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创意的突破

克里斯蒂安‧史戴德、琳‧谭葛尔/ 译者:刘慧玉

人气 38
标签:

创意绝非坐等灵感凭空而降,也不是疯子似地面对电脑苦干不休。丹麦艺术家约.莱斯说,他总在为创意寻觅最好的可能状态。冬天,他住国外,每天早晨写作时,他会沿着海地北边沿岸峭壁散步,而每个晚上,不写出好句子他不停笔,这样翌日才好继续。据说爱因斯坦最棒的概念总在刮胡子时出现,而毕卡索是泡在浴缸中揣摩出立体派。换言之,每天工作中的小小休息,其实是创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传说毕卡索追求完美,不断在随身小本子上做笔记、为最好的成果画下上百次素描。也就是说,他不仅善于突破,更善于做好事前准备,让这些突破水到渠成。笔记本对创造力的重要性,莱斯也有提及。

那么,我们要如何有效获致这样的创作突破?解答之一:你必须进行某件与手边工作截然不同、且能带来崭新体验的事情。当你在电脑前搜索枯肠,就该起身散个步或做其他事情。就组织层面来说,企业与公部门应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安排工作,好让负责创意的员工有最大发挥。也许应该奖励每月最佳创意,或年度好点子──如同克里斯汀森在公司采用的。如果你想由本书的实证基础出发,可别忘了听取其他部门甚至业界创意思考者的意见。英格斯说他一直虚心寻觅各种不同灵感。史登贝克与莱斯,则从周遭各种资源汲取经验,进而置入自身创作。

我们要营造多样的环境,跨越各种边界,并培养自己跳脱规范的衍生能力。如此不时忘却已知,便能自在探索崭新境界与机会。

理性的持续努力

创意突破、持续努力、冒险意愿,这三者是创造力的基本要素。我们强调创造力并非凭空而生,不表示我们得疯狂地努力。反之,我们应该要理性地努力。克劳斯.布尔(Claus Buhl)在其著作《天才》(Talent)中,叙述瑞典心理学家艾瑞克森(K. Anders Ericsson)针对柏林音乐学院小提琴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艾瑞克森旨在了解:最优秀的小提琴家是否天赋异禀?研究显示并非如此。他们能有今天,与苦练有关,加上良师益友们的指导协助。这些小提琴家懂得寻找能将他们往上推,帮他们进入学习境界的高人。那无关乎多少小时的苦练,关键是正确的练习艰难有挑战性、能帮他们更上一层楼的曲目。

透过让小提琴家们写的日记,艾瑞克森还发现另一件有趣的事:这些顶尖小提琴手们,全都有午睡习惯。何以如此?因为,一次几个钟头的练习非常累人,这个小小停顿,能带来更多能量与平静,让他们重新聚焦,保持客观。想富有创造力,强逼自己努力并不正确,应该要以理性的态度努力。

结论

本章我们主张:探索边界能激发创造力。而透过每日适时休息、合理的工作习惯、挑战既有行事方式的勇气,使我们有机会沿着边界前进。虽说多数探讨创意的文献,以跳出框架思考来形容创意,我们却以为:要产生创意,得偏离既有的事物,却又不是完全脱离。@#

摘自 《丹麦人为什么这么有创造力》 脸谱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毒型情绪的解药就在你之内
毒型情绪:有毒的焦虑
毒型情绪:离开有毒焦虑的有效方法
毒型情绪:有毒的愤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