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穹顶之下》已正式遭当局封杀

人气 32

【大纪元2015年03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晓真报导)2月28日,央视前主持人柴静历时一年拍摄的阴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推出,引起强烈关注,几天内便获得大约两亿点击率,引起不少民众好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争议。3月6日,中共当局已在主流视频网站全面封杀了这个视频,目前在腾讯、优酷及搜狐网站上已经找不到这部纪录片。

《穹顶之下》获超级点击量

2月28日,中共央视前记者柴静发布耗时一年、耗资百万人民币拍摄的《穹顶之下》环保纪录片,由官方《人民网》、优酷联合首发。

该片除了对近一年来大陆的阴霾状况进行了数据化的对比分析外,柴静还访问了环保、石化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专家,展示了中国各地霾污染的严重状况,并质问中石油“如此庞大一个国有企业了,为什么不能够在关于环境问题上更多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呢?”

该片一经推出,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引发“刷屏”效应,仅1天内腾讯视频网站已播放近1亿次,而至今该片在各网站合计已有两亿点击率。不少网民对此片赞好。

官方亦迅速回应,3月1日,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表示,他向柴静发去短信表示感谢。与此同时,官方媒体人民网、《环球时报》对该片发表多篇评论和报导。

《穹顶之下》遭封杀 媒体人被撤职

随着参与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舆论开始转向对当局治污不力的问责,甚至公开讨论中共执政的合法性问题之后,官方对此紧急降温。

3月3日,大陆网络上流传一份关于上海市委宣传部向相关各新闻单位通报中宣部新闻局的电话通知记录,该通知要求各媒体及网站,“不炒作网上和社会上一些热点敏感话题,防止冲淡两会主题。”

通知要求,“对纪录片《穹顶之下》和该片作者,及与此有关或由此延伸的报导、评论、访谈、专题等”,一律不再报导,已刊发的要撤下。

通知还要求,“加强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互动环节和新闻客户端管理,对借题质疑、攻击政府的言论,坚决予以封堵删除。”该通知还特别提到,此通知仅供宣传部门负责人掌握,注意保密。

很快地,外界发现,优酷网站关闭了该视频下面的评论功能。人民网和新华网上刊载的有关该视频的许多评论也突然失踪。

英文版《纽约时报》报道,根据中共中宣部的指令,到3月6日下午,中共当局已在主流视频网站全面封杀《穹顶之下》视频。目前在优酷、搜狐和腾讯网站已经找不到这部纪录片。

另据《金融时报》3月6日报导,一家上海报纸撤销了一名泄漏宣传部门秘密指示的雇员的职务。知情人透露,《第一财经日报》一名雇员在将宣传部密令的照片发到网上之后被停职。停职事件发生在上海宣传官员到北京参加两会之后,在那里他们受到上级官员对密令流传到网络的质问。

何清涟:中国社会共识完全破裂

据《美国之音》报导,尽管这部纪录片风靡一时,但它还是在网民当中引起了激烈的口水战。有人质疑该片有官方背景,有人认为柴静拨打12369后有所作为是因为柴静是名人,亦有人对柴静进行语言攻击。

微博知名评论人“假装在纽约”说:“同样一个柴静,同样一段片子,同样一件事,我看到两方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骂她是公知,拍这样的片子挑拨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有人骂她是五毛,拍这样的片子帮助政府‘维稳’。所以说在中国做事,太难,因为太多的眼睛和耳朵被无知蒙蔽,太多的心灵被偏激绑架而失去善意,太多的脑袋被刻意操纵而失去了理性。”

旅美社会与经济学者何清涟在《社会共识完全破裂:从柴静纪录片的遭遇说起》一文中表示:“国人共享一国空气,无人能够逃避。在社会共识严重破裂的今日中国,这一问题本应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但对柴静纪录片的相关讨论,表明中国社会已完全无法取得任何社会共识。”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CNN:《穹顶》是中国版《难以忽视真相》
中宣部“密令”全面封杀《穹顶之下》
纪录片穹顶之下背景复杂 柴静PK中石油
反思《穹顶之下》留学环保专业将热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