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人气 28
标签:

【大纪元2月5日讯】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近数据显示出中国去年称冠全球的经济增长的结构极不寻常。2009年中国的出口20多年来首度全部下跌。国家统计局称,净出口对总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为-3.9%。自1993年以来,贸易首次拖累增长。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鉴于中国的最终GDP增长率为8.7%,意味着国内经济部分增长了12.6%,是自1993年以来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1993年之前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小、更不稳定,数据也不如近些年的数据可靠。)

该数据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现在为中国的经济过热问题担忧:国内增长率大大高于约9%的近年平均水平。当然这也是政府为对抗外贸领域收缩而实施的巨大刺激计划的一种体现。

银行贷款和公共项目支出的激增把投资推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国家统计局称资本形成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3%,即8.7%的经济增长率中的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的贡献为4.6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仍然缺乏一些重要细节,需待以后公布。资本形成的数据包括投资和库存变化两个部分,但这次公布的没有这两项的细分数字。中国并不公布正式或可靠的库存数据,去年库存累积的确切数量一直被各界广泛讨论。另一个问题是最终消费的数据包括了政府和消费者的支出。由于政府消费去年明显增多,因此很难讲消费者的支出在2009年究竟增长了多少。

但是即便对于中国这样以靠投资驱动经济闻名于世的国家,去年其投资的增幅也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几乎肯定是不能持久。

在中国主要依赖出口的广东省,政府承认,至少有2,000万外来工失去了工作。中国迫切需要经济增长,而且是立竿见影的增长。中国对此采取的应对措施是:首先,启动了4万亿人民币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其中72%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放松了对银行贷款的约束。创造了最高的6个月放贷记录:在2009年1月到6月期间,贷款金额高达约7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政府选择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增长。他们结果刺激的或许是中国经济中最失衡的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该部门现在或许占到了GDP的45%左右。在二战后的现代化时期,在任何主要的经济体中,大家从未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占有如此高的比例。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倒退。2009年中国经济的强势会透支今年本来可以出现的增长,除非政府再推出一个以基础设施为主导的刺激计划,但这样会造成投资继续增长、甚至占GDP比重超过50%,使得经济停留在不均衡的轨道上。

此外2010年全球经济可能仍保持在疲弱状态,无法给中国出口拉动型的经济提供外部需求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可能更接近W型。

史蒂芬‧罗奇表示,不能只看到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表面上强大,然而“背后是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和最终的不可持续”。他认为,未来十年,世界经济中赤字国和盈余国之间的巨大失衡将逐渐消失。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但是将来也要发展进口。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家:中国产能过剩犹如悬崖顶上跳绳
中国通胀加剧  百姓忧虑大米蔬菜肉
外电:中共数据造假 泡沫不可避免
美国学者质疑中国经济数据并指为政治服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