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灏年2006巡回演讲

孙中山与共产党(上) 2

辛灏年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

前文提要:【辛灏年】今天,我将就孙中山和共产党的真实关系,作一个较为详细的叙述。主要内容就是孙中山和共产党的四大关系:思想关系、政治关系、历史关系和现实关系──即已经逝去的孙中山和眼下还没有死掉的共产党的关系。

一、思想关系:孙中山有三民主义,共产党要马克思主义

【辛灏年】众所周知,孙中山有一个革命建国的思想理论,就是三民主义。而共产党所要的“革命建国”的思想理论,却是马列主义。显然,这个事实,不需要证明,因为,它已经人尽皆知,所谓铁的事实。但是,为了监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的马列主义,孰是孰非,谁为进步、谁为倒退,我们还是有必要,对他们各自的基本思想作一个极简单的比较。

我个人认为,在孙中山数十万字阐述三民主义理论的著述中,其对自己的理论进行过最简单明了之概括的,就是他在1923年11月所写的“中国革命史”,曾对三民主义的理论作过一个简要概括和介绍。我主办的历史文化季刊《黄花岗杂志》第18期在发表这篇文章时,曾将它的题目改成为“中国共和革命史”,其意,就是要与中国的共产革命划清界限,以示泾清渭浊。

在这篇文章里,孙中山是这样地论述他的民族主义的。他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生活在、又革命在晚清时代的孙中山,如此地提出了他的民族主义理论,当然是正确的。因为,晚清时代的中国,外有东西方列强──既包括民主列强、又包括专制列强的欺凌;内有满清一族的专制统治和满清贵族对汉民族的歧视和欺辱。辛亥元勋李福林将军就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说过:“……享有特权、不把汉族平等相待的满州人,自从入关以来,为了镇压汉族,就分兵驻扎在各重要省会,谓之八旗驻防营。驻防之区,我们汉族同胞称之为‘旗下街’,有的说是旗营。……民国元年以前在旗下街被劫财劫色,是一件无法无天不敢通过的事情……(李福林革命史料,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第4页)。所以,他才认为,“辛亥革命的确成功了五族共和──国内种族平等。生在辛亥革命以后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不会惹起多大注意,因为这已经是过去的问题了。人们总有一种不良的习惯:过去了,便遗忘!”(李福林革命史料,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第3页)今天,有所谓民运人士在狠批孙中山先生的时候,其论点之一,就是“孙文提出民族主义毫无必要”,因为那个时代根本不存在“民族的问题”。不知他们是“过去了,便无知”,还是为了“助台独,装无知”了。

所以,彼时的孙中山,才要坚持继承中华先人所留下的好江山和好文化,吸收世界之好文明,对外求中华民族之独立地位,对内求各民族平等相待。而对于那个不知道杀了多少革命党的满清的遗民,也绝不还以报复。这该是何等高尚的民族情怀!难怪被中共禁演的大型历史剧《走向共和》,就称赞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是历史上少有的革命”!因为,孙中山的革命成功后,既不镇压反革命,又不残杀地主富农资本家,更不会发动各种运动来迫害新旧知识份子们……

如此,我想问一句:以满清作历史的背景,不论是对内或对外,孙中山提出这样的民族主义到底是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

在这篇文章里,孙中山又是这样地论述他的民权主义的。他说:余之从事革命,以中国非民主不可,其理由有三。……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满洲之入据中国,使中国民族处于被征服之地位,国民之痛,二百六十余年如一日,故君主立宪在他国,君民无甚深之惑感者,犹或可暂安于一时,在中国则必不能行,此自历史事实而首之者也……中国历史上之革命,其混乱时间所以延长者,皆由人各欲帝制自为,遂相争相夺而不已。行民主之制,则争端自绝,此自将来建设而言之者也……。

孙先生在这里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一有帝王不平等,二因满族专制统治不平等,三是历史上的造反者都想当皇帝制造不平等,所以,“中国非民主不可”。如此,孙先生才会总结说:有此三者,故余之民权主义,第一决定者为民主,而第二之决定,则以为民主专制必不可行,必立宪然后可以图治。在这里,孙先生已经指明,他的民权主义“第一就是民主”。第二是民主专制必不可行,也就是“民主专制不并行”。早就预言毛泽东后来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过是“假民主真专制”而已。第三是必须实行民主宪政才能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现在有一些人士,日日叫喊西方民主宪政,天天哀求共产党实行民主宪政,却又时常要骂一骂孙中山及其共和革命,到底是你们错了呢?还是孙中山先生错了呢?

