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五峰.观雾纪行(4):大霸尖山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80
标签:

我从观雾游客中心前往观雾山庄的途中,经过了大鹿林道东线的岔路口,注意到了东线林道的入口的一块标志。

我因此临时停车,路旁有一块“大霸尖山登山路线示意图”的导览解说牌。读其图文时,心海渐起波澜,心情跟着飞扬起来。

这里的位置,距离大霸尖山的登山口还有20公里远,若因此而写一篇大霸尖山的旅记,会不会被山界的朋友们嘲笑呢?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对于大霸尖山,也有如此情怀。而神游亦是游,写篇旅记,以寄相思,有何不可呢?区区之心,读者应可谅察,而不以为怪。

本篇旅记,并非登大霸的游记,而是记述大霸尖山历史及登山路线而已。


大霸尖山(左)、小霸尖山(右)

大霸尖山,远在清代文献即有记载。《淡水厅志》,称其为“熬酒桶山”,或简称“酒桶山”,以其外形酷似古代酿酒所用的酒桶。

大霸尖山,海拔3492公尺,尖峰峙立,高耸入云,自古以来风水堪舆名家视大霸尖山为淡水厅竹堑城的太祖山。所谓太祖山,即风水地理所谓的山棱龙脉,所有山棱支脉,皆由此山所分出,故称为“太祖”。

大霸尖山,位于高远深山,以往汉人仅能远远遥望,而未曾登临。世居其地的泰雅族人,视大霸尖山为祖灵之山,尊为圣山,更不敢攀登山顶,以免亵渎祖灵,因此台湾岛自大海隆起数百万千年以来,历史所记,从未有人曾经登顶大霸尖山。而泰雅族人亦世世代代守护着此祖灵圣山。

汉人称大霸尖山为“酒桶山”,泰雅族人则称“Babo Papak”,Babo是山意思,Papak是指双耳朵,以大霸、小霸并峙,形似双耳而得名。大霸尖山所在的地带,泰雅族人则称为Papak waka(巴克巴克洼),传说这里是泰雅亚族Tseole群的祖先发源地。而大霸尖山也是赛夏族传说中的祖先发祥之地。


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的名称,首见于文献,并非在日治时期,而是光绪6年(1880)刊行的《台湾舆图并说》。同治10年(1871)发行的《淡水厅志》,仍称这座山为“熬酒桶山”,不到十年时间,何以会出现新的称呼呢?

这十年之间,清廷经营台湾山地的态度已有大幅转变。由于“牡丹社事件”日本侵台的刺激,光绪元年(1875),沈葆桢奏请“开山抚番”,朝廷允准,于是分遣兵营,开北中南三路通往台湾后山,开始积极治理台湾山地。

当时担任台湾兵备道职务的夏献纶,在序文中说明了绘制出版《台湾舆图》一书的原委:

“献纶备兵来此,适值海疆多事,朝廷遂有开山抚番之命。”、“内山道途,为从古方舆所不志,献纶则欲详悉为图。”

“大霸尖山”山名的出现,代表着清廷对于台湾山地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座大山不再只是远远遥望像酒桶,或堪舆家眼里的太祖山而已。那么又为何叫做“大霸尖山”呢?由于文献阙如,只能臆测而已。

清末文献记载,淡水内山“野番”各社,已有“大霸”的社名,而大霸之地名或社名亦出现于清军征讨泰雅族各社的战役记录。泰雅族人称大霸尖山为Papak,又与“霸”音相近,或许大霸尖山之命名,与泰雅族地名或社名有关。


日治时期登山队伍在大霸尖山登山口出发前留影

大清帝国还没有完成“开山抚番”的任务,就因战争失败,而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了。

日本人则以清朝的隘勇线为基础,续辟建山区警备道路,辅以更优势的武力,采抚剿兼施的方式,将统治权逐渐深入台湾山地。

大正11年(1922)以后,大霸尖山所在的泰雅族部落多已归顺,烽烟渐息,山区归于平静。五年之后,沼井铁太郎成为首登大霸尖山的第一人。沼井铁太郎,日本秋田县人,毕业于东京大学,1926年(昭和元年)来台,任职于专卖局,同年创立“台湾山岳会”。 1927年,完成大霸首登。次年,他发表《关于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与实行》一文,如此描述大霸尖山至雪山主峰之间这条三千公尺之上的绵延棱线:

这神圣的棱线啊!
谁能真正地完成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纵走,
戴上胜利的荣冠,
述说首次完成纵走的真与美!

从此,雪霸圣棱的美名传开,成为许多登山者的梦想。大霸的壮丽山容,也嬴得了“世纪奇峰”的美誉。昭和6年(1931),日本登山队伍以架绳攀索方式,首次完成雪霸圣棱线的大纵走。这一年,学者鹿野忠雄,也在雪山发现冰斗圈谷,后来陆续在雪霸地区找到30几个圈谷地貌,证实台湾高山存在过冰河时期,而扬名学界。


远眺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享有盛名至今,名为台湾高山百岳之一,更是热门的高山百岳行程。而观雾为大霸的入口。

民国93年(2004),艾利台风重创观雾,观雾国家森林游乐园因此封闭五年,而大霸尖山亦随之封山,直到近年来观雾及大霸才又重新开放。

登大霸尖山,须由大鹿林道东线进入,前往马达拉溪登山口,约20公里路,开车1小时,现在已禁止汽车进入,步行约需六、七小时。因此现在登大霸,多了一点难度,最好须先住宿观雾一晚,以保存体力,隔日再走林道至登山口。

由马达拉溪登山口起登,约走3.7公里路(约3小时),爬升至九九山庄。山友多选择在此住宿一晚。次日清晨,自山庄出发,朝向大霸尖山,沿途经3050高地,可顺登加利山,再登伊泽山、中霸尖山,然后抵达大霸、小霸的岔路口。由九九山庄至此岔路口,约3.5小时。然后登顶大霸尖山或小霸尖山,各约30分钟。登顶后,循原路,返抵九九山庄,再宿一晚。隔日下山。

由于大霸尖山地质因风化情形日益严重,山壁容易崩落而危险,雪霸国家公园已于民国99年(2010)7月23日公告:“基于保护大霸尖山脆落之地质景观及维护山友登山安全并保持原住民族信仰圣山之完整性,禁止攀登大霸尖山霸顶。”违者将依国家公园法相关规定处以罚款。

山界为此颇有不平之鸣,认有此举将使近百年来登山客登顶大霸、眺览圣棱的梦想与传统为之中断。而我并不敢奢望此生能登大霸霸顶,若能够抵达大霸尖山之下,就近观仰大霸的壮容,于愿足矣。

而本篇旅记所记大霸,并非亲身观游,关于大霸历史与登山路线,多蒐寻自网路而已。Google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旅记。人生如梦,大霸何时可以入梦?呜呼!於戏!

旅游日期:2010.08.25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大鹿林道东线入口。


大霸尖山。大谷光瑞,《台湾岛之现在》,大乘社,昭和10年(1935)。


大霸尖山。千千岩助太郎,《台湾山岳写真集》,台湾山岳会,昭和11年(1936)

相关新闻
台中市 .东海大学
北市文山 .道南足球场.猫空缆车
新竹五峰.观雾纪行(1) 雪霸圣棱线.大鹿林道纪念碑
新竹五峰.观雾纪行(2) 桧山巨木群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