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医也能治心病吗?

文 / 黄国威(国医馆注册中医师)

心病其实就是中医里的“情志病”。(大纪元图片)

人气: 31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今天所说的“心病”,当然不是心脏病,而是心理病。现代医学的心理病或情绪病,其实就是中医里的“情志病”。中医治情志病的历史悠远流长,古代不少著作都有分述不同的情绪会引起什么疾病。

大体说来,人类的情志以“七情”来概括,分别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主张人们让自己的情感发乎情,止乎礼,意思即是切勿大情大圣、大喜大悲。中医理论认为,情感一旦过于极端,就会伤及脏腑——喜伤心、怒伤肝、悲忧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

这个数千年前的观察,跟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现象可说是不谋而合。例如,有人会因为六合彩得了头奖而过于兴奋,触发心脏病;有人因为思想负担太大或是过于焦虑而导致脾胃甚差,食欲大减;也有人因为被某些突如其来的事吓倒而引起肾气不纳,顿时失禁⋯⋯可见中医对人的日常生活观察入微。

俗语有云:“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病人得了情志病,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自己能够想通,或是得到家人支持。坊间有不少流传的故事,说出中医师是如何透过使用“心药”(即改变思想的方法)来进行治病的。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名叫张仲景,在机缘巧合下去诊治另一位名医沈槐。沈槐年事已高,膝下无儿,终日忧心忡忡,最后得了郁症。张仲景看穿沈槐的心事,开出了一道荒诞的处方:梗米、小麦、小豆各5斤,一顿吃光。沈槐看到这个处方,立即大笑起来,并且把这个处方逢人说项,不论对着谁人,都大笑一番,最后忘记了自己的忧愁,不药而愈。

这个故事孰真孰假不必深究,但故事当中的张仲景所用的“心药”,就是中医五行理论中相生相克的道理。悲忧属金,火克金,所以必须令病人快乐(喜属火)才能痊愈。张仲景深明这个道理,所以才故意开出令沈槐啼笑皆非的处方。

中药和针灸所用的穴位都有不少能调节神志的,使人宁心安神、疏肝解郁、定志益智。假如病人得了情志病,建议可以找个注册中医师调理一下五脏,再加上中医师运用中医理论,对病人进行正确的思想开导,说不定也可以治好心病呢!

音乐最早用于治病?古典音乐的药用功效

竹子可清肺、明目、止嗝 中医教你怎么吃

责任编辑:李清风

评论