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共欲助“债务违约”神秘第三方哪里来?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4年01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中国工商银行告诉面临违约的30亿元信托产品投资人,他们可以取回本金,但是没有利息。外媒评论说,国家之手似乎在运作。神秘的第三方还是政府,最终纳税人埋单。振富能源集团所在省份山西省官员积极介入解决。外媒指出,救助行动带来市场的短暂舒缓,但是是以酝酿长期危机为代价。

彭博社:中共救助违约信托产品 以酝酿长期危机为代价

彭博社1月28日报导说,中共日前对一个高风险信托产品实施救助的行动威胁推动更多资金涌入中国规模6万亿美元的影子银行行业,并损害监管机构遏制过度冒险的努力。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最大的银行,周一告诉那些投资到30亿元信托产品的顾客,他们可以出售他们的股权给不具名的买家而收回本金。一些顾客计划在周三下午5点,也就是接受要约的最后期限之前访问中国工商银行分行,要求更多利息,一个广州投资人杜荣海说。

避免这个国家最大的信托违约可能加强投资人的信念,即这些产品具有隐性担保以及政府支持这样高风险的产品,从而煽动他们对于这个1.67万亿美元规模的信托市场的更大胃口。救助行动凸显当局维持金融和社会稳定的压力,即使他们希望削减政府在经济当中的角色和削减债务。

“救助带来市场的短暂舒缓,但是是以酝酿长期危机为代价。”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战略师张建说。“它加剧了道德风险问题,使得投资人几乎可以无风险的投入资金到信托,理财产品和其他影子银行系统。”

福布斯:今年5万亿元信托产品到期

有关今年危机可能规模的一张图像已经开始浮现。根据市场估计,大约5万亿元信托产品今年到期,五月份将出现一个1万亿元的峰值。如果中诚信托的产品被允许违约,中国金融系统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将出现数千亿元甚至数万亿元的不良贷款。

即使这场违约被避免,另一轮类似六月份和12月份那样的流动性紧缩将肯定在五六月份发生,因为届时信托产品将到期。如果银行间利率继续每几个月就来一次飙升,显然中国人民银行将永远无法成功的将上海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转变为定价工具,金融改革基本上是溺死水中。

投资人欲访问分行要求返还利息

彭博社报导说,一个投资人陈先生引述中国工商银行的要约说,在救助计划下,如果他们希望拿回本金,信托产品投资人必须授权中诚信托公司处理交易。

根据杜荣海说,投资人计划今日访问中国工商银行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分行,要求更多利息。杜荣海拿出3百万元投资这个产品。

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是由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给私人银行客户,为山西振富能源集团募集资金。这个煤矿公司在2012年崩溃,其老板王平言已经因为非法吸收存款被逮捕。

中诚信托公司自从2011年以来已经支付三次利息,总共6.709亿元给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投资人。上一次12月份的还款没有达到预期回报,根据信托公司在1月16日的网站声明。

20多名投资人上周在上海分行会见中国工商银行官员,要求拿回他们的钱并威胁到北京的银行,政府和监管机构那里升级事件,如果案件不在1月31日之前解决。投资人被保证说产品“100%安全”,当时在场的投资人方平说。

多个信托产品陷入困境 2014年将非常危险

彭博社报导说,自从2012年以来至少20个信托产品在还款上陷入困境。所有这些都避免了违约,因为发行方或第三方最终全额还款给投资人。

海通证券本月估计,大约5.3万亿元信托产品今年将到期,相比之下,去年只有3.5万亿元到期。信托公司不再能够承担跟隐性担保相关的风险,因为它们只有2360亿元的股东股权,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在报告中写道。

“最新的事件可能是中国信托和影子银行金融压力增加的先兆。”澳新银行集团经济学家刘立刚在报告中写道。“2014年将是这些产品非常危险的一年。”

《经济参考报》本月早先报导,10亿元私募基金产品的投资者还没有从北京融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到12月到期的还款。1月22日,它的担保人—中美商业财富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拒绝跟彭博社记者说话。当时有十几个投资人正在里面跟公司讨论如何挽回损失的事宜。

