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的台湾英雄 陈建力想回澎湖度余生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长顺台北15日电)九二一受灾户陈建力因地震及后来的纳莉风灾,成为拾荒汉,他担任护士的妻子半年前失业后自杀获救,家中顿失经济来源。陈建力考虑返回老家澎湖,就此度余生。

陈建力逆境中打拼的故事,去年被中央社选为“今天的台湾英雄”之一,但无奈造化弄人,迫得他不得不做最坏打算。

56年次的陈建力出生在澎湖,16岁随父母搬到台北市,住在东星大楼。退伍后,他先到眼镜公司上班,一路升到店主任,后来在五分埔开眼镜行,同时从事骨董买卖,娶妻生女后,一家和乐,也有一些积蓄。

民国88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将他人生所有夺去一半,不但家被震垮,母亲与胞弟当场罹难,担任大楼管理员的父亲陈其名逃难时被压在大楼门口,受到重伤,所幸太太随后生了1个儿子,也就是外界熟悉的“东星宝宝”陈泰宇。

灾后的陈建力痛失亲人,在义务律师协助下与其他东星灾民向建商、第一银行及台北市政府打官司,一边讨公道,一边重建家园。但还没站稳脚步,90年台北市又因纳莉台风导致大淹水,陈建力的眼镜行、临时住所及所有收藏均泡水,让他真的变成一无所有。

灾后他在台北市南港区租屋,开始拾荒生活。曾是骨董商的陈建力,过去收藏乾隆皇帝持有的3枚象牙、劳力士金表及成套的蟠龙邮票,但这些已全在灾难中丧失,全家生计只能靠当护士的太太维持,他从此在家专心当奶爸,只有在太太回家以后,骑着机车外出拾荒。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赶快回到东星大楼的家”,这是陈建力多年来的心声,不过东星大楼虽在98年8月间重建完成,仍有诸多纠纷,让他们无法入厝,只能继续租屋,靠太太的工作度日。

不料,陈建力的太太去年5月间失去护士工作,陈家失去唯一的经济来源,陈太太在不堪压力下烧炭自杀,所幸被及时送医,过年前已返家休养。

陈建力表示,现在各单位都没有缺,短期内很难找到工作,他前阵子到文山区公所做了半年短期工,现在还找不到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他感叹地说,黄历年有9天长假,家里无力帮儿子、女儿买新衣新鞋,也没有能力带他们出游,只能全家一起回澎湖老家过年,顺便散心;过年后若无法改善经济情况,考虑干脆回澎湖种田,了度余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李淑华台北5日电)已近八旬之龄的许叶景年过半百时,接触到日本舞踊,找到了人生的最爱。20 多年来她不但克服顽疾,为自己舞出一片天,还借此推动国民外交,证明成功并非年轻人的专利。
  • (中央社记者林思宇台北12日电)生态摄影家蔡百峻28岁时无可救药的爱上蝴蝶。他放弃经商生涯,先后卖掉3栋房子,一心只为拍摄蝴蝶的倩影,并曾为此多次遇险,但仍坚持梦想,致力推广保育,用蝴蝶进军国际。
  • 绑着马尾发,微笑脸庞衬托着胖身材,牙医师刘启群有点弥勒佛的味道。他跛着痛风的脚,200多次义诊行遍国内偏乡部落与海外开发中国家,这一切都源自于射手座个性中,柔软的心。
  • (中央社记者谢佳珍台北19日电)1996年的布拉格之旅,让王雁盟跌进手风琴的音乐世界,毅然转换人生的跑道,追寻自己的梦想。凭着坚持与努力,他不仅创作出台湾难得一见的手风琴演奏专辑,还扬名国际,让手风琴音乐的美丽弦音被更多人听见。
  • 阳光汽车美容中心站长陈锵,由五金行小老板、洗车场股东,转换跑道到洗车场,17年来辅导了许多身心障碍者,让他们有一个学习成长的转折站,协助他们走出了自立的一片天。
  • (中央社记者李佳霏台北26日电)从事援外医疗的连淑芬心中有份体悟,“非洲需要的是专业,不是眼泪”;而她身为女性,也能发挥力量,参与救灾行动,带领灾民走过悲伤,向世界传递台湾的爱心。
  • (据中广新闻报导)海地强震造成严重伤亡,我国首批救难队23名队员历经72个小时飞行,跨越半个地球,终于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 ,随即展开救援任务,终于在联合国位在海地的机构瓦砾废墟中,救出一名法籍联合国职员,这也创下我国搜救队第一次在国际任务中救出生还者。(黄进恭报导)
  • 〔自由时报记者王述宏/台北报导〕我国赴海地人道救援队继之前救出法籍男子后,于台湾时间昨天凌晨零时许又于坍塌的维和部队总部大楼附近,救出一名海地男子VOLTER,另还寻获四名罹难者大体。
  • (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26日电)奉献云林县生命线志工服务32年,事迹曾入选中央通讯社“今天的台湾英雄”一书的陈辉,日前发生车祸致颅内出血不幸辞世,28日举行告别式,生命线协会将覆盖会旗表达崇敬。
  • 29日上午行政院文建会所属国立台湾文学馆在该馆发表三本新书《2008台湾文学年鉴》、《台湾英雄传之决战西拉雅》、《新文艺日记》。特别的是《2008台湾文学年鉴》今年新增“母语文学研究概述”、“母语文学创作概述”,以客语及台语为主,全面的关照文学研究的层面。另外拟真的复制台湾文学作家刘呐鸥写于1927年的“新文艺日记”,并于馆内展出这部维妙维肖的复制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