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瑞银重大交易丑闻与投资银行的兴衰

陈思敏

人气 110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9月20日讯】多灾多难的瑞银,金融海啸时靠国家纾困免于倒闭,举步维艰打消500多亿呆账的复建路上,又遭美国政府控告非法协助美籍客户逃漏税。为撙节成本甫于八月大砍3500人,原乐观预期第三季约15亿(美元,以下皆同)净利,却不料惊爆驻伦敦的指数股票型基金(ETF)交易员,利用职务之便亏空20亿。离谱的是,在事迹败露前,此越权交易已持续三年,不仅让瑞银赔上第三季财报获利,更重创所剩无几的商誉。

此交易员重大违纪案,发生在瑞银集团旗下的投资银行衍生金融商品部门。被视为是继华尔街骗最大的前那斯达克主席柏尼・麦道夫500多亿的诈欺,及法国兴业银行亏很多的期货交易员柯维耶71亿的越权下单之后,史上第三大的“恶棍的流氓交易”。

消息传出那一天是9月15日,就在三年前的同一天,全球五大投资银行,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宣告破产,美林与贝尔斯登被并购,高盛及摩根史丹利被迫转型为商业银行。同一时间,全球六大央行破天荒联手投入数以千亿计的救市资金挹注不支倒地的金融机构──原本融通资金给他人,此刻却成了被金援的对象。

其实投资银行非银行,和靠存放款赚利差的传统商业银行不同,而是以承销证券或债券替企业上市筹资等性质近似证券公司的投资机构。

在五○年代的投资银行,稳健、可靠、正直,内部稽核与风险控管严谨过任何国家法律。声誉是首要资产,永续经营是唯一信念,而存在价值是依保障大众权益的成果而定。从业人员有“银行家”之称,拥有高尚情操,笃信社会公义,掌大笔钜资,却公私分明不逾矩,个人升迁决定于诚信服务客户的道德高标。

到九○年代,激进的投机导向,让急速扩张的投资银行成了金融怪兽,失控的操纵着“打带跑”的营运模式。而网路狂潮喷井出一波波天价承销案,也捧红了一批批利令智昏的交易员与操盘手。他们的价值取决于当天为公司创造多少营收,每天不仅是高升的一天,也可能是卷铺盖的最后一天。他们为了高薪与奢华享乐,卖命也卖灵魂。

但随着好景不常的网路泡沫,高抛坠落的承销暴利,让叱咤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不得不另辟财源。于是在市场急需高报酬投资标的预期心理下,投资银行“包养”顶尖的数学鬼才、物理天才,挖空心思设计以几台电脑都不足以运算的繁复公式,将高风险的次顺位债权混杂其他债权,层层包裹为各种“衍生性金融商品”切割分售,透过各地区银行卖给全球消费者。

只要能挂牌,即便是垃圾债券也都可以打包成高尚时髦,让投资人梦寐以求的高获利商品。但由于它是由市场现货商品所衍生而无法脱勾连动,其最终价值必依附该现货商品价格上,再由交易员形同赌博的高杠杆操作,买家不是大赚就是巨亏,但交易员与投资银行的佣金和服务费永远不会少拿。

而所有金融商品的设计基础,是基于参与者不会“全倒”的止跌机制,但衍生性金融商品却让不可能发生的恶梦成真。从借款户破产第一张骨牌,往后推倒了贷款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甚至让国家濒临破产。最经典的悲剧就是昔日全球最大保险集团AIG美国国际集团,正因“次贷”这个衍生金融商品,让这艘保险业的航空母舰数十年所积累的资产,短短不到十个月瞬间蒸发。

大贪失良知,不论是投资银行、交易员,还是心存幻想超高报酬的投资大众,所有人心的贪得无厌相互磁吸,重力加速了彼此沉沦。但再也没有比因果更科学的法则,次贷横扫全球,进而卷起金融海啸,祸乱全球经济秩序,狼吞无数投资人毕生积蓄,而投资银行最终也灭顶在自己一手恶搞出来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美好事物今何在?昔日投资银行的老生常谈“一流品格经营一流生意”,如今堕落成“IBG YBG”(语出前摩根交易员:I’ll be gone, You’ll be gone --我将走人,你也将走人)。这也是为什么交易员胆大妄为越权交易,因为“能捞先捞”,然后人去楼空。就算东窗事发,身陷囹圄也换得钜额赃款。

道德才是包括经济在内所有人类问题的根本,但再多救市措施政策及立法都无济于道德提升。你如何期待那些以他人亏损埋单自己私人飞机、豪华游艇等俗不可耐的人来领导全球金融?

高尚的道德永远是最重要的“专业素养”,在当今物欲横流中,它可以让你不动心于五光十色,在纸醉金迷时还能清醒记得内在更高层次的价值。

相关新闻
省开销 瑞银大裁员
瑞银裁员3,500人 银行业裁员逾3万
瑞银调高明年金价预测50%
亏空瑞银20亿美元 恶魔交易员伦敦落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