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名胜——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

人气 299
标签:

【大纪元7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金明耀韩国首尔编译报导)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位于韩国济州特别自治岛济州市涯月邑古城里,是当年济州岛上一支军队—“三别抄”在这里抵击入侵的蒙古军的地方。13世纪蒙古军侵略济州岛,岛上驻军“三别抄”在此处与入侵的蒙军进行了最后的抵抗。

设立

1271年(元宗12年)5月,济州岛上的金通精将军率领“三别抄”抵达此地,建设了缸坡头城,此城由内外城构成,外城是土城,长度约15km;内城是石城,长度约800m。

以此城为根据地,“三别抄”经过两年的时间敌抗驻军内地(今韩国)的丽元联军(既当时的高丽与中国元朝的联军),给他们沉重的打击。1272年11月,丽元联军率领1万大军与“三别抄”展开激烈战斗,丽元联军战胜后,济州岛从此落入当时中国元朝的蒙古人手里,时间长达100年之久。

建立经过

当时,高丽朝廷与中国元朝的蒙古军讲和后,撤回到开城。“三别抄”立丞化侯王温为王,1270年在江华起义,谴责高丽和蒙古的联盟。他们在江华利用1000多艘船只装上兵器和粮食,抵达全罗南道的珍岛建立了海上王国。

“三别抄”军队第一次进入济州岛的时间大概是1270年(元宗11年)10月份,当时,高丽朝廷为了防止“三别抄”军进入济州岛,派遣了两位将军到济州岛去防守。

“三别抄”的将军李文京后来领兵到济州岛与朝廷派来的将军高汝霖进行了激烈战争后,迁灭了朝廷的官军。1271年(元宗12年)5月,珍岛被丽元联合军攻破后,“三别抄”的金通精将军率领残军到达济州岛。

“三别抄”到了济州岛以后,开始建设防御设施。《高丽史》记载:在1272年(元宗13年)6月29日,“三别抄”进入济州岛后开始建设内外两层构成的城墙。

丽蒙联军在1273年(元宗14年)战胜“三别抄”守军,从此“三别抄”的抗争也就结束了。

三别抄在济州岛建立的内外城包括古土城、古长城、缸坡头里古城、涯月木城等。

内城又叫宫城,是围绕着王宫和衙门设施建立的城墙。外城又叫罗城,是围绕着整个城市的城墙,其中属于内城的就是缸坡头里古城。

城外围全长为700米,长方形,由石头砌成,城里还有泉水,据说在干旱严重的时候也不会枯干。外城全长大约6000米,是土城(城高为5米,厚度为3~4米)。

据说,在土城上面经常放木灰,当敌人侵略时,守军在马尾巴上系一把扫帚奔跑,可以展开烟雾战术谜惑敌军。
外城面积约79万3000平方米,东西南北都有城门。从地形来看,周围都是河川和堤防,是一个天然的要塞。

古长城又称环海长城,据说,当“三别抄”居住在珍岛的时候,高丽朝廷派高汝霖将军到济州岛建筑了此城,此城全长为120多公里,是围绕着大海筑成的。

高汝霖将军战死后,“三别抄”在敌人容易登陆的地方继续筑城,所以实际上不到120公里,根据记载还有涯月木城,可是现在找不到它的痕迹。

形态

传说中金通精将军跳下城的下面的岩石上有他的足迹,在这里形成了一汪泉水,此泉叫作“将首水”或“将首足迹”。此泉流出的水四季不干,并且具有药用价值。

城的东侧有叫古城泉的干泉,西侧有小盈泉(音译)的干泉。此地地形南高北低,北侧土城附近倾斜度很强,东侧则比较平缓,西侧有断崖河川。整体土质有利于筑城墙,黏性高,还有一定比例的瓦砾,是筑城墙的好材料。

现况

1977年在缸坡头里建立了“抗蒙殉义碑”,并建立了展示馆和管理设施,也同步进行了屠城的修补工程。期间,北济州君崖月邑古城里和上贵里一带在1976年9月9日被指定为济州岛文化纪年物,以后持续的开展了整备工作。

此后,土城逐渐得到复原,殉义碑、殉义门、展示馆和管理事务所的机能也趋于完善。政府将此遗址利用在国难克服的教育场所,一直到1997年4月18日被正式变更为国家指定的文化遗址。


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图片由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管理所提供)

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图片由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管理所提供)


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图片由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管理所提供)

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图片由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管理所提供)


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图片由济州缸坡头里抗蒙遗址管理所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日本作家谈文化差异 一个地名让台湾人笑翻
走访大溪木艺博物馆 探索歌后凤飞飞故事馆
加国亚省班芙公园梦莲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组图:2024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集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