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瘋僧掃秦》這齣戲的來源很古老,元雜劇孔文卿《東窗事犯》的第二折就是《瘋僧掃秦》的前身。經明清藝人傳演,到清《綴白裘》五編的《掃秦》所記錄下的,已是獨立折子戲形式,只是曲子有簡省,而口白卻增多,但面貌仍大同小異,現在演出都依照綴白裘這個劇本了。
《搖錢樹》在今天幾乎已成了失傳的戲,共產黨竄改京劇,由外行任意裁斷,《搖錢樹》在50年代已消失,等90年代再推出,根本是兩回事了。武旦不踩蹺,打出手也不用鞭(此鞭又稱武旦鞭,其中貼有小鏡片,褶褶生光)改用雙頭小短槍,軟軟的演員是方便使,觀眾看來則少了「剛健雜婀娜」的剛健之氣。中國歷來好不容易累積的「兵器舞」文化(上可通源公孫大娘舞劍器),慢慢的也將沒人知道是...
京劇《黃金台》演的是惡人迫害善良人的故事:齊湣王時鄒妃與太監伊立得寵,二人聯合陷害太子田法章;趁齊湣王酒醉上本誣告太子調戲鄒妃,齊王大怒,就命伊立斬殺太子。幸好太子得訊脫逃出宮,伊立隨其後緊迫搜捕。 在混濁的環境中,許多人膽小怕事,自甘示弱倒向邪惡的一邊。當然,站出來做砥柱的也不在少數。例如孔子時,為奪王位,父子、君臣彼此相弒,孔子以勇氣揭露邪惡,著作春秋...
元人雜劇用四折來演一個故事。但在折與折之間,另外又夾演「爨弄、隊伍、吹打、雜技」等這些熱鬧、有趣的橋段,讓觀眾打發過「中場休息時間」(演員可能也要利用這個時間換衣服、休息喘口氣、調度人員等)。等新的一折再開演-因為元雜劇四折是四套不同的宮調,新一折開始,進入新的音樂旋律,觀眾耳目一新,別有一番的新鮮感。
從前的習俗,每逢過年要貼年畫,《回荊州》是一幅頗受歡迎的年畫,濰坊、楊柳青的年畫裏都看的到。畫面呈現的是舞台上精采片段,劉備、孫尚香與趙雲在周瑜的追兵下快速趕路,幾次追及,孫尚香以公主身份將追兵斥退,終於到了岸邊,遇到諸葛亮前來接應的船隻,安全過江。 這齣戲突出「遇難呈祥」的緊張與最後的平安無事。觀眾聚焦劇中人能否擺脫追兵,心為所苦,最後豁然開朗,歡喜見他們...
「胸有成竹」的宋朝畫家文與可,同時也是一位詩人;他畫的竹寓有宇宙萬象之意,而詩也能把天地一切都包羅進去。他原在京中做官,但與權力中心無緣,從此外放州縣,最後任職湖州,死在任上,所以後人稱他「文湖州」。他最初外放四川陵州(今四川仁壽縣)是個山區小縣,他孤獨少友卻把大自然一切當做好朋友,自得其樂。在陵州他有一首「野逕」詩,說到「禽蟲依月令,藥草帶人名;……官閒惟...
《施公案》與《彭公案》用官兵抓強盜的簡單模式,演繹出千奇百怪的人生情態。京劇有許多精彩武戲,就出自這兩部公案小說,其中有所謂「八大拿」、「八小拿」等戲都是戲迷津津樂道的。《溪皇莊》屬於「八小拿」中的一齣,故事是講彭朋(彭公)查案山西,夜宿館驛,突然失蹤;老英雄(鏢客)褚彪聯合慧黠的花驢賈亮,明察暗訪,終於從花德雷手中救出失蹤的彭公。因而這戲又叫《褚彪拿花德雷...
