霧,羽化成仙的功夫,只要苦修苦煉,也是早晚能成功的。然而,他們經過十幾年的內功修煉,採集仙藥,歷盡千辛萬苦,手、腳都磨起了老繭,卻仍然什麼也沒得到。後來梁芳死了,王敬伯對裴諶說:「咱們背井離鄉,拋棄了世間豪華富貴的生活進了這深山老林,聽不見美妙的音樂,吃不到美味的佳餚,看不到美麗的女色。離開華美的府第住進茅屋,以享樂為恥,自甘寂寞過著如此清苦的生活,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得道成仙,有朝一日能騎鶴駕雲到蓬萊仙宮去過上神仙的日子。就算成不了仙,也希望能長生不老與天地同壽。然而如今仙境渺渺不知在哪裏,長生也沒什麼指望,我們如果繼續在這裡苦熬,只能死在山中了。我打算立刻出山去重新過豪華的生活,乘肥馬穿輕裘,欣賞音樂親近美女。遊遍京城勝地,玩夠了再去追求功名宦位,以求在世間顯身揚名。縱然不能飲宴於天宮瑤池,不能乘著天馬神龍聽鳳歌看鸞舞,不能日日與神仙為伴,但是在人世上身居高官,身穿紫袍腰繫金帶,每天和高官顯貴在一起,還能使自己的圖像掛在天子為功臣特建的『凌煙閣』上,該多麼榮耀。咱們為什麼不回去呢?何必白白死在這空山裡!」裴諶說:「我早已看破紅塵,人間的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大夢初醒的人怎麼可能再回到夢境中去呢?」

王敬伯任憑裴諶怎樣挽留也不聽,一個人出了山。當時是唐太宗真觀初年,王敬伯不但恢復了原任的官職,而且在舊職的級別上被新任為左武衛騎曹參軍。大將軍趙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不到幾年他就升任為大理寺的廷評,穿上了紅袍。有一次他奉命出使淮南,坐船走到高郵,當時他的船隊儀仗森嚴,威風十足,江上的民船都躲著不敢走。

這時天下著小雨,忽然有一隻小漁舟出現在官家船隊前面,船上是一位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夫。划著槳很快地駛過船隊,像一陣疾風。王敬伯心裏很不高興,心想我是朝裡派出的使臣,誰都對我敬畏迴避,怎麼這個漁夫敢如此放肆?仔細一看。那漁夫竟是當年和他一起在山中修道的裴諶。於是趕快派船追上去。把裴諶追到後,王敬伯命手下人把裴諶的漁船連在自己大船的後面,請裴諶上了大船,進艙坐下,握著裴諶的手說:「老兄當初堅持不和我一起出山,拋開了世上的功名利祿,一意修道,但到如今你又得到了什麼呢,不還是個江上的漁夫嗎?所以我看修道的事如同捕風捉影,太坑人了。古人尚懂得人生苦短抓緊享樂,甚至點著燈燭不讓夜晚虛度,何況青春年少白白扔掉歲月呢?我出山後才幾年就做到了廷尉評事,由於我辦案公正受到朝廷讚賞,天子特賜我穿紅袍系金腰帶。最近淮南有一件疑案一直定不了案,案情上報到大理寺,皇上命令派一個幹練的官員到淮南複審疑案,我被選中,所以才有這次淮南之行。我現在雖然還算不上飛黃騰達,但比起山中的老翁還是要強得多吧。裴兄你卻仍像從前那樣甘心在山中埋沒了自己,我真是不能理解啊!不知裴兄需要什麼東西,我一定滿足你的要求。」裴諶說:「我雖是個山中的平民,但早把心寄托於閒雲野鶴。我像魚一樣在江裡游,你像鳥一樣在天上飛,各有各的樂趣,你何必向我炫耀你那些浮名微利呢?人世間需要的東西我都非常充足,你能送我什麼呢?我和山裡的朋友一同到廣陵賣藥,也有個歇腳的地方。在青園樓的東邊,有一個幾里寬的大櫻桃園, 沿著櫻桃園,園北有個行車的門,那就是我家。你公餘之後如果有空,可以到那裏找我。」裴諶說完,就瀟灑地離去了。

