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缅边界缅甸难民营25年 难民争取自力更生

标签:

【大纪元2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憬屏泰缅边境密苏特特稿)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目前超过13万人。25年前开始有第一座难民营至今,只要缅甸状况不变,难民营就会继续存在,安置第三国或争取自立更生成为难民们返家前的唯一希望。

这25年来,世界各国的非政府组织陆续来到泰缅边界,人道援助这些被迫害的缅甸难民,他们多数是缅甸境内的少数族裔,例如密苏特(Mae Sot)难民营最多的人口是少数族裔克伦族(Karen)。

匆匆25年过去,有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因为经费短缺或捐款者陆续撤走,已经成为各界关心难民的主要问题。泰缅边界难民营是否还有下一个25年?

在密苏特协助难民儿童、泰国偏远乡村儿童教育工作的台湾非政府组织“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TaipeiOversea Peace Service),今年进入第13年,投入服务7年的领队赖树盛年初离职,新领队由李荣源接手。

担任领队之前,已在密苏特服务2年的李荣源告诉中央社,有些捐款者对泰缅边界难民营的援助工作,认为20多年来没有明显进展,而陆续撤走。

李荣源说,决定撤离密苏特的原因不乏来自经费短缺或捐款人的压力或策略改变,像欧洲联盟(EU)一些计划就改到缅甸境内进行资助活动或基础建设。

也许有朝一日,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也可能离开密苏特。李荣源说,对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来说,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不应该在1个地方长期驻守,如果当地有组织可以接手,也可能有离开的1天。

李荣源说,如果难民营状况改善,可以自给自足了,他们也许也会往其他更需要的地方走,无论是缅甸境内或其他地方都不排除。

他表示,那些决定离开的组织认为做到这个阶段可以了,还有比这里更需要人道援助的地方,便把资源转到其他国家去。

但实际上,当地能够接手难民营工作的组织不多,泰缅边界的难民营25年过去了,缅甸军政府政治经济上对待人民的方式没有改变,这些没有身份、被限制自由的难民对未来的想像,除了等待改变的到来之外,也只能期待第三国安置以及自立更生的可能。

由于身份限制,难民营的人不能自由离开到外地工作,只能试图透过农作想办法自给自足,但要能完全透过农业自立仍有困难。

李荣源说,国际非政府组织希望难民未来能有更多的可能性,积极与泰国政府协调沟通,例如能否提供职业训练、工作机会,让他们有部分收入可以自给自足,不要完全依赖国际组织赞助,泰国政府已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也接受了国际组织的讯息,但双方仍持续协商中。

缅甸今年即将举行大选,外界预期若缅甸军政府收编少数民族武力为边防军的政策不改,内部冲突如果升高,不排除有新的难民潮。    难民越多需要的资源也越多,不少国际非政府组织都有经费缺口的压力,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也有同样的困境。李荣源说,他们1年大约需要新台币1000万元的预算,除了台湾约200到300万元的小额捐款外,也依靠外交部、国外捐助。不过,去年金融海啸,来自海外的捐款就明显减少。

刚接下领队工作,李荣源表示,对他来说,维持服务团的顺畅性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未来2到3年则观察大环境的情势变化,再决定如何调整计划的内容。

对这些透过捐款人道援助难民的非政府组织来说,只有等待缅甸内部情势改变,难民营才有真正结束的1天。

相关新闻
安洁莉娜裘莉为缅甸难民发言 泰政府不悦
缅甸边境军事对峙  大批难民涌入云南
泰缅边境漂流:边境的克伦族难民
吹捧金正恩歌曲在TikTok上疯传 遭韩国禁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