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从权力的更迭中看民主和自由的力量

悠然

标签:

【大纪元7月8日讯】5月31号,德国前总统科勒突然辞职。6月30号,德国联邦大会选举新总统。这期间一幕幕民主社会权力的更迭、自由与法制的平衡、媒体无冕之王的作用,是否能带给现代中国一些启示?

科勒被迫辞职始末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科勒被迫辞职的始末。

5月22日,德国前总统豪斯特‧科勒(Horst Köhler)在访问阿富汗之后对媒体说,“为保障我们的利益,例如为保障贸易道路的畅通,军事行动是必要的。”一开始,这话并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只是一位20岁的图宾根大学的学生施艾伯勒(Jonas Schaible)觉得这有违宪法。因为德国宪法中规定国防军的责任是保卫国家安全以及参与国际军事行动,并非出于保卫国家经济利益。于是他在自己的博客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五天后,德国各大媒体猛烈抨击这一为利益开战的言论;十天后,5月31日下午两点,科勒在柏林总统府召开临时新闻发布会。他语气沉重地说:

“我很遗憾,我的讲话在这样一个对我们国家重要而艰难的问题上招来误解。这是对我的工作缺乏尊重。在此,我宣布辞去联邦总统一职,并且立即生效。我感谢信任我和支持我的所有人。对于我,能作为总统为德国服务,是一种的荣誉。”

德国总统辞职,这还史无前例,令全德国震惊。现年67岁的科勒是图宾根大学的博士,曾担任前总理科尔的部长办公室主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等政界、商界要职。在外,科勒以从容稳健的气度为德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内,他真诚坦率的性格赢得了百姓的喜爱。在2005年11月11号,当中共党魁胡锦涛来访时,科勒以德国总统的身份明确的告诉他,没有国家不需要人民自由发挥的创造力,追求自由与尊严是普世价值。

尽管留给人民很多不解和遗憾,科勒还是辞职了。按照德国的宪法,德国必须在一个月内选举出新总统,在此之前由德国上议院议长伯恩森(Jens Boehrnsen)代理总统一职。

总统候选人的背景

科勒宣布辞职后第三天,6月3号晚,执政的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公布了共同的总统候选人——克里斯蒂安‧伍尔夫(Christian Wulff)。51岁的伍尔夫是基民盟党派中的副主席、现任下萨克森州的州长。

德国在野党社民党和绿党也公布了自己的总统候选人——约阿信亩‧高克(Joachim Gauck),70岁的高克出身是前东德的牧师、人权活动家。两德统一后他是第一个负责东德秘密警察档案的政府专员。

左派党的候选人是一位女歌唱家约新亩森(Jochimsen)女士。
由于左派的票数有限,获得胜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他们的候选人始终没有引起公众的重视。

两位男性总统候选人性格上都比较温和,说话慢声细语,给人的感觉不是鹰派人物。

伍尔夫在这次竞选总统时对媒体表示,这是自己平生最大声的对众人说话了。也许正是因为不擅长演讲,他在1994和1998年竞选下萨克森州州长时,两次输给了后来的总理施罗德。施罗德曾多次嘲讽他的失败,但伍尔夫闭紧嘴巴,韬光养晦。终于在2003年第三次竞选时当选下萨克森州州长。因此,伍尔夫被外界誉为具有典型日耳曼人性格的德国人——外表冷静,内心坚韧。伍尔夫目前在基民盟党中是最有实力的政治家,也被视为是总理梅克尔(又译为:默克尔)的内部挑战者。

脸上深邃的皱纹如同刀刻上去一般,这是高克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曾以牧师的身份领导过东德时期的民主运动,在德国东部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经历过德国共产党的种种罪恶后,高克在公开场合中曾毫无隐晦的将共产集权和纳粹法西斯并列为同一级别的反人类凶手。这在人格和道义上都符合了老百姓对国家总统的要求,因此在选举前的民意调查中,高克领先于政治经验丰富的伍尔夫。但高克是无党籍人士,他的主张和推举他的社民党和绿党并无很多相同点,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只是在野党为赢得各方选票而利用高克而已。

选举全过程

虽然德国老百姓看好高克,但德国总统是由联邦大会匿名选出的。联邦大会不只包括联邦议会的议员,而且还有同样数目的各州代表组成,一共1244人,其中黑黄联盟的执政党有644人、社民党333、绿党129、左派党124、其余14人。州议会代表多是社会名人,而不是政治家。按照德国宪法规定,在第一轮和第二轮投票时,只有总统候选人取得绝对多数票623票才能成为总统。如果两轮都没有结果,在第三轮投票中,获得多数票的候选人即可当选。

6月30号投票当天,因有两位社民党代表无法出席,令此次的当选合格票数也相应减少。

30日下午2点,德国首都柏林的议会大厅里,联邦大会主席拉莫特宣布第一轮投票结果:伍尔夫600票,高克499票,约新亩森女士126票。没有一位候选人超过622票。对于第一轮小试牛刀的结果,左派党非常满意,因为他们的候选人比自己的代表人数多得了两票;而高克也得到了比社民党、绿党参与投票的代表总数多出将近40票的优良战绩;而这也恰恰令执政党联盟暴露出其软肋——党内的议员代表并没有全数选择自己推举的候选人。第一轮投票的结果显示,至少有40多位联盟党代表临阵倒戈。

