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追寻深入内心世界真正自由的漫长之路

人气 49
标签:

【大纪元2月1日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今天重申,自由是创作最起码必要的条件,而真正的自由更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追寻内心的自由要靠自己捕捉、探索,在客观自由的环境里不一定找得到,自由是一条漫长、走不尽的路!而故乡是一种情感上的联系,不是一个确切的地点,不带有国土、政治的涵义。

中央社报导, 高行健下午搭乘国泰班机抵达中正国际机场后,即驱车直奔台北市政府召开“驻市作家高行健抵台记者会”,接受了文化局长龙应台简单的欢迎仪式,也接受记者提问,话题从个人的创作历程、自我世界对自由的追寻,到华文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发展、诺贝尔文奖的得奖感触,除了政治议题与认同问题“实在没有谈的必要”,高行健几乎天南地北、无所不谈。

离乡背井、流亡法国追寻“创作自由”,这位诺贝尔文学奖首位得奖华文作家重申:“自由无论如何都是创作最起码、最必要的条件”;至于所谓的“根”,根就落在自己身上,他借用一位波兰作家的话“波兰就在我身上、我就是波兰”,若有人要问中国文化在哪里?高行健大声说:“中国文化在我身上、在我笔下!”

中央社记者提问,从中国大陆流亡到法国、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获得诺贝尔的殊荣,是否已寻找到真正的自由?高行健表示,在创作自由之外,真正的自由更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追寻这种内心的自由要做很大的努力,不一定在客观自由的环境里就可以找得到。

虽然在诺贝尔受奖词“文学的理由”中曾经提到:“说佛在你心中,不如说自由在心中,就看你用不用”!高行健强调,心中的自由也要看你去不去找寻它,因为这是一个靠自己捕捉、探索的过程;他透着沧桑的嗓音说:“自由是一条漫长的路、一条走不尽的路,自由有三百六十个等级,艺术家恐怕总也在找寻自由!?”

至于中国大陆、法国、台湾、香港,到底哪里是他的故乡?哪一处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高行健说,“故乡无非是一种亲切感、是一种情感上的联系”,而不是一个确切的地点,不带有国土、政治的涵义,会说台湾“犹如故乡”就是如此;至于“认同”,他认为是一个假问题、一个没有必要的问题,“干嘛认同?认同谁?法文、中文写作,我什么都做!”

高行健说,“认同”这个词的背后往往牵涉到政治、集体、历史的背景,而作家的创作却是集于自己一身,这种“认同”对作家仅仅是沉重的负担和累赘,往往是不必要的。

“最重要的是作家或艺术家有话可说,有新鲜的东西要表述,又能够表述得出来”,高行健认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在当下找到自己创作的冲动,因为“写作总是在告别”,写作完成、事情就过去、就告别了!

让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荣衔的长篇著作“灵山”,是在他获知自己罹患癌症后,在寻访生命“灵山”的过程中完成,高行健坦言,这份难得的经验确实促使写作较为透彻,“毕竟是从死亡中过来,就得考虑如何用另一种方法生活,活得较为有趣、活得较为值得!”

原本自认为是无神论者的高行健,在寻访“灵山”的历程以及癌症奇迹式消失后,便对所有不可知的事物,就此存着一份敬畏,对这些奇迹、神秘不可知的事的看法,他说,在这些“不可知”的面前就“不要再多嘴了!”


    相关文章
    

  • 中央社: 高行健认为中国作协不友善声明不值得谈 (2/1/2001)    
  • 高行健心路历程: 流浪得灵感写巨著《灵山》 (2/1/2001)    
  • 董建华冷对高行健 港议会要求解释原因 (1/31/2001)    
  • 高行健香江行言犹未尽 (1/31/2001)    
  • 高行健:文学跟政府没有关系 (1/31/2001)    
  • 陆铿直斥港府当局冷待高行健 (1/31/2001)    
  • 高行健:香港处境微妙 (1/31/2001)    
  • 高行健在港“感到不自由” (1/31/2001)    
  • 诺文学奖评审马悦然:“高行健文字具音乐性,译成瑞典文很容易。” (1/31/2001)    
  • 高行健将抵达台湾 发表三本新书及现场签名会 (1/31/2001)    
  • 高行健:最好不见特首 (1/31/2001)    
  • 高行健在香港拒谈个人政见 (1/31/2001)    
  • 高行健于香港中大发表演讲 (1/31/2001)    
  • 高行健: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1/31/2001)    
  •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高行健得奖 ,因为他是很好的作家 (1/30/2001)    
  • 高行健强调:文学不应服从政治 (1/30/2001)    
  • 高行健访港畅谈文学 (1/30/2001)    
  • 法国汉学家杜特莱翻译小说“灵山” 法国的中国文化热潮又加温 (1/30/2001)    
  • 观高行建来港有感: “香港”正一分一秒地变成[大陆] (1/30/2001)    
  • 小才女挑战高行健博得满场掌声 (1/30/2001)
  • 相关新闻
    小才女挑战高行健博得满场掌声
    观高行建来港有感:  "香港"正一分一秒地变成[大陆]
    法国汉学家杜特莱翻译小说“灵山” 法国的中国文化热潮又加温
    高行健访港畅谈文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