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阴霾带动经济该归“功”于谁?

人气 187
标签: ,

【大纪元2015年12月13日讯】在中国大陆持续着消费疲软的今天,人们似乎很难想像,有这样一群特别的商家仍在保持着旺盛的销售力,甚至在某个突发的时间点还创造出了产品销量飙升的佳绩。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官方网站上有数据显示,一个月以来,“口罩”和“空气净化器”在淘宝网上的搜索量分别激增141.5%和50.9%。其中,从11月30日到12月6日,口罩在网上的搜索次数为606,031次;这一周比上月同期增长41.4%,比去年同期增长13.2%。阿里巴巴预测,搜索量在未来一周将略有上升。而空气净化器的受欢迎程度也毫不逊色,仅在“双11”这一天,其搜索量就超过了5万次。尽管11月底时,搜索量有所下降,但上周又开始明显上升。

一看“口罩”和“空气净化器”这两类只在恶劣、极端天气才会让人想起、并迫不及待需要的产品就知道,11月底至12初左右的这段对于淘宝卖家来说,可堪称“旺季”的时间正是高浓度阴霾肆虐中国、毒害着无数中国人的灾难日。在这段时间里,阴霾的预警信号不但从橙色迫升至红色,且以北京为首的华北地区则更是陷入了“空气质量末日”。除了上述这两样直接用来抗霾的产品之外,某间接相关的产品也呈现出了搜索量激增的趋势。根据《中国日报》的报导,过去一周来,在某些雾霾严重的城市,“安全套”的搜索量超过了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而这样的信息也被媒体解读为“人们更担心未来宝宝的质量,设法避免在雾霾天怀孕”。

如果说,产品的“搜索量”与实际的销售量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一家专门从事数据分析的公司所得出的统计数据——仅“双11”这一天,电商平台上就售出了大约57.131万台空气净化器则显然能表明,处在重霾之中的人们最终将积累了多日的购买欲,选择在狂购日这一天,挥霍在一台并不常用、却能救急的设备上。如果说某天的狂购并不足以显示出中国人为了抗霾、不惜一掷千金的决绝之心,那么来自加拿大的新鲜瓶装空气在中国的热销便可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中国人对无污染的空气有着多么强烈的渴求。

想到将新鲜空气收集起来销售的加拿大华裔青年表示,最初这样的主意“只是一个恶作剧”。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自他们开始网店以来的过去三个月里,他们向中国售出了900瓶”。至此,我们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为中国人瞬间培养出新兴产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点赞。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在这样一个阴霾天里保留一份“谦虚”。若没有足以致命的阴霾,中国人又怎会对那些“抗霾神器”以及瓶装空气这般狂热?

因此,我们或可说,此番“抗霾神器”的销量大增、瓶装空气的大卖全是阴霾的“功劳”。但若要论功行赏,我们则需要找出,到底是谁制造了这样一个阴霾肆虐的时机与环境?显然,生产以及销售口罩、空气净化器等一系列相关产品的商家,不过就是按照需求来规划营销,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制造浓度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广的阴霾。

一直被拿来充当替罪羊的是排放尾气的汽车。然而,中国人都看的很明白,限行、限购从未真正发挥过切实有效的作用。况且国外有日本东京,其汽车保有量超过北京,国内有华北、东北等地的中小城市,其汽车保有量其实并不太多。此外,中国的汽油长期存在被添兑化学原料的现象并未被排除其可能性。甚至还有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柴油车仍在路面上大量出现。因此,汽车并不是最主要的“功臣”。

事实上,只要对空气污染状况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发现,阴霾出现的长期性以及高浓度就足以显现出,遍及中国的重工业生产企业所排放的废气才会有这般巨大、持久的威力。这类企业不仅能得到国家的支持,并且所获得的利益也直接输送至权力集团,跟老百姓几乎毫不相关。由此可见,为谋利而不惜破坏环境、制造阴霾的正是中共权力集团。

或许,在政治权贵们从工业发展中赚的盆满钵满之时,便立即将子女、亲属改变国籍、送往国外的无数事实面前,中国的老百姓这才发现,唯一跟自己相关、甚至需要自己掏腰包为之买单的,仅仅是那些出产利益的工厂所排放的废气而已。如此,置身在阴霾中的人们既要付钱、又要遭罪,怎一个“惨”字了得?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北京阴霾段子集:天空飘来五个字
阴霾笼罩中国多省市 惊动外国人
阴霾笼罩下天安门武警首次戴上口罩
上海查获假3M口罩 3M:戴假的不如不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