裘桂仙、金少山老一輩的花臉,唱《鍘美案》那段包拯初見陳世美的印象,唱詞是:「曾記得端午日,朝賀天子,在朝房我與你駙馬爺相過了面皮。我相你,左眉長來右眉短,左膀高來右膀低;眉長眉短有兒女,膀高膀低你定有前妻」。這段話的意思是端午佳節,群臣聚集祝賀天子,包拯初見新科狀元陳駙馬微微感到詫異,留下了一個印象。
《青石山》是一齣驅魔除妖的戲,又名《請師斬妖》。 天主教舉行驅魔儀式是一件嚴謹的事,要有主教任命才能行動。驅魔的神父使用十字架、聖像、玫瑰經念珠等宗教法器,配合祈禱、誦念聖方濟(1182-1226)和平禱詞,祈求神或天使前來解決。在當前社會通過驅魔而被治癒的病人,時有所聞,有人相信這也是治療。用西方這樣的驅魔來對照,這不和中國古代的驅魔除妖一樣嗎。從原始的...
四大名旦中的程硯秋(1904年—1958年),愛演苦旦戲。一般對四大名旦的印象:梅蘭芳是大家閨秀、荀慧生是可愛小姑娘、尚小雲是巾幗英雄;唯獨程硯秋專攻青衣,是吃盡苦頭的婦女代言人。
《花田錯》是一齣喜劇,在清代咸豐年間就盛行起來。大抵人的一生,都希望是一帆風順-成家立業、娶妻生子都能按部就班,水到渠成;想是這麼想,但是萬一在其間出了錯要怎麼辦?《花田錯》就明明白白告訴你,人生就是會出錯,你越刻意求好說不定錯的更離譜,那麼何不換個幽默的態度來看人生。廣東人最能體會這個意思,他乾脆把錯當成喜,所以粵曲的《花田錯》就稱為《花田八喜》,錯能產生...
《赤桑鎮》原本是個老戲。民國初年,劉半農在書舖中獲得光緒、宣統年間的一本「戲簿」,記載中有六個戲班-玉成、寶勝和、太平和、義順和、小吉祥、小德順和都有《赤桑鎮》這齣戲,當時這是一齣頗流行的戲。
《借扇》又名《火焰山》或《盜芭蕉扇》,出自「西遊記」小說的第五十九回。《借扇》原來是崑曲,楊訥《西遊記》傳奇第十九齣《鐵扇凶威》就是現在崑曲所演的劇本。民國初年,郝振基是崑曲演員,生、淨皆擅;他也是著名的「猴戲」演員,與楊小樓、鄭法祥鼎足而三,他們演孫悟空各自有各自的風格。郝振基功底扎實,聲音宏亮,氣力充沛,《借扇》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他演孫悟空急於求成,搔首...
濮陽的歷史非常久遠,史蹟斑斑可考。1987年中原化肥廠在濮陽縣城西南隅,修建引黃供水調節池時發現一處古墓,在男性墓主骨骼左右邊,分別用蚌殼排出龍與虎的圖形,此墓距今已6000年以上,其中的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行路哭靈》是《釣金龜》的續篇,然而兩者情境迥異,傳統上經常是分開演出的。如果要連在一起演,這位老旦演員非得要是鐵嗓鋼喉不可,因為《釣金龜》、《行路哭靈》兩齣戲都有大段的唱,唱個不停,挺累人的。另外,老旦演員在這兩齣不同情境的戲中,分別要演出不同的「意」(感情及意志狀態),合演實在是吃力不討好,事倍功半,效果並不好。所以以前的戲提調(排戲人)甚少把這兩戲排在...