有的参选代表认为,这是选举德国总统,和执政党的巩固没关系。自己党派里的代表选了竞争对手的候选人,正说明这是民主选举,选举很公正。在第二轮投票开始前,各党派都各自动员,为第二轮投票做最后的努力。

下午3点,大会主席拉莫特宣布开始第二轮投票。在等候投票结果时,坐在总理梅克尔旁边的伍尔夫看上去虽然极其平静,只是他在胸前指尖相抵的双手,令人隐隐感觉到他的一丝忐忑不安。而对手高克此时深锁的浓眉与紧绷的面孔明显的释放出压抑的情绪。结果,伍尔夫比第一轮多得了15票,达到615票,但还是未能达到绝对多数的要求。高克在此轮投票中却仅得490票,丢了9票的支持。左派党候选人也少了3票,获得123票。

在德国总统选举的历史上,经历过三次投票胜出的总统至今还只有两位。而6月30日的新任总统选举无疑是在刷新这一历史记录。傍晚6点,当联邦大会主席宣布要进行第三轮投票时,社民党和绿党声明还需要时间和左派党协商,因此投票不得不推迟将近一个小时。左派党最后声明,自己的候选人退出第三轮竞选,其党内代表可对其他二位候选人自由投票。那么,左派124位代表的意向到底为何,成为各方揣测的焦点。是会抛开立场的去选择视共产党为纳粹的高克?还是游移向立场完全对立的黑黄联盟?这给第三轮的选举增加了一丝新的悬念。

终于第三轮投票揭晓,同时也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性结果。伍尔夫共得625票,不仅遥遥领先,同时比绝对多数的要求还多三票。而高克仅得494票。那左派的124人到底都投票给了谁呢?统计的结果显示,第三轮投票中,有121票弃权票。左派代表几乎是全体弃权。

经过9个多小时马拉松式的选举,德国联邦大会终于在6月30日晚上投票选出了第十届德国总统克里斯蒂安.伍尔夫(Christian Wulff),同时也让伍尔夫夺得德国历史上最年轻总统的美誉。议会大厅执政党议员们的微笑和掌声顿时把一整天弥漫在这里的紧张和压抑一扫而空。

伍尔夫走上议会中心的讲台,发表获选感言。对这场艰难的选举,他不失诙谐地说:

“其实我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总是多于从胜利中学到的东西。假如我告诉你们,我第三次竞选才当选州长,而这个过程持续了9年,那么今天的联邦大会相对来说时间就是短的。”

选举结束后,各政党只是松了大半口气,接下来他们还要面临各大媒体的密集拷问。德国电视一台的记者问总理梅克尔,执政党在票数超过绝对多数的情况下,还经历3次投票才把自己的候选人推上总统位置,对此梅克尔有何感想?梅克尔回答说,她不想怀疑自己的同事,并且在第三轮投票中,很多人改变了以前的判断,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就很好。

而社民党、绿党和左派党那边,面对高克的败选呈现出互不谅解的僵局。社民党说左派党错过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绿党认为,左派党的弃权说明他们不懂退让、缺乏决策能力。左派党则痛斥社民党和绿党在确定候选人之前没和他们沟通。这场口水战随着夜色的渐渐加深才慢慢平息下来。

随后几天里,德国主流媒体在恭贺新总统产生的同时,也针对执政党在这次选举中的分歧表现进行严厉的声讨。黑黄联盟在超过绝对多数票胜选后,在媒体里给公众的印象里是比败选的一方还糟。

德国新总统宣誓就职

在选举结果出来的第三天,7月2号下午1点,克里斯蒂安.伍尔夫在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的共同会议上宣誓就职。他对照着法律规定的样本,宣誓道:

“我发誓我要为德国人民的利益尽全力,为人民做更多有益之事,保护使他们免受伤害。我将维护和捍卫宪法和联邦基本法,履行我的职责,为每一个人主持公义。我的誓言句句真实,如同神帮助我那样的真实。”

在就职演说中,伍尔夫说,德国的强大之处在于人民,社会各成员间的融合相处十分重要。他希望德国能实现机会平等。伍尔夫还在演说中同德国民众分享了一位首脑级球迷的心得,足球场上团队的合作精神令他备受鼓舞和启发。

德国前任总统科勒和夫人一起站在伍尔夫的正前方,微笑着注视着正在宣誓中的未来总统。原本的竞争对手高克也应邀参加了总统就职仪式。而那位颠覆了前总统、也是他校友的20岁大学生施艾伯勒还在正常的继续他的学业。

历时一个月之久的德国总统选举至此拉上了历史的帷幕。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玉清心:克勒总统辞职与红色魔咒
科勒告别总统府 德政府面临考验
德国总统选举:左派党不欢迎社民党候选人
周安娜:人算不如天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