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座谈会 六四精神不忘

人气 10

【大纪元2013年06月03日讯】6月2日下午,悉尼支持中国民主化工作平台在艾士菲举办纪念六四座谈会,侨学界70多人参加。

座谈会由曾入狱三年的原湖北学运领袖之一冯海光主持,在向六四死难者默哀一分钟的肃穆中开始。特邀嘉宾刘观云女士首先讲述她父亲郭罗基先生的故事。她说,父亲因写作《谁之罪》,还有《政治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一文实际上为魏京生辩护,被当局从北京大学贬调到南京大学。1989年六四屠城事件后,又被取消教授资格。之后,愤而赴哥伦比亚大学讲学。期间,父女长期骨肉分离,使她尝尽人间冷暖。

悉尼六四座谈会现场,左起:刘观云、孙宝强、冯海光、陈用林、孙立勇(大纪元资料室)

接着,中国宗教及政治受难者后援会召集人孙立勇、《红楼女囚》作者孙宝强、前外交官陈用林等几位六四亲历者谈了他们的感言。孙立勇说:六四抗暴者缺少公众人 文关怀,所以要“抱团取暖”;六四抗暴者最后一位系狱者苗德顺先生,由于在狱中宁死不屈,死不认罪,在狱中备受折磨,一直拖到五年之后的1997年才被当局由无期徒刑改判为20年有期徒刑,要到2017年才能出狱。长年的劳狱生涯,已使苗先生精神崩溃,呼吁中国政府立即释放他。孙立勇还讲述了另一位抗暴者朱更生替病重的老母在火车站跪讨治病的辛酸故事。他说:“海外同胞说爱中国,首先要爱那些为推进中国民主自由而做出牺牲的人!”孙立勇的发言引起大家热烈鼓掌。会后,一些人主动募捐,共为朱更生捐款285澳币。

清华大学毕业的黄老先生说,镇压的血债不能忘,也值得总结,要是当年学生懂得妥协,可能情形会不一样。他的夫人当年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医生,当场 回忆起她所在医院派救护车去天安门救助绝食学生的情景。她说:“医院太平间的冰盒都装满了,没有地方放,就放在太平间的地上……”证实六四屠城罹难人数不会少。

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陈建群先生也回忆了当年参与杭州和赴北京参加六四活动的见闻。他说:“我后来去银行工作。唯一值得自豪的是始终没有写入党申请书。”

悉尼六四座谈会钟锦江博士在发言(大纪元资料室)

与会人士对当前的中国政局也作了讨论。冯崇义教授、钟锦江、范镇荣、任建新、张廷良等也先后发了言。冯教授侃侃而谈,对时局的精辟分析,深受与会者的欢迎。他认为,中国的宪政转型势不可挡,中共能否在这一变革中主动转变,今后五年是最后机会。按照“第三波民主化”各国的经验,一旦社会压力达到顶峰,统治集团内部会分裂。陈用林认为,习近平出台“两个不能否定”已经把自己定位于反动角色,不能对其抱任何幻想。八O后出生的林建峰先生以亲属被害、全家族上访维权未果的经历印证,认为争取宪政,民族才有希望。

座谈会上分两次播放了共约20分钟的六四记录片。孙宝强朗诵了《一九八九挽歌》系列第四章“对峙”的诗文。会议在孙宝强、陈新浩夫妇领唱《历史的伤口》的歌曲中结束。

(悉尼民主平台供稿)

相关新闻
【林辉】再说“六四”到底有多少人遇难?
六四屠杀 中共27军北京街头乱枪扫射
六四前夕美国务院声明 促中共停迫害异见人士
仲维光:六四及当代中国知识界的盲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