在这篇文章里,孙先生又是怎样地叙述了他所要提倡的民生主义的呢?孙先生说:……欧美自机器发明,而贫富不均之现象,随以呈露,横流所激,经济革命之焰,乃较政治革命为尤烈。……故决定以民生主义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同时并行,将一举而成政治之功,兼以塞经济革命之源也。

显然,民生两字,人皆能懂。民生主义,一目了然。而孙先生“一以民生为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心”的民生史观,又是十分的正确。特别是孙先生不仅强烈地表示过反对贫富对立,而且也一再地表白过“余之民生主义,绝不是均贫富之主义也”!而他之所以要将民族革命、民权革命和民生革命“并一炉而治之”,就是因为,虽然近代欧洲民族独立已经蔚成风气,民权问题已经近乎解决,却由于机器发明、生产日盛、贫富不均现象日益严重,从而造成“经济革命”之焰,“较之政治革命为犹烈”,这才使孙先生感觉到,只要民生问题不能解决,则煽动穷人造反的经济革命、即马克思的共产革命,就会像洪水猛兽,吞灭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的成果,直至复辟专制而后止。所以,孙先生在他的时代,就要戮力提倡民生,这就远远地超过了一般地倡言民生的意义。他是为堵塞洪水猛兽的共产革命而来。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 黄花岗声像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edia/XinLectures/pageSunAndCCP_1.html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43年前的今天,孙中山在中原大地上诞生,历史塑造了一个贤者孙中山,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却又安排了从苏联窜过来的共产党来扰乱。细数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确实命运坎坷,至今共产党的作孽,灾难仍然不断。今天民主、人权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理想及制度,惟独中国大陆及少数几个国家仍由专制共产统治。
  • 中华民国“国家级”的台北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自1969年启用以来,迄今供奉开国、讨袁、护法、东征、北伐、剿匪、讨逆、抗日、国共战争及在台抗日等各时期为民国牺牲之死难军民,现供奉武烈士39万8,656人,文烈士2,540人,合计入祀烈士40万1,196人。
  • 宋庆龄于1981年因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冠心病在北京去世。近日,网络上有传出在宋庆龄去世的当时发生了2件灵异事件,至今成为不解之谜。
  • 孙中山是现代中国的国父。他是华人社会乃至于散居于全世界的中国人民至为敬重和尊崇的伟大炎黄子孙,他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中国国民党的总理,但更是全体两岸三地、海内海外的中华良心!
  • 被视为旧金山传统侨社支持中华民国中坚力量的中华总会馆,在5月25日的主席团月会中通过动议,撤下会馆悬挂的中华民国国旗,引发当地支持中华民国的社团和人士反弹。6月8日,护旗人士在中国城花园角广场举行集会,无数只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会场飘扬,形成一片旗海。
  • 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曾公开批评时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江泽民篡改国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后,江泽民以仟万美元的封口费诱惑,被孙穗芳拒绝。
  • (大纪元记者曹景哲旧金山报导)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的馆长潘宣辉和副馆长叶璞6月13日访问了旧金山国父纪念馆,希望能定期交流,充实孙中山在美活动的史料。
  • (大纪元记者李明综合报导)68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在美国对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日本政府播放天皇签署的《停战诏书》,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中国人民也赢得了全面抗战的最后胜利。
  • 国父孙中山父子“溢情于家书”特展正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1楼党史展览厅展出,党史馆主任王文隆说,内容包括孙中山父子在不同时空环境下,曾使用的文具、书信、电报与书籍等文物,呈现出在大时代下这对父子间的真挚情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