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国际经济大潮的长波

硅谷台美产业科技协会研讨会

人气 3

【大纪元3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金田美国加州硅谷报导)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在长周期(长波) 理论中,长周期的长度平均为五,六十年左右,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Kondratiev Waves)。其中大约一半时间是上升期,一半是下降期。如何搭上国际经济大潮的长波顺风车,做时代的弄潮儿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话题。2月25日晚,硅谷台美产业科技协会(TAITA-SV)在山景城举办研讨会,邀请到台湾工研院北美公司总经理王韶华博士 (Dr. Sean Wang)分享资讯和见解。

经济学家们提出过许多导致经济周期的原因。王博士赞同技术革新和发明是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每个周期都有它的驱动产业。比如,纺织业(大约1800年~1850年),钢铁(大约1850年~1900年),石化(大约1900年~1950年),信息通信技术(大约1950~2000年但还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周期),以及最新的驱动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和绿色清净能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至今仍是强劲的驱动产业。由于上世纪中末期至今出现很多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应用于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当前的经济周期相对比较长。所以王博士认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王韶华博士重点讲了区域性,因为技术创新通常是集中在某些地理区域簇群,比如硅谷,东部的北卡研究三角地,台湾的新竹,中国的中关村等等。创新簇群不只局限于科技园区,是更大的区域性。有创新,在国际上才能跟其他竞争合作。有的地区在历史上很有创新能力,但当经济长波(潮流)变的时候,它的创新力不够,没有应变,没办法去竞争。比如美国俄亥俄州,密西根州一些地方,曾经是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的发祥地,但现在可以看到不少废弃的工厂,因为没有赶上新的技术革新,不能吸引投资。有的地区应变的很好,硅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台湾有一些地方也很有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才能抓到大的趋势,整个经济产业才能搭上顺风车。

那么一个地区的哪些因素会促进技术创新呢?一个地区可否转型来抓住经济发展潮流长波的时机呢?

借鉴历史,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王韶华博士指出,成功的创新有六点关键因素:社会资本:社交网和连接;人力资本:高质量的人才;知识产权资本:高科技术;风险资本:资金来源;社区和基础设施:科技园、研究院所、大学;以及有远见的企业家。科技园(STP)区并不等于创新簇群。国际科学园协会(IASP)指出,科技园成功的例子是存在的,但很罕见。因为很多科技园成为与社区脱节的象牙塔,无法形成一种鼓励支持创新发明的社会活动文化。

每个产业不同,有一些新的技术,会有各自开发和合作。当产业成型时,竞争就非常激烈。譬如电动机车,明年可能有10款很热门,后年可能有上百个公司都来做电动车,竞争就非常激烈。一些大的产业,创新不可能一个地区做,要和其他地区合作,因为有供应链、发明、资源的问题。尤其像生物科技、能源领域,做研究开发需要很多资源,不可能一个国家、一个公司全部做,所以要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大公司跟小公司合作,大公司跟学校合作,大公司跟大公司合作等。在一些初期的基础研发,可以和竞争对手研发合作。

王博士还探讨了目前硅谷、台湾的一些客观情形的变化,有些是不利的变化,怎样创新,把不利再搭上一些其它有利因素,变为有利。他分析了台湾在电动车辆、LED照明、显示技术、太阳能光伏,以及一些传统产业等领域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和由于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带来的影响。

最后王博士还指出,尽管客观因素有一定作用,有感染力的乐观、敢于尝试精神,对经济的成功也非常重要。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陈菊硅谷招商 盼企业界精英到高雄投资
生技业面临双重挑战
硅谷台美产业科技协会召开年会
台美产业科技研讨会:思科创业的经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