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再批重庆模式 灯笼或窟窿?

人气 1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03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骆亚报导)继新华社记者周方在两会期间撰写批驳重庆模式的文章《劫富、共贫、假大空》后,3月20日,周方再撰写了《小议“重庆模式”——灯笼?还是窟窿?》形象描绘了重庆模式。并建议读者把真相告诉当地民众,并且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断掉有些人企图以此鼓动民众上街要“大饼”、进而要挟继任者和中央。

薄给重庆人民留下了一个迷人的“大饼”

他用猜谜的方式巧妙回答了重庆模式,“远看是个灯笼,近看是个窟窿。”

文章中说,薄熙来走了,给重庆人民留下一个迷人的“大饼”——“重庆模式”,也是“薄后”遗留了一个主要问题。继任者是接着画“大饼”并继续喂给重庆百姓吃,还是讲明真相,告诉他们“嗟来之食”吃不得。

文章表示薄熙来画的这张大饼,不仅把重庆百姓吸引住了,其他人一时间也不一定搞得明白。以为很香也好吃,但里面有什么“添加剂”,有什么危害后隐患,由于操作不透明,而且配方高度保密,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重庆模式实现要耗资天文数字

“重庆模式”就是“五个重庆”,即五个目标和“民生十条”。周方认为要实现,耗资肯定是个天文数字。他举例说:三千万套公租房建设需要多少钱?95%农户增收万元从哪里来?绿化2000亿够不够?校园配警和500交警平台需要多少钱?300万农民“老有所养”需要多少钱?“照顾好”150万留守儿童需要多少钱?60%城镇化率(“重庆是个大农村”)需要多少钱?改扩建150所乡镇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需要多少钱?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私企老板被“黑打”掉那么多,当地人还敢做老板吗?)、增加30万人就业需要多少钱?“深化‘三项制度’”需要公务员们再掏出多少的工资?

周方认为,至今为止重庆采用方式就是“借”和“骗”。“借”是以各种国有企业和“民生项目”的名义四处放债,到处化缘,目前重庆市政府总债务高达五千亿。市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了。至于“骗”,手法多多,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

重庆媒体继续“贩毒” 继续画大饼

周方表示重庆的媒体当初“放毒”最卖力,如今还在继续“贩毒”。他们在虚情假意地“欢呼”和“拥护”之余,同时继续画“大饼”,企图继续忽悠重庆百姓。

他认为更严重的是当地的法制和公安司法系统被彻底搞乱了。不仅无数人蒙冤受屈、被抓被杀,而且在薄王法西斯的管理下,当地警察和司法工作人员人人自危。冤假错案成堆,恐怕十年也清理不完。

他认为重庆目前要做是把真相告诉当地民众,让当地民众敢于讲真话,彻底揭露“重庆模式”的虚伪和不可操作性,断掉某些人企图以此鼓动当地民众上街要“大饼”、进而要挟继任者和中央的“邪念”。

网络热议

博联社马晓霖在微博上转载周方的文章一些观点,就文中的一些数据,他欢迎知情、懂行者PK,并披露张副总理空降山城前,周记者因“喷薄”遭受巨大关博压力,现在,压力突然没了。

稍晚,马晓霖再披露在网络上受到了拥左派的围攻,他表示差点被吐沫几乎淹没了自己的脚脖子。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和记者民众等出面力挺马晓霖,广州市企业战略发展高级顾问张仁瀚解读说,如果喷薄而出的红太阳掌权,那将划定几个样板(戏)区域(包括“红都”重庆),煽动全国人民支持,谁不支持,就是汉奸,灭了他。另外想印多少钞票就印多少——孔夫子都讲嘛: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把国家当我家就行啦。

政法大学的副教授仝宗锦认为,不知道该文提及的具体财政数字是否属实。“不过,我觉得无论如何需要反思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创造一种模式,书记拍板就能大笔修改预算的权力运行机制。在花钱的问题上,纳税人,哪怕是人大这样名义上的代理人缺位了且一直缺位着。”

北京民主法制记者李蒙也反驳毛左们说,你是愿意钱越来越多将来成为富人还是愿意死的那天还穷困潦倒?你是愿意成为富人后被洗劫一空,还是愿意勤劳换来的财富能有法治保障?如果致富一定要通过“黑色通道”,那这个国家为什么还要存在?

浙江台州的汪小浩认为,薄都督来重庆就没有搞建设、民生。打黑唱红搞二次文革。“复辟文革”失败。

(责任编辑:江启明)

相关新闻
温家宝激斗薄熙来 “重庆模式”被迫降温
何清涟:“重庆模式”的戏剧
魏京生:重庆模式的破灭
杨俊松:王立军事件标志着重庆模式破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