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免费试用” 你可曾中招?

信用卡网购很方便,但要警惕陷阱。(Getty Images)
人气: 118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12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平编译报导)如今有些骗子,以贝尔等大公司名义,给用户发个调查,称参与调查后有免费试用产品可得,但用户得用信用卡交几块钱产品邮寄费。许多人看见是手机公司发的,只需回答几个简短问题,就有免费产品可得,只是交几块钱邮寄费而已,何乐而不为?过几天后,却发现信用卡账户被划去几百块。这种骗局,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据《多伦多星报》报导,安省退休新闻记者兹威克(Barrie Zwicker)就上过这种当。兹威克收到手机公司——贝尔的邮件,要求他参加一个简短调查,就能免费获得一套护肤试用套装,条件是用信用卡付对方6块钱邮寄费。当时妻子正好需要一套护肤产品,兹威克一看不错,按邮件指示照办,14天后却发现信用卡账户已自动登记一个什么每月订用计划,被划去398.44元,立即意识到很可能上了骗子的圈套。随后,兹威克给发卡银行President’s Choice Financial(PCF)写信投诉,在PCF发言人哥格斯(Lana Gogas)帮助下,拿到商家退款。

专家解释骗局

许多大公司网站上,都会自动弹出这类调查称,做个简短调查,就能拿到什么免费试用产品,使许多人上当受骗。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FC)高级反欺诈专家威廉姆斯(Daniel Williams)说,仅11月份中心就收到贝尔、帝银、Cogeco、Costco、Derytelecom和肖氏等大公司投诉,称其公司名字被滥用。

威廉姆斯,这类骗局,要求用户用普通信用卡而非预付信用卡支付几块钱邮寄费,真正目的不是要划几块钱的邮寄费,而是划去更多费用。骗子划费时,通常有一个非常细小的条款同意按钮,如打开仔细看,会发现条款中已包括用户同意自动订什么商品的条款。条款可能会说,公司位于拉脱维亚或塞普路斯,但产品是通过一个加拿大地址邮寄。

他还说,即使对方寄来的产品是真的品牌商品,制造商品的公司和骗子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但人被骗后,用起来也不会开心的。

信用卡公司怎么说

信用卡公司为什么还要和这些有诈骗嫌疑的电商合作、任其随便从持卡用户账户中划钱呢?加拿大MasterCard风险部主管瑞尼(Rick Rennie)解释说,信用卡公司的要求是:商家得将支付交易条款明确传达给持卡用户,用户必须得点击提交按钮表示同意接受交易条款。如商家遵守这一规定,用户有可能不符合退款条件。另外,在不同个案具体细节曝光前,信用卡公司也不能事先判定哪些有欺诈嫌疑。

加拿大Visa说法是,对于一些有巨额欺诈或交易纠纷的商家,Visa会甄别和处理。但像上述这类骗局中,用户将个人信息提交给商家,在条款中明确同意授权对方划款,就不是欺诈,不受欺诈担保保护。要防止这类骗局,最好是:仔细阅读条款,明确交易细节;查看有无隐藏很深的条款内容,避免日后经常性划款或取消困难;按提交按钮前,查看预选框,有些预选框,很可能包括一些用户不能接受的条款;购买产品前仔细阅读网站交货和退货规定;至少每月一次查看信用卡账单,发现异常交易或未经授权的支付,立即通知信用卡公司;被骗后,报告给CAFC(拨打1-888-495-8501或发邮至info@antifraudcentre.ca )。

发卡银行警觉也能防止骗局

有些发卡银行很警觉,能及时保护用户利益。加国男子杰迈尔(Bruce Gemmell)通过电视主持人Dr. Oz订了1套30元护肤产品,发卡银行丰银Visa信用卡安全部安全员立即告知说,他的订单不仅收30元,还自动附加了一项400元的每月补货直到用户取消的条款。在安全员帮助下,对方退款。杰迈尔说,许多人报怨信用卡公司,但有些信用卡公司安全部的工作真得值得赞扬。

责任编辑:乔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