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瑜:野火烧不尽的“两国论”

陶令瑜

人气 3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28日讯】 有一些政策,它并不明着执行,但从制定的过程,到它被运用的方式,却处处充满争议、落人话柄,像“两国论”就是如此。

  自前总统李登辉于99年7月接受《德国之声》专访,首度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国与国关系”后,原本依既定进程正苦心建构的两岸互动骨牌,顿时遭遇到突如其来的严重推挤;从中共稍后决定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原定10月访台的时间无限期延长后,两岸之间的剧本可说全乱了套,迄今都还不能将散落的骨牌收拾殆尽。

  而这一场纷乱,并没有因为李登辉的下台而终结,照前陆委会主委苏起的说法,扁政府的大陆政策,是“做而不说”的两国论;他并直指“两国论”是贯穿扁政府大陆政策的主轴,且扁政府是“照表抄课”,像外交部在护照上加注“台湾”的提议,即为具体实例;甚至,连当时负责幕僚作业,现在仍在扁政府任职的蔡英文、张荣丰两人的非国民党员身份,都成了苏起佐证他想法的因素,认为正因如此,所以此研究对国民党伤害最大。

  从事情的发展来看,苏起的指控有其合理的推测,但事后诸葛的成分,也是有的。别忘了,苏起那时是陆委会主委,再怎么强调自己当时是怎样地在决策核心之外,并深度剖析自己当时对“两国论”是怎么样地忧虑:“那时候我就觉得危险”;但不争的事实是,在李登辉提前引爆“两国论”风波后,苏起还是为这个他不认同的政策护过盘,甚至,还辩护得挺起劲儿的。

  于是,当今天苏起跳出来,对“两国论”说出他的心底话时,虽然局部解密当时的决策过程中的意见纠葛,但也让人忍不住想:有多少政府官员在为政策辩护时,其实是口是心非的?

  在《李登辉告白实录》一书中,李登辉当时如何指示研究“两国论”、又如何决定披露的思考模式,都有相当完整的说明,但,这又真的是事实吗?其实也不过只是李登辉的记忆、认知与事后的解释罢了。

  而可以想见的,在李扁互动仍难掩“李规扁随”的情况下,李登辉精心擘划的“两国论”,只要逮到时机,仍会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机会;而到时,被延烧到的又会是谁呢?

--转自《新新闻》(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质疑两岸共同市场理念助长两国论 汪道涵不见萧万长 (5/15/2001)    
  • 前陆委会主委苏起 语出惊人批判两国论 (5/14/2001)    
  • 李登辉首提两国论 (5/14/2001)    
  • 扁政府两国论只做不说 (5/13/2001)    
  • 两国论后 中共原拟派兵拿下乌坵 (5/11/2001)    
  • 陈水扁晤独派直言不能说真话 (3/19/2001)    
  • 534个炼功点星罗棋布 法轮功10万遍布台湾 (2/24/2001)    
  • 苹论:让港台关系摆脱政治枷锁 (2/12/2001)    
  • 赵辉:“大批判”文化基因的特征 (2/3/2001)    
  • 张良任抵港履新 拒评两国论 (1/30/2001)    
  • 连战倡两岸邦联制 大陆批是新“两国论” (1/4/2001)    
  • 台海两岸 盘马弯弓 引而不发 (12/30/2000)    
  • 中时揭秘李登辉即兴演出两国论内幕 (12/18/2000)    
  • 新华社:台湾当局称两岸关系乐观是自欺欺人 (12/11/2000)    
  • 中共媒体批评台湾有人重提两国论 (12/11/2000)    
  • 李敖告李登辉“泄密案”7日在台开审 (12/7/2000)    
  • 中国《两岸关系》发表署名文章 “一中”斗争尖锐复杂 (11/27/2000)    
  • 朱邦造指责台湾 无改善两岸关系诚意 (10/26/2000)    
  • 中共大公报:台湾新当局“慢”步“暗独”也难写二中 (10/7/2000)
  • 相关新闻
    张良任抵港履新    拒评两国论
    赵辉:“大批判”文化基因的特征
    苹论:让港台关系摆脱政治枷锁
    534个炼功点星罗棋布 法轮功10万遍布台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