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医心圣手在哪里?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2日讯】 “生病”是生活中的大事,大家健康情况如何,从医院里门庭若市,病床一位难求的现象,就可窥见一斑。看看健保卡盖了几个章?看看医院里无奈的病人与家属,看看电视上医药广告,不免怀疑医院治病与养生保健的绩效。

医生看错病的机会有多少呢?中国目前临床误诊率,根据中国误诊学会统计约在30%左右。日本东大教授冲中重雄退休时,语出惊人地表示他的生涯误诊率,大概有60%以上,引起日本医界的震惊。英国各地各科医师的误诊率为33%(心血管疾病)至78%(脑血管疾病)不等,就连全球最佳的哈佛大学医师们的临床诊断错误率也有22%之多。

看了以上这些误诊率的数据,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每个月缴了一大笔健保费,还要冒着高误诊率的风险,说不定被割错器官、或吃了不该吃的药,做了不必要的检验。还有可能旧病未去,染了新病回来,那可怎么办?而这些“误诊”或“院内感染”等问题所引起的医疗纠纷,在媒体中时有所闻,难免让一般民众忧心忡忡。

每年台湾地区有不少人受到过失医疗的伤害。因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不但让病人更痛苦,对医疗从业人员造成心理压力,致使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措施,对医疗效果伤害更巨。诸如,减少治疗没有把握的病、拒看重症病患等。为了避免犯错,增加了检验项目,包括昂贵的检验,如断层扫描、核子医学检验等,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给健保局带来沉重的负担。这种医疗制度上的恶性循环,危及医疗福利制度的生存。

许多人周遭可能有类似经验,自己成为医疗制度下的受害者。可是,另一方面,据统计,医师一年平均为医事纠纷所花的时间成本与支付律师的诉讼费大约是一万八千多元。这每一分钱,最后还是转嫁到消费者(病人)身上。似乎,病人和医生都成了受害者。如何避免恶性循环,和谐医病关系,提高健康素质,应该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观念转变才能解决问题。西医治病是先找病因,消灭病因,让数据正常。而中医是以“辨证论治”看疾病,强调疗效。如果一个人活蹦乱跳,饮食睡眠、脉象都正常,即使检验数据有高低起伏;也不会采取医疗手段让数据正常。其实,医无中西之分,医生的天职就是用慈悲心来对待病人让病人健康。

因此,医师建议:“病其实不可怕,如能了解养生概念,作息正常,适度饮食与运动来确保身体的健康,才是勿药的良方。古人所谓‘不药为中医’的观念,值得民众参考,毕竟吃药不是好事。”万一因病痛难忍而找医师时,最好不迷信广告词汇,或有名气的医师,而是找了解你、关怀你的德术兼备的慈心圣手。如能遇见有医德的医师,那该是病痛来袭时,最令人安慰的一件事。

──原载《台湾大纪元周报》
大纪元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调查发现香港工人工作时间过长 (7/21/2001)    
  • G8会场外烟硝四起造成一死数百人伤 (7/21/2001)    
  • 土耳其航空驾驶员与服务员拒受爱滋病毒检查 (7/21/2001)    
  • 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女性身材越来越丰满 (7/21/2001)    
  • 大陆高考作文难倒众名人 (7/20/2001)    
  • 统计显示: 中国广东260万人得了”富贵病” (7/20/2001)    
  • 被强行关闭的纽约华裔幼稚园 重新开门 (7/20/2001)    
  • 纽约华裔社区最大的幼稚园被强行关闭 (7/19/2001)    
  • 港人命矜贵 朱镕基命严检输港鸡 (7/19/2001)    
  • 口蹄疫克星:新西兰的天然植物ECHINACEA (7/19/2001)    
  • 美专家:止痛药无损肾脏 (7/18/2001)    
  • 美顶级名校医学实验 妇人死亡 (7/18/2001)    
  • 英研究表明妇女多吃维生素可增加怀孕机会 (7/18/2001)    
  • 亚洲南部 中台星民众 承受压力最大 (7/18/2001)    
  • 聊天工具OICQ成为大陆青少年色情泛滥的媒介 (7/18/2001)    
  • 丁东 :学术界的内伤 (7/18/2001)    
  • 《赤兔之死》——江苏今年一考生之奇文! (7/18/2001)    
  • 在电磁场影响下生活 人体健康易遭受损害 (7/15/2001)    
  • 紧急告全美国人民书 (7/15/2001)    
  • 索尔仁尼琴:莫要靠谎言过日子 (7/15/2001)
  • 相关新闻
    索尔仁尼琴:莫要靠谎言过日子
    在电磁场影响下生活 人体健康易遭受损害
    《赤兔之死》——江苏今年一考生之奇文!
    丁东 :学术界的内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