中共在踢罐子

彭博社报导说,有了这样隐性担保的帮助,信托公司超越保险公司成为银行之外中国最大的金融行业。他们名下的管理资产从2010年开始飙升四倍,截至9月30日达到超过10万亿元,即使决策者寻求遏制资金在正式银行系统之外的流动。

“通过救助产品的投资者,中共成功的把罐子踢下去。” 证券商桑福德伯恩斯坦香港公司分析师Mike Werner说,这些影子银行产品的投资人,尽管承担重大风险,似乎总能在最后一分钟的解决方案当中免于损失,并且这种解决方案常常是由政府支持的。

华尔街日报:神秘第三方跳出来解围

《华尔街日报》1月28日报导说,那些希望利用一场高调违约向中国金融系统发出一个必要的道德风险冲击波的人可能将失望。

就像时钟一样准时,一个神秘的第三方已经跳出来解围,允许中诚信托公司偿还这个跟煤矿有关的高回报投资产品的本金。储户将损失一些利息,但是在其他方面逃过一劫。出售该产品的中国工商银行的声誉也得以逃过一劫。

在9.4万亿美元规模的中国经济当中,5亿美元信托产品的违约似乎太大了。

国家之手似乎在运作。振富能源集团所在省份山西省官员积极介入解决。救助涉及第三方投资人,它收购振富公司的股权,这仅仅发生在该公司突然获得批文重启被关闭的煤矿之后。

中国地方媒体先前报导说,在救助这个所谓“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的投资者过程中,山西省政府可能将贡献50%,中国工商银行和中诚信托将各贡献25%。

在中国,这种结果是典型的。自从2012年以来,超过20个信托产品,价值逾39亿美元的产品遭遇支付困难问题。在大约一半的案例当中,投资人从信托公司或第三方担保人那里获得还款,而其他案件则陷入漫长的法律诉讼。

有迹象显示,公开案件可能帮助教育投资者有关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对CNBC电视台表示,他希望这样一个学习教训的过程将发生。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东们也如此希望。如果受到顾客或政府施压,将这样的产品放到资产负债表上面,银行的资本比率将受到显着侵蚀。

根据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智威,信托产品销量1月份比12月份下降将近70%,比一年前下降50%,因为投资者从风险前沿退缩。这将加剧信贷紧张,使得信托公司难以发出短期贷款给资金紧张的借款人。更多的违约事件预计将发生。

所有这一切都是允许中国金融系统真正失败的艰难过程的一部分。在过去几个月,风险的意识从金融价格上体现出来,银行间贷款和政府债券的收益都上升并且更加变幻莫测。

就像过去许多次发生的那样,一个未知的英雄在信贷救援大戏当中策马扬鞭。但是至少有一些中国投资人在慢慢清醒过来,没有足够的白马骑士来拯救每一个人。

CNN:中共救助影子银行 回避艰难选择

CNN新闻网1月28日报导说,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的某些投资人说,中国工商银行应该负责偿还,因为是他们推销这个产品。

中国工商银行坚持说,它从未担保这个产品,并且没有法律责任支付投资人。银行董事长甚至描述这个事件为让投资人学习教训的一个机会。

一场违约可能促使投资者从其他信托产品抽出资金并停止提供信贷供应和经济增长所需的存款。

“一场违约将可能导致对中国信托和其他影子信贷市场的信心丧失,导致这些市场流动性收缩,因此,导致一场信贷紧缩。”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说。

救助似乎已经消除了这个风险。但是一些分析家认为,一场违约是必要的,以展示北京允许市场力量在经济当中扮演更大角色,并发出信息给投资者说,高回报投资带有高风险。

“这些救助进一步延续投资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期待的隐性政府担保。”伯恩斯坦研究所分析师说。

除非允许损失,投资者将继续投入资金到徒劳无功的项目。

影子银行快速扩张点燃北京对于整体信贷系统效率的担忧。一些人担忧这个规模6.5万亿美元的行业已经如此庞大以至于可能消磨增长。北京发誓要改革,但是一些观察者认为,政府在回避艰难的选择。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大陆2013年发理财产品4.7万款 输血房地产民众买单
外媒:中共遏制影子银行 债务爆炸致金融风险
中国影子银行膨胀迅速引中南海担忧 已下文干预
外媒:中共打压影子银行如踩钢丝 周期性紧缩将频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