《蘇三起解》又稱《女起解》,原本是一齣結構非常完整的摺子戲。獨立演出,人物動作、情節推展、空間轉換、音樂進行,完美的令人稱奇,無怪乎遍傳全國,人人都知道有這齣戲。
《探陰山》是講包公審案中,碰到一件特別難以理解的案子。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嫌疑犯顏查散,死者柳金蟬的首飾珠寶就是在顏查散的身上搜出來的。可是在執行絞刑時,顏查散的屍身卻直立不倒。經驗豐富的包拯立刻明白自己錯判了這個案子。
舊唐書說:「取其詼諧以託諷諫,優伶舊事也」,意思說歷代以來,優伶用詼諧的表演來傳達諷諫,成為傳統的慣例。漢代史記有「滑稽列傳」專為優伶立傳,贊揚他們的智慧所做出的貢獻。明代謝在杭《文海披抄》說:「自優孟以戲劇諷諫,而後來優伶,往往戲語,微發而中」。聰明的伶人處身尷尬之中,卻能用幽默的話語,輕點一下,擊中要害。
岳母訓教岳飛移孝做忠,既是勉勵同時也是岳母的自我抒解,「死如泰山莫似鴻毛」,生命莊嚴的重量感,巍峨矗立在那裏。
《宏碧缘》王倫表面知書達禮,男主角駱宏勳看不出他的奸險,竟與他結拜為友,造成駱宏勳及許多俠義之士(如駱之師弟任正銓)狼狽不堪的命運。好在眾多江湖好漢相救出險,這齣戲讓觀眾也身歷其境的體會,一個人可以壞到這樣,他對著你微笑,內心卻包藏禍心,將你除之而後快。
清末民初,《紅梅閣》是齣盛演不輟的戲。今日猶留北京景泰茶園在民國元年的一張戲單,就有《紅梅閣》,由武旦粉菊花主演。戲單在《紅梅閣》後二齣還有《紫霞宮》,也是齣著名的鬼戲。清末民初的文人易實甫很喜愛這兩齣戲
京劇裏有不少自然本色的戲碼,例如《打焦贊》就是如此。劇中四個人物:楊延昭、孟良、焦贊、楊排風,階級並不相同,但相處一起,卻親如朋友或手足一般,彼此坦誠無隔閡。
中國文化講「恕道」,對人有彈性,盡量給人一個回頭的機會,不會硬把人塑成醜陋討厭的形象,遭人人所唾棄。高登在戲裏仗勢欺人,可是在他的左耳旁卻別上一朵討喜的花朵,聰明的觀眾就明白:壞人是因為他「業力太大悟性差」,才會無知的幹出害人之事,結果業力越發累積,害死自己。
小翠花(于連泉)是非常了不起的花旦演員,自九歲登場,四十年沒離開過舞台。但到1949年後,會演上百齣戲的他竟然無戲可演。1956年中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計,演了幾個小戲,卻種下文革被迫害的原因,可憐他沒熬過文革就死了。他的徒弟陳永玲也被關,陳放出後即使再傳授一些花旦戲,別人也不敢亂演。漸漸,沒再聽說誰是花旦名角了。
在《越虎城》裏,觀眾親眼看到甚麼叫做「初生之犢不畏虎」,牛犢子甚至能越虎而過,勝過老虎,戰場上十萬人都打不過秦懷玉一個人。這固然是給武打戲藝術加工,以表現尚武精神。但也還有其他理由
另外京劇臉譜,據高戈平「國劇臉譜藝術」一書,猩猩膽最特別的是其臉譜兩個上方側面,清清楚楚的畫著鳥的兩隻大眼睛,紅山玉器也是這樣大大的眼睛。從現在出土文物得到的呼應,可知臉譜其來有自,不是隨隨便便畫的。
我們大致把這齣戲分成五個段落,分別說明五法。其實五法是一起的,這裏分成手、眼、身、法、步五段,只是為了方便給大家一個印象,以做欣賞的參考。
別看刪的是兩小段,戲立即變的庸庸碌碌。令公魂子讓焦孟的死亡蒙上神秘詭異,八賢王射虎則暗示楊元帥「鳥盡弓藏」的窘困處境,這些都是強烈的戲劇性張力。刪掉後剩下來的《洪羊洞》像動過截肢手術,大眾一夥人在舞台上哭哭啼啼,沒有任何對死亡高深的體會,唱段就成耍花腔,好聽卻沒有意義。共產黨整理改编的陰謀,就是讓戲裏的文化死亡。
在大陸共產黨統治下,沒人敢演《打金枝》這種「歌頌」皇帝的戲。對共產黨而言,醜化封建要不遺餘力,眼前有齣京劇竟把皇帝演的這麼正常、這麼祥和,豈不洩掉共產黨的氣。這齣溫馨的皇室戲,因此被壓抑,在社會上消失。
呂布就是個美男子的典型;其他的雉尾生還有周瑜、楊再興等。雉尾生和武生有區別,武生充滿陽剛,動作很大;而雉尾生則要做到「文而不瘟,武而不剛」,一種文質彬彬的風度。
共有約 15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