王敬伯到廣陵十幾天後,空閒時想起了裴諶的話。就去找裴諶,找到了櫻桃園,果然有個車門,一打聽,果然是裴家。王敬伯被領著往裡去。起初周圍挺荒涼,越走景色越好。走了幾百步後,又進了一個大門,門內樓閣重重,花草繁茂,好像不是凡人住的地方。霧氣籠罩,景色無比秀麗,無法形容,陣陣香風襲人,令人神清氣爽,飄飄然好像身在雲中。王敬伯此時的心情也大大轉變了,覺得做官為宦實在沒什麼意思,自己的肉體像只死老鼠一樣卑賤,看他那些同僚也像螞蟻一樣卑微了。不一會兒,聽見輕微的佩劍撞擊的聲音,兩個青衣女子出來說:「裴郎來了。」只見一個儀錶堂堂衣冠華貴的人來到面前,王敬伯趕快下拜,抬頭一看,竟是裴諶。裴諶安慰王敬伯說:「你長期在人間做官,久吃腥膻的魚肉,心中儘是貪慾私心,像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袱使你步履艱難哪。」裴諶把王敬伯請到客廳,只見門窗屋樑都裝飾著奇珍異寶,屏風帳幕都畫著仙鶴。不一會兒,四個青衣女子捧著碧玉的盤子進來,其中的器皿光彩照人,不是人間有的東西,擺上來的美酒佳餚也從來沒吃過。天快黑時,裴諶請王敬伯入席,在室內點起了放射多種彩色的燈,照得室中光彩迷離。又叫來了二十個奏樂的女子,一個個都是絕代佳麗,列坐在王敬伯面前。裴諶說:「王敬伯是我山中的朋友,由於修道的意志不堅,扔下我下了山,離別十年了,他才做到廷尉,他的心已經完全歸於凡俗了。」裴諶就叫她們演奏。歌曲和音樂雖然不像《雲門大卷》和《韶樂》這些古代名曲那樣演奏後能引來鳳凰,但旋律十分清亮,宛轉動聽,賓主敬酒酬答十分快活。

到天快亮時,裴諶召來管家讓他送趙氏回去。並說:「這個廳堂是九天畫堂,凡人是不能進的。但我過去和王敬伯是修道時的朋友,可憐他為世上的榮華迷了心竅,自己甘心赴湯蹈火,聰明反被聰明誤,工於心計反害了自己,從此將在生生死死的苦海中沉浮,看不到彼岸,所以才故意請他到這裡來,想使他開竅醒悟。今天一見之後,將來很難重逢。」 裴諶又對王敬伯說:「你身有公務卻在這裡住了一宿,你的下屬和郡裡的官員會因找不到你而驚惶的,你就先回你的驛館吧。在你沒有回京覆命前,還可以再來看我,塵世上的路漫長遙遠。人在世上常常會有千愁萬慮,望你多多珍重。」王敬伯也拜謝辭別了裴諶。五天後,王敬伯公務完畢要回京了,就偷偷又去找裴諶,想向他辭行。但到了櫻桃園,門內再也沒有裴諶的華貴府邸,只是一塊長滿野草的荒地,心中十分惆悵地回去了。

神仙的法術能達到這個程度,就是為了製造幻境來迷惑人嗎?當然不是,而是為啟迪人們堅定修道的意志,這是平常人不能理解的。

這雖然是一個過去小道修煉的故事,但是講出了一個真理: 修煉人只有堅定地在修煉路上走到底,才能功成圓滿,半途而廢,功虧一簣,悔之晚矣。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有一個著名的道士,名叫劉一明,他少年時曾得過大病,後幸遇真人賜方,得以除病,病好後外游訪道,也有些奇遇。他後半生則一直隱居在甘肅榆中縣棲雲山、興隆山一代修道,將那裡很多原來破敗的道觀都又修好了,香火繚繞。因為他學識淵博是個全才,許多達官顯宦、富豪人家都願結識他,所以在社會上比較有名氣,甚至被人譽為道教全真派第十一代宗師。其實他這個「宗師」也只是人給他封的,是在宗教中的一個職務、地位吧,代表不了他就是修成的高人。其實他雖然終其一生苦苦慕道,但卻始終未得道家真傳。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他三失得道機緣的故事。
  • 道家高人王重陽有一位弟子名叫劉處玄。這劉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山東掖縣人,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二年(西元1152年)。於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1168年)拜王重陽真人為師,得道法傳授。
  • 晉代有位人稱「麻衣子」的著名道人。據說他出家前俗名李順甫,關中人,因他生性節儉,修道後常穿麻衣,故而人們稱呼他為「麻衣子」。相傳流傳於世的《麻衣神相》一書即為這位麻衣子所作。
  • 黃尊師居住在茅山,道術精深玄妙。有一個砍柴的人,在岩洞中拾到古書十幾頁,自己認為是仙書,於是送到黃尊師那裡去,懇切地請求拜黃尊師為老師。
  • 全真七子中的馬鈺與孫不二在出家前曾是夫妻。
  • 看來人生天地之間總要做些好事,大難來時方有救星。
  • 曾加入紅襖軍的那些人中,只有聽丘處機勸說退出的那一部份人平安活了下來,其餘的都被金或南宋給消滅了。
  • 劉處玄醒後,果真又苦苦修煉了一番終於去掉了色慾之心,最終圓滿功成,成為「全真七子」之一。
  • 張良讀這本書後,能隨機應變,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人稱這本書為「黃石公書」。
  • 這一點破,馬丹陽勃然變色,道:「君子謀道不謀食,你不思進道之功,卻貪於飲食。一念不印,怎能悟道?我今天不再與你同行